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綠皮書》後,談如何放下偏見?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在影院領略到了《綠皮書》展現的魅力,影片通過描述黑人鋼琴音樂家和白人司機的一次南部巡演旅行,帶給我們一段放下偏見去做回自己的故事。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輕鬆,接地氣,不需要特定情景氛圍,就如同出現在大眾生活中,面對白人司機的粗魯,黑人鋼琴音樂家高雅但是二者矛盾不但沒有升級故事的劇情發展反而出人意料。故事中主人公之一是以唐.謝利,黑人音樂家為真實故事塑造,天分加上勤奮使得謝利成為第一個被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破例錄取的黑人。在音樂上的驚人造詣,一躍被世界公認為“他的精湛技藝值得上帝聆聽”。

借《綠皮書》後,談如何放下偏見?

電影綠皮書

影片也是兩個人互相改變對方,從而收穫友情的故事。同時也是黑人音樂家從非常注重禮儀談吐到放下自我設置的規則去接白人司機遞過來的炸雞腿,再到最後的一場巡演主動罷演,展現了他逐步走出孤獨,敞開心扉變得自信經歷。白人司機也由討厭黑人修理工用過的杯子,到為了在酒吧因為白人不平等對待他而遭到流氓的暴打的黑人出手,再到因為不能和白人一起在餐廳用餐而得到嘲笑決定罷演最後一場巡演,即使面臨嚴重合同違約支付高額違約金的風險。從故事的側面還烘托了黑人音樂家的傲嬌中略帶極度的自卑,即使他收穫到臺下的無數的掌聲,但是他渴望的只是社會的對他的真正尊重,而不是趨於表面上附和,崇拜。

其實,社會上的種種不平等,不公平合理帶有歧視的態度處理社會問題現象很普遍,當下最熱的“搶徵拆”話題,就如出一轍,涉及到的拆與不拆,而引發的強拆,強徵糾紛等等,其實老百姓在意的無非就是,一是,房子拆了,我們住哪兒?二是,地被徵了,我們靠什麼來生存?

借《綠皮書》後,談如何放下偏見?

依法徵收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徵地拆遷工作的律師認為,請政府的相關部門不妨思考這麼幾個問題,拆遷工作為什麼僵持不下來?徵收工作進度為何推進不了?根本的原因到底在哪?能否查查那個具體環節出現了問題?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前期的測量環節是否具體到每家每戶?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徵收補償協議上為何遲遲不籤?安置政策是否按照協議執行的?等等的一些疑問,我想答案是模糊的。為什麼導致這樣無法收場,僵持不下局面?背後的原因也只能事情的主人公知曉了。最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任何矛盾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的,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條件就會發生質變,或好或不好,大多事情發展的方向決定權往往作用於人的因素,而非事物本身。就像影片中的鋼琴家和司機的故事所映射出偏見、歧視是可以消除的,首先是我們本著善良從內心去接受、包容、引導他。

借《綠皮書》後,談如何放下偏見?

徵地拆遷普法公開課報名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