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民國時期,也就是大約一百年之前,來西安遊覽的文人很多。今天的主人翁是一位文學家,他的言情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極為暢銷,據說稿費有十萬大洋。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恨水。

張學良想請他到東北高就,他遭到婉言拒絕;有名的日寇頭子土肥原賢二也是他的忠實粉絲,求他簽名,他將其巧妙戲弄。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張恨水(1895——1967)

1934年,張恨水來到大西北,一路上感受頗多,他將沿途的名勝古蹟通過文字記錄了下來。

在今天這篇文章裡,他寫下了八十多年前的西安。為何一位言情小說大師,也是暢銷書作者,他能對西安有這麼深入的分析,娓娓道來,可見他功力之深厚,絕非僅僅在言情領域。

原文如下: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一、開元寺

這寺在東大街路南,大門對著街上,門裡是片廣場,廣場正面是廟,兩旁是環形式的人家門戶,猛然一看,不過一般中產以下的住戶而已,可是裡面藏了不少的奧妙。在那大門上,有塊開元寺的石額,下面有塊木板橫額,正正端端,寫了古物商場四字。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開元寺(民國)

按理說起來,這開元寺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建築品,歷代都增修過,說這裡是古物商場,當然可以邀初次西來的人相信。但是看官到西安,千萬別見人就問開元寺在那裡,或者說我要進開元寺去,因為那兩旁人家,不是古物,乃是東方來的娼妓,稍微有身份的人,是不敢踏進這古物商場一步的。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開元寺的妓院,1934年

但是我因為聽說這裡面有塑像,有壁畫,也許可以發現一點什麼,就擇了一個正午十二時,邀了一位教育所的凌秘書作陪,毅然決然的進去參觀了。經過那廣場,便是正殿,似乎這廣場,原先都是殿宇,現在的正殿,已經是後殿了。正殿並不偉大,在佛龕四周,有十八尊羅漢塑像。其中有幾尊,姿態很好,和北平西山碧雲寺的塑像不相上下,我斷定不是清朝的東西。不是元塑,也是明塑。有幾尊由後人塗飾過,原來的面目盡失,大為可惜。然而就是我所認為姿態很好的,西安也很少人注意,始終是會湮沒的。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開元寺的位置

因為塑像這種藝術,清朝三百年來,是絕對不考究,所以沒有好塑匠。我們把江南一帶新廟宇的塑像,和北方古廟宇的塑像一比較,那就可以看出來。清塑是粗俗臃腫,亂塗顏色,清以上的塑像,大概都刻畫精細,饒有畫意。開元寺那幾尊羅漢像,絕無粗俗臃腫之弊,眉目也很有神氣,所以我認為很好。在這正殿上,有座佛閣,四面是窄小的遊廊,很有點明代建築意味。閣裡很黑暗,有三四尊像,是近代塑出的,無足取。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二、碑林

這是西安最著名的一處名勝,在城東南,僱人力車,告訴車伕到碑林,就可以拉到,因為就是人力車伕,也知道這處名勝的。這林在舊府學裡,現在歸圖書館專員管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碑林大門(民國)

進門在蒼苔滿徑的小巷子裡過去,正北有個小殿,供有孔子的塑像,朝南有三進舊的屋宇,一齊拆通,一列一列的立著石碑。這裡面共分著十區,第一區的唐隸,第二區的顏字家廟碑,聖教序,多寶塔,第三區的十三經全文,第六區的景教流行碑(大唐建中二年刻石),這都是國內唯一無二的國寶,在別的所在,是看不到的。這裡的碑,共是四百多種,合兩千四百多塊。洛陽周公廟的石碑,唐碑本也不少,但這裡的都出於名手,那是洛陽所不及的。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文廟,民國

文廟在碑林隔壁,順便可去看看,裡面有古柏幾十棵,是西安第一個終年常綠的所在。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三、曲江與樂遊原

曲江這兩個字,念過唐詩的人,便會覺得耳熟,據傳說,這裡秦是宜春院,漢是曲江,隋是芙蓉池,到了唐朝開元年間,大加修理,周圍七里,遍栽花木,環築樓閣,可以任人遊玩。雖不及現在的西湖,至少是可以比北平的北海的。唐詩上,隨便翻翻,可以翻到曲江飲宴的題目。就是唐人小說上,也常常提到這地方,作為背景。我到了西安,就曾問人,曲江這地方還有沒有?同時念著那杜甫的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濱多麗人,和朋友開著玩笑。朋友答覆,都說還有遺址可尋。這在我們有點詩酸的人,就十分高興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曲江(民國)

在一天下午,借了朋友的汽車,坐出南門,在那浮塵堆擁的便道上,馳上了一片土坡,那土坡高高低低,略微有點山形,在土坡矮處,有幾棵瘦小的樹,映帶著上十戶人家,在人家黃土牆外,有座木牌坊,上面寫了四個字,古曲江池。呵,這裡就是了。

當時和兩個朋友,下了汽車,朝了人家走去。人家在窪地所在,門口是一片打麥場,東北西是土坡圍著,向南有缺口。四周看看一點水的地方也沒有。至於那四周的土坡,只是些荒荒的稀草,那裡還有什麼美景?但是據我的捉摸,這人家所在,便是當日曲江池底,由南去灣灣的窪地,正是引水前來的池口。因為由窪地到土坡上面相差有四五十尺,輕易是填不起來的。大概多少還留著原來一點形跡。我和朋友都不免嘆了兩聲桑田滄海。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曲江,1931年

在這曲江池的東南邊土坡上,荒草黃塵,遠遠的看到西安城堞,在這黃黃的斜陽影裡,說不出來是一種什麼情趣。這地方就是樂遊原,在漢朝的時候,春秋佳日,都人士女,都到這裡來遊玩。李太白的詞上說: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淺照,漢家陵闕。這似乎在太白當年,這地方已不勝有荊棘銅駝今昔之感的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四、武家坡

這三個字寫了出來,讀者不免要大大的嚇上一跳,這不是一出京戲的名字嗎?對了,這就是京戲上的武家坡。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武家坡(今寒窯),1932年

西安人很少舌尖音,水念匪,天念千,典念檢。他們的秦腔裡面,有一出本戲,叫五典坡,是扮演薛平貴王寶釧的事,由拋綵球起,到算糧登殿為止。京戲可叫紅鬃烈馬。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寒窯,1935年

這五典坡,就在曲江池的南邊深溝裡。西安人念成五檢坡,京戲莫名其妙的,就改為武家坡了。這一道深溝,彎曲著由西向東南,在北岸上,有三個窯洞門,都封閉了,傳說那就是王寶釧為夫守節的所在。南岸隨著土坡,蓋了一所小廟,裡面有王三姐和薛平貴的泥塑像,像後面土坡上有個黑洞,說是能夠點了油燈照著向這裡上去,另外還有一篇神話。

其實也不過是看廟的人,藉此向遊人訛錢罷了。薛平貴王寶釧這兩個人,本來是不見經傳的,這武家坡當然也有疑問。但是西安的秦腔班子,幾乎每日都有唱五典坡這出戏的,其叫座可知,那故事深入民間也可知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五、雁塔

在科舉時代,恭祝人家雁塔題名,那是一句很吉祥的話,這雁塔在慈恩寺內,寺在曲江池西北角,到城約五六里路。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大雁塔大殿前石碑(民國)

這寺和別的寺宇不同的,就是在正殿之前,列著一層層的石碑,不下百十來幢。當唐朝神龍年後,選取的進士,都在這裡碑上題上他的芳名。而雁塔也就因為這樣流傳士人之口,直到於今。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大雁塔門楣(民國)

塔在殿後高高的土基上,塔門有唐朝褚遂良的聖教序碑,並沒有殘破,也是為賞鑑碑帖的人所寶貴的之一。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大雁塔(民國)

這個塔和開封的琉璃塔,恰好相處在反面。那琉璃塔是實心的,只在塔心劃開一條縫,轉了上去,所以塔裡沒有一寸木料。這雁塔卻是空心的,倚靠了塔牆,四周架了欄杆板梯,臨空上去。所以有三四個遊人扶梯登塔的話,只聽到,登登的一片踏木橋聲,而且在上層的人,可以看到下層的人,便是其他的塔,也很少這種構造的哩。這個廟,在隋朝叫無漏寺,唐高宗為文德皇后改造過,改名叫慈恩寺,直到於今。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六、小雁塔

小雁塔在大雁塔西邊,下面是薦福寺,塔雖有十五層,比慈恩寺的七層塔矮小得多,所以叫小雁塔。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小雁塔,1935年

這裡有兩種神話,說是地震一回,這塔就會裂開,再震一回又合起來。又廟裡有口鐘,是武功河邊撈起來的,相傳有女人在河邊搗衣,聲聞數里,於是就掘得了這口鐘。因為雁塔鐘聲,是關中八景之一,所以在這裡順帶一敘。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七、新城與小碑林

在西安的人,聽到新城大樓這個名詞,就會感到一種興奮。便是國內報紙,每記著要人駕臨西安的時候,也會聯帶的記上新城大樓這四個字。原來這是綏靖公署宴會的場合,要人來了,總是住在這裡的。既是官衙,怎麼又算西京勝蹟之一哩?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新城大樓(民國)

這就因為這裡是明朝的秦王府,四周築有土城,土城裡,很大一片曠地,是前清駐防旗人的教場,旗人也就駐防在東北角上。辛亥軍事城裡一場大火,燒個乾淨。民國十年,馮玉祥手裡,把這裡重新建造了,叫做新城。到宋哲元做陝西主席的時候,更蓋了一幢中西合參的大廳,因為下面有窯洞,所以叫大樓。合併兩個名詞,就叫新城大樓。

大樓後面有個敞廳,裡面立有大小石碑二三十塊,其中顏真卿自撰自書的勤禮碑,最為名貴。宋代,很多人模仿這塊碑,元明就失傳。民國十一年,在西安舊藩臺衙門裡挖出,雖然中斷,全文不缺,據人推測,已埋在土中一千年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八、第一圖書館

到西安來遊歷的人,省立圖書館,那是值得一遊的。館在南苑門,交通很便利,裡面分著古物書籍兩大部分。我所看到的,有以下幾樣東西,值得向讀者介紹的:

(一)八駿圖。這是唐代的石刻,乃是在大石塊上浮雕起來的,一種古樸的意味,和近代的石刻異趣。其中兩塊,被人盜賣到國外去了,現在只剩六塊,並在東廊牆上。

(二)宋版藏經全部,及明版藏經。這種書,國內別處,雖然也有,可是不及這裡的多,滿滿的陳設了三間大屋子,據傳說,有一萬一千多卷。館裡對於這書,管理得很嚴密,非有特別介紹,不許參觀。

(三)唐鍾,是唐睿宗用銅鑄的,高一丈多,書畫都完全不缺。現在東廊外,用一個特別的亭子罩著。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陝西省立第一圖書館(民國)

(四)北魏造像。在西廊。另有其他許多唐宋石刻配襯著。

(五)出土古物,也在西邊屋子陳列著。雖然不多,各代的都有。周鼎尤其是寶貴。

(六)漢宮春曉圖。這幅圖,藏在圖書館樓上,要特別介紹,方能由館中負責的人,取下來看,畫長二丈一二尺,闊一丈二尺餘,上面所繪樓閣山水人物,非常細緻。作書者為袁某,已不能記起什麼名字了。據圖書館人說,這是明畫。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九、華塔

這塔本不怎麼高,但是值得一看的,就是每層塔上,各方都嵌有一個石刻佛像。這是唐代的石刻,在這裡可以和北魏的造像,比較一下,研究研究這兩個時代的雕刻如何。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華塔,1935年

在第四層上,有個女像,據傳說,是唐明皇為楊貴妃刻的。塔在書院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裡,塔外圍了一道矮牆,保護石刻,遊人只能遠看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十、蓮花池

這池就算是西安的公園了,地址在城西北角,裡面很寬闊。本來是明朝的水渠,後來幹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蓮湖公園夏景(民國)

民國十七年,改為公園,栽了許多樹木,南北兩個池子,周圍約一里多路,在池邊樹木裡建了兩三個亭子,為西安市上單有的一個市民清遊之所。但是當我去遊的時候,池裡水乾見底,很少清趣。聽說西京建設委員會,要大大的修理一下,大概將來是會比現在較好些的。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十一、西五臺

這地方本不足觀,但它很負盛名。因為那裡有個大士樓,每逢舊曆六月初六,有一度廟會,所以被人稱道著。我在西安,震於它的盛名,也曾特意去了一次。這裡更在蓮花池的偏西,在很汙穢的敞地上,一排有三個黃土臺子。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城內之西五臺,1935年

前面一個,上頭有破廟一所,門口作了馬營養馬之所,當然是不堪聞問,最後一個,上面卻有個更樓式的亭子。登那亭子上,可以望到西安全城。始而我疑惑,這裡那夠算是名勝?後來向人打聽,原來這是唐朝皇城的遺址,一千年以來,唐代宮闕,什麼都沒有了,僅僅就是這幾堆城牆土基而已。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十二、西安風俗之一斑

關於西京勝蹟,那是書不勝書,我只到了這些地方,我也就只能描寫這些地方。最可惜的,就是近在眼前的終南山,我竟不曾去走一趟。這並不是願意交臂失之,因為初到的時候,趕著要上甘肅,回來的時候,又遇到天氣十分熱,只好罷了。現在還有旅客到西安,應當知道的一些風俗,拉雜寫在後面。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西大街,1935年

西安人起得很早,在春天的時候,六點鐘,就滿街都是人了。便是住在旅館裡,七點鐘以後,聲音也極其嘈雜,不容人晚起。這自然是個好習慣,作客的人,不妨跟著學學。

晚上九點鐘以後,街上已經難買到東西。西安人是吃兩餐的,早餐大概在十點鐘附近,晚餐在下午四點鐘附近。設若你接到請帖,訂著晚四點或早十點,你不要以為這是主人翁提早時間,應當按時而去。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東大街,民國

西北人的衣服,都很樸實,男子有終身不穿綢緞的。近年來,年輕的女子,也慢慢染了東方人士奢華的習氣,但是也不過穿穿人造絲織的衣料而已,到西北去的朋友最好穿樸素一點,可以減少市民的注意。若是你穿西服,無疑的,市人會疑心你是老爺之流。因為除了東方去的年輕官吏,本地人是絕少穿西服的。摩登少年,也不過穿穿那青色粗呢的學生服,若在上海,人家會疑心是大飯店裡的工友。如此看來,到西北去應當穿那種服飾,不言可喻了。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鐘樓,民國

某一個地方的人,必是尊重某一個地方的名譽。作客的人,在入境問俗的規矩之下,本不應該,在浮面上觀察過了,就作骨子裡面批評的。陝西人愛護桑梓的觀念,大概是比別省的人,還要深切。

西北人刻苦耐勞,東南人士所不及,像這一類的話,只管多說,不要緊。若易君左閒話揚州而興訟,胡適之恭維香港而碰壁,都是忘了主人翁地位說話的一個老大教訓。到西北去的朋友,對於這一點,是必再三注意之後,還要再四注意。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1933年

西北人的舊道德觀念,很深很深,所以男女社交,還只限於極少一部分知識階級,此外,男女之防,還是相當的尊重。客人到朋友家裡去,不可以很大意的向內室裡闖。像上海朋友,住慣了鴿子籠式的房屋,不許可人分內外,久之,也就成了習慣,到了北平,就常因走到人家上房,引起了厭惡。若到西安去,也要謹慎。再者,在西北地方,便是走錯了路,遇到婦女,也不宜胡亂開口向人家問路,我親眼看見我的朋友,碰過很大的釘子。

言情大師遊覽西安風月場所,卻看到了文化

西安,1933年

最後,說到方言這個問題,陝甘寧青四省,漢人都是操著西北普通話,並不難懂。到西安去,揚子江以北的各種方言,他們都可以懂得。陝西方言,大概是喉音字,發出來最重,如我字,總唸作鄂。舌尖音往往變成輕唇音,如水唸作匪之類。大概知道這一點訣竅,陝西話是更容易瞭解了。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