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仗終究沒有打起來,但三線人為了共和國的安寧默默地付出了很多很多。由此,三線軍工廠為捍衛和平而輝煌,又因和平安寧而落寞。

如果說,三線軍工廠的命運是歷史的選擇,那麼,一代軍工人更是別無選擇。而作為三線人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記住那段紅色歲月,共和國一代三線建設者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歷史。縱然是悽風苦雨,但他們的選擇卻是坦然面對和承受。

在當今和平年代,歌舞昇平的日子裡,我們真的不能忘卻那段歷史。

一九七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毛主席“要準備打仗”和“三線建設要抓緊”的指示,在全國部署新建一批軍工三線廠。國家計委於1971年3月24日以(71)計字第17號文件《關於下達1971年軍工炸藥和濃硝酸建設計劃的通知》,國務院五機部1971年4月19日以(71)五機字第508號文件《關於發送1971年新建梯恩梯炸藥廠設計方案的通知》,決定在山東省各建一個由國務院五機部歸口管理的年產萬噸梯恩梯炸藥廠和由國務院燃化部歸口管理而為梯恩梯配套的年產萬噸濃硝酸廠。並確定萬噸梯恩梯炸藥廠第二廠名為“國營山東立新化工廠”(軍工代號5805廠),確定萬噸濃硝酸廠的第二廠名為“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從1971年5月份開始到7月底,五機部、濟南軍區、省革委等上級機關領導和本廠的籌建人員經過對新泰、沂源、淄博、平陰和長清各地的勘察,最後確定了現在的廠址。

1971年8月23日,從全國各地調進了第一批幹部職工;9月初,組建了工地籌建組,進行了開工籌建準備工作;1971年10月10日,長清、平陰5000名施工民兵進入施工現場。與本廠從全國各地奉調而來的職工一起,在兩廠同時開工建設,至此拉開了八年建廠的帷幕。1971年11月17日由濟南軍區,省革委國防工辦批准成立了以軍代表為首的“工地指揮部臨時黨委”,11月26日又成立了“工地指揮部”,建廠工作很快鋪開。但是經過建廠八個月的實踐看到,兩個廠分建不利於施工,也不利於以後的生產,1972年5月26日,五機部以(72)五機字第544號文件,燃化部以(72)燃基字第41號文件,同意將“國營山東立新化工廠”與“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合併為一個廠進行施工建設,後經濟南軍區國防工辦批准,合併後的廠名叫“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軍工代號仍是“5805廠”。1972年6月28日重新成立了工地指揮部和臨時黨委,7月14日向兩廠職工同時宣佈合併事宜,建廠工作自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經過八年建設,整個工廠基本建成,前部合成氨,硝硫生產線試車成功,形成了生產能力,後部梯恩梯生產線的工藝設備也基本安裝完畢。其他輔助公用工程和職工宿舍等福利設施也按規定配套建成。整個建廠時期5805廠共完成投資總額為4964.9萬元,另外還完成省拔“五小”投資37萬元,省軍工局拔硝氨工段投資50萬元,截止到1980年,國家為5805廠累計投資5615.5萬元。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人民幣(第二版人民幣)

五千六百萬元(5615.5萬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說這些錢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我們知道,毛主席的那個年代講的是共同富裕,工資差距很小,1971至1980年之間工人階級工資基本都是三十六塊五(36.5元),2000年濟南市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是733元,是當時的20倍,就是說5615.5萬元相當於2000年的11.2億。2015年濟南市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是4882元,約是當時的134倍,5615.5萬元相當於2015年的75億。當然這種比喻還不太準確,當時10個人吃一頓飯,5塊錢就可以酒足飯飽,現在可能要花1000塊錢還要多!

在這個時期,國家為5805廠新增固定資產2042.5萬元,竣工土建面積75383平方米,建成35千伏供電線路44.3公里,建成一條35公里的通訊線路,完成廠內外供水管道12002米;修建廠內外公路26.81公里,平整場地19194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工程432780立方米,建圍牆30586平方米,並且還投資12.33萬元打山洞335米。1979年6月13日至14日,由省軍工局會同省計委、化工局、財政局等12個單位對我廠前部工程進行了竣工驗收,標誌著“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5805廠)以由基建為主轉變為以生產為主的軌道。從1978年投產到1980年,共生產合成氨5196.69噸,生產硝酸銨1615.53噸。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山東5805軍工廠(紅光化工廠)廠貌一角


1980年,根據中央關於“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國民經濟“八字”方針,5805廠被國務院、中央軍委列為停緩建單位,根據這一情況,省軍工局決定從該廠抽調一部分幹部職工到沂蒙山區軍工三線廠工作,在停緩建的兩年多時間裡,大批職工調走,由原來的1200多人減少到1982年的874人。1982年3月11日,國務院、國防工辦和國家計委以(82)計字第122號文件批覆同意5805廠將後部梯恩梯生產線封存待用,利用合成氨、硝酸生產線轉產味精。省經委和省建行以(82)魯經革字第124號文件,省軍工局以(82)魯軍工字第237號文件批准轉產味精的實施方案,總體設計年產1500噸,第一期工程投資391.1萬元,年產味精500噸。1983年6月,味精生產線基本建成,1983年7月26日生產出了第一批質量達到部頒標準的“山菊花牌”味精產品。同時還生產出了專供出口創匯的“葵花牌”味精。味精生產線建成投產一段時間後,“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更名為“山東紅光味精廠”。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出口味精

1984年10月16日,根據省經委(84)魯經綜字第354號文件《關於將山東紅光味精廠由省國防工辦移交濟南市管理的報告的批覆》,我廠由省國防工辦移交濟南市食品產銷公司管理,由原來的軍工企業變成了商辦企業(仍保留國營第5805廠的軍工代號)。移交之後,通過有關部門協調,把“濟南釀造廠”的另一個廠名“濟南味精廠”轉給了我們廠,至此我們廠又由“山東紅光味精廠”更名為“濟南味精廠”。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為適應市場經濟新環境,我廠幹部職工繼續發揚軍工精神,1985年僅用八個月就建成了一條萬噸啤酒生產線,為了保護環境,同時又能有一定的經濟效益,1987年建成了年產500噸的酵母生產線。為了綜合利用能源,同年又建起了一座總裝機容量為3000瓩的熱電車間。同期我們還建起了一座年存豬1000頭左右的養豬廠和養雞廠。1990年,我們廠又新建了一條與味精生產線配套的萬噸澱粉生產線。啤酒生產線投產以後,由於味精和啤酒都是發酵食品,我們廠又更名為“濟南發酵食品廠”。後來,啤酒停產,而味精已擴大到6000多噸,廠名又恢復為“濟南味精廠”。

在這裡有必要提一下,5805廠1987年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味精行業建成的年產500噸酵母生產線,即解決了味精廢水汙染環境的難題,又給企業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是5805廠的一項創新工程,這項工程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此影響下,1989年,山東省科委投資八萬元,委託5805廠承擔了“山東省一九八九年度重點科研項目——利用啤酒廢液生產單細胞蛋白的研究”,開創了山東省治理啤酒廢水汙染環境的先河。這兩項成果,極高的擴大了5805廠的影響力,標誌著這個往日山溝裡的軍工企業,仍有著很高的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

我們是否注意到:很多紅光人都存有一本“軍工證書”,上面寫的是:“自X年X月至1984年10月從事地方軍工工作,做出了貢獻,特發此證”。這個日期就是上面這個日期,它告訴人們:1984年10月紅光廠已經完成了軍工廠的歷史使命,進入到了洶湧的經濟大潮之中。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在軍轉民的初期,憑藉著軍工企業多年儲存的雄厚物質基礎、經濟勢力、人材技術優勢以及幹部職工們的軍工素質,一路高歌,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隨著能量的逐步釋放,軍工優勢的消失,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人們對大城市生活的嚮往,人材的流失,紅光人已逐步感到力不從心,企業開始走下坡路。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面對新形勢,這個偏僻山溝裡的紅光人逐步認識到了行業合作、引進外援資金的重要性,也敞開了封閉的大門。1996年1月9日,濟南味精廠與河南省周口地區味精廠(後改為河南蓮花集團),在紅光原廠址合資組建了“濟南賙濟蓮花味精有限責任公司”,二者分別佔49%和51%的股權。合資初期,河南周口味精廠投入了不少資金,推動了企業的發展,扭轉了企業下滑的局勢。但是,由於企業建在偏遠的山區,高昂的生產成本,企業辦社會的沉重包袱,企業運行了兩年後即告停產。新公司認識到,要真正改變老軍工企業固有的“分散、靠山、隱蔽”的不利條件,唯一的途徑就是把企業搬遷到市區。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1999年在濟南市和長清區兩級政府協調下,在長清城區徵地124畝,對企業進行了第二次資產重組,即由山東金泰集團承接我廠在賙濟公司中的債務和資產,與河南蓮花集團在長清城區組建了“山東蓮花金泰有限責任公司”,此舉旨在藉助外部資本,在長清城區建設一個比較先進的新工廠,真正擺脫上面提到的“分散、靠山、隱蔽”的閉塞辦廠環境。項目開始後,新公司陸續投入資金,開始了新廠的建設工作!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這時在老廠區也開始了瘋狂的大規模的拆除活動。在很短時間內,就把國家投巨資建成的工廠,一掃而光,除很少一部分設備運到城區新工地外,拆除的設備和材料被就地處理,有的在沒拆除之前就已經被處理!整個廠區一片悽慘景象,目不忍睹!最後殘存的只是辦公區和生活區沒有拆除價值的陳舊建築!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這次大規模的拆除,沒有專業人員指導,沒有專業拆除設備,而且多數職工下崗待業不在工廠上班,在這種情況下,能把紅光人奮鬥幾十年,在1200畝土地上建立起來的國家大型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內,拆除並處理掉,真是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蹟!

此重組項目2000年底停建,由於種種原因這次重組最後沒有成功。

老廠沒有了,職工徹底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建新廠的希望成了泡影,這時的紅光人是進退兩難,“艱苦奮鬥三十年,一夜回到建廠前”,站立了三十年的紅光廠病倒了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重組失利後企業對外公佈的家底資產情況是:城區工業用地124畝,1.5萬噸未完善的麩酸生產線一條,主要生產車間有製糖、發酵、提取、離交和機修。工房總建築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廠區內新打深井兩眼,上水量均在每小時400立方米以上,蒸汽與熱電廠一牆之隔;電可根據需要決定由電廠10KV出線還是從35KV線路提接。而企業的負債總額據官方公佈的數據是38786.33萬元。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企業重組失利後,唯一的希望就是尋求破產,但這時我們的家底遠不夠企業破產需要的啟動資金,同時又深陷各類訴訟及不良資產的泥潭之中,破產工作一直沒有進展。全廠近千名職工下崗待業,徹底失去生活來源,靠政府救助金維持生活。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經過了漫長的13年等待後,2013年10月,濟南市召開市屬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協調組工作會議,會上下發了《市屬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和改革發展協調組工作方案》,44家市屬困難國企幫扶解困名單公佈。我們廠有幸與齊魯化纖集團、小鴨集團、輕騎集團等著名企業一起被列入到了濟南44家困難國企之中,成為幫扶對象。

2014年11月19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濟南賙濟蓮花味精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味精廠)進入破產司法程序。

2015年1月20日,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公告:濟南賙濟蓮花味精有限責任公司(濟南味精廠),因嚴重資不抵債,宣告破產。


生產炸藥的三線廠 曾經轉產蓮花味精

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軍工代碼5805廠,在2000年病倒後,又艱難的熬過14個年頭,再沒能站立起來,終於在走過44個春秋後,遠離我們而去了!

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感情也變得複雜糾結。對於老一輩三線人來說,他們是默默無聞的軍工戰士,國家一聲令下,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紮根大山,在平凡中無私奉獻,“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如今,曾經擁有的一切,瞬間化為烏有。和平年代,他們又要服從國家的改革開放,再次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

隨著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國內進行改革開放,大山裡的三線廠紛紛關停並轉,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很多老一代軍工人拿著僅夠活命的退休費,卻還要為二代、三代人積攢房貸,而軍工二代、三代不得不背起鋪蓋卷四處謀生存,開始人生新的征途。當年廠裡的技術骨幹、技術能手、高級工程師,為了生計,無奈地奔波在販夫走卒的隊伍裡,這是怎樣的一種蒼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