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若論海鮮之美,上到王公貴胄,下到販夫走卒,皆有話講。

郭德綱曾經有個著名的關於龍蝦的段子,道盡了世事的變幻無常,以及處於不同視角,看待事物的迥然不同——泰坦尼克號沉沒了,唉,那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海難之一,但是對於那艘船上廚房裡的許多龍蝦來說,那不就是個生命的奇蹟嗎?

“郭奶奶”思維的不拘一格由此可見一斑。但是,玩笑歸玩笑,真的會有這麼幸運的節肢動物,能從食物鏈的無情羈絆中,逃過從廚房到砧板的命運嗎?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話說有這樣一隻漂亮的大紅花蟹,差那麼一點點,幾乎成功地逃離了“天命”。本文就是順應老郭的“噱頭”,為紀念它可貴的一生而做。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從寒冷的深海,到溫暖的和府的蒸鍋

那隻碩大的紅花蟹在塑料箱裡張牙舞爪,經過了長途的空運,依然是生猛無比。後廚的海鮮師傅已經騰出了一個刷乾淨的水族箱,打算讓它小住或是久住下去。然而,作為四季和府的總經理,賀煌龍在餐飲業早就打拼奮鬥多年,見慣了各種珍稀的水產品。他掃了一眼這隻2斤多重的紅花蟹,淡淡地讚了句:“好貨色”。

緊接著,望著大廚,斬釘截鐵地又說了句:“蒸了它。”

於是,這隻被喜好海味的客人提前預定,當天進貨的唯一一隻大紅花蟹的命運就此註定了。而賀總驗貨時的一句讚美,即是對它短暫生命的高度肯定。

隨後,在四季和府的有如“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一樣的蒸櫃裡,這隻大紅花蟹的生命得到了安放和昇華。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出櫃”的那一刻,它是光彩靚麗的——甲殼鮮紅似錦,腹白如同新雪。原本暗紅色的花紋好像變成了一幅鮮豔喜慶的年畫,就連上面的十字架形狀的紋理,也令人浮想聯翩。

其實,賣相絕佳的紅花蟹在早年間並不像今天一樣,是昂貴的海產。它普遍產於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如陽江、海南等。因為色彩豔麗、背殼上的花紋清晰美觀,所以紅花蟹也被稱為蟹族中的美人。

紅花蟹學名叫鏽斑蟳,俗稱:花紋石蟹,火燒公等,是地地道道的野生海蟹。紅花蟹殼呈淺紅色,額角長六棘。紅花蟹自上至下八條腿,並有兩隻有力的大鉗子,是海底十分厲害的捕食者。其重量從0.3斤至1.5斤不等,通常半斤以上肥滿的即為上品。

因為連年的過渡捕撈,現在的紅花蟹已經成為了高檔的食材,貨源短缺。在當季,如果能捕到長到2-3斤的大蟹,就是漁夫和餐館老闆們值得開心的大事了。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潮州打冷菜的幾款經典彩色

紅花蟹是食客們最愛的海蟹之一。近些年,在港式餐廳“潮州打冷”的推廣下,凍花蟹變成了潮州打冷的代表食物和流行的一道高貴菜色。它的口感緊緻鮮美,無需繁複的處理,僅需鮮活的紅花蟹加之花椒、冷水,熗熟後經過冰凍處理,即可吃到風味獨特、鮮美致甜的凍花蟹 。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所謂“潮州凍蟹”,是潮州菜中一種當地人叫“打冷”食法的組成部分,對於“打冷”,很多人都不明其意,出處也無從深入考證。通常的解釋是早年間,漁港沒有製冷設備,漁民們都是將新鮮海鮮蒸熟或煮熟後晾凍而食,“凍”與“冷”同義。

會吃的潮州人將原只紅花蟹入鍋煮熟,放涼。再撕去蟹的鰓葉,敲裂蟹殼,斬件上桌,配上蘸料,飲一兩盅小酒,簡單之間,已經是風花雪月的境界了。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但是在四季和府,凍花蟹的製作始終延續著一絲不苟的環節,作為一道經典的菜品,從選料的環節就已經是從嚴把關了。這也是前面提到的的賀總為什麼要對每一隻登陸和府的紅花蟹,親自“驗明正身”的緣故。

“基本上,紅花蟹不易養殖,所以是名貴的野生蟹品,我們挑選紅花蟹,要選身體飽滿緊實,腹部潔白晶瑩的,那用來做凍蟹最好吃了。不過紅蟹也並非越大隻味道就越好,味道最鮮美的紅蟹一般在3斤左右。”料理這道菜的廚師如數家珍。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事實上,紅花蟹與生蠔一樣,其鮮美體現了生長環境中的海水的純潔和清甜。而“好的海水”滋養出的花蟹帶有獨特的鹹甜味,蒸的時候再放一些秘製調料,就能讓海水的鮮味鎖在花蟹裡。由於被冰鎮過,所以蟹的肉質除了鮮甜之外還很滑爽。

”冰涼的凍蟹,鮮味最大程度被保留了下來。肉質甘甜清爽,蟹黃凝脂透香。“凍蟹,雖然是一道涼菜卻有使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完全當得起主菜的名頭。新鮮紅花蟹經過蒸熟,涼凍後有人喜歡沾香蒜油吃,有人還可以酌情自己調配其他調料醬汁而食。其豐儉自如,滋味別緻,都成了吃這道菜的樂趣之一。

從深海到蒸籠,凍蟹之美,強過情人。


料理紅花蟹頗為”大道致簡“,但是,冰涼這道蟹的功夫卻不簡單:雖然冰箱有助迅速降溫的效果,可還是要憑藉多年的經驗才能夠掌握好冷凍的時間;平衡好食用前的精準的溫度。過冷,往往破壞了肉質的清鮮。過溫,則失去了凍蟹獨特的驚豔口感。

其實,做人做事,何嘗不是這個道理。有時候,人們愛戀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慾,也是在這一份滿足背後,去體會更多的故事。關乎物,也關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