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越能合理表達憤怒

越能擁有更好的關係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ID:wzhxlx

01

你可能誤解了憤怒

有很多我們害怕的事情,一旦去做了,反而有驚喜。

例如,表達憤怒。

最近我就聽說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位男士A,他有一位損友B,總是找各種機會佔A的小便宜。

A認為自己是個大度的人,所以對B佔小便宜的行為總是一笑而過,可內心隱隱還是覺得不爽。

有一次,他們共同做一件事,B接連佔了A多次小便宜。

並且,言談舉止中,B還透露出這麼一種感覺:A是個不能保護自己、讓人瞧不起的蠢貨。

A大怒,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不知好歹。

於是,A設計了一個連環套,讓B不斷中計,最終遭受了一連串損失。

然後,A再不經意地透露說:“你智商怎麼這麼低,這麼容易就被算計了?”

做這些事時,A做好了兩個人關係結束的準備,但沒想到,被算計又遭受了一連串損失的B,竟然對A表達了尊敬和歉意。

從此以後,他們從損友逐漸變成了真正的好友。

A很驚訝:原來表達憤怒、報復和算計,竟然也可以贏來別人的尊敬,並讓關係變得更好。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經常發生。

就像娛樂圈裡的應採兒,出了名的暴脾氣,生氣就罵,但她爽朗的性格卻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老公陳小春也曾說過,在她身邊很幸福和快樂。

而相反,很多默默忍讓、不敢憤怒的人,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

我敢說,在所有的負面情緒中,也許憤怒是被我們誤解最多的。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02

關於憤怒的兩個謊言

我們對憤怒的誤會,早就根植在我們的人生中。

其中被誤解最大的兩個謊言,讓我們總是敢怒不敢言。

1.表達憤怒會被懲罰

這個謊言一般是小時候學到的。

在我們的文化中,一個小孩表達憤怒,很容易被視為“頂撞”,容易被教訓。

但在成人社會中,否認和壓抑憤怒不僅會讓你吃虧,還會導致你錯誤地評判形勢。

曾認識一個女研究生。

她的導師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她,不讓她學習其他知識,只讓她專心做一個方面的工作。那方面的知識她已完全掌握了,再幹下去不會有任何提高了。

不僅如此,雖然這個項目會給導師帶來很多收入,但導師每個月只給這個女孩200元的生活補貼。

這是赤裸裸的剝削,可女孩不敢對導師表達憤怒,因為她認為導師決定著她的前途,她需要依賴導師,才能順利畢業。

在這種恐懼之下,她壓抑自己的憤怒,直到它越來越大,達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

在一個契機之下,她接受了自己很憤怒的事實,並重新審視全盤局勢。

隨後,她才恍然大悟,明白導師對她的依賴程度遠遠勝於她對導師的依賴程度,她有足夠的資本去和導師討價還價,根本不用那麼怕被懲罰。

於是,她這樣做了,去和導師討價還價。

導師一開始很生氣,但他最終權衡了利弊,聰明地讓步了。

如果無法放下被懲罰的恐懼,她也許會一直壓抑憤怒,呆在被欺負的狀態裡。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2.忍一忍就過去了

事實上,這些忍下來的憤怒,會通過別的更具破壞力的方式發洩出來。

有一個女孩,她父母疼愛她的弟弟遠遠勝於她,但她不能表達憤怒,否則會招致責罵,從而得到的愛更少。

於是,她變成了一個看上去非常順從,彷彿徹底沒有了憤怒的人。

在單位也是如此。

例如,領導和同事常推給她一些本不屬於她的任務。

她不敢推掉,因為怕得罪人,怕傷害關係。

並且,她對我說:“我從不生氣。”

可是,那些任務,她總是拖延,還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

結果,常惹得領導和同事對她非常憤怒,這導致她多次被開除。

在這個案例中,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錯誤”,其實就是被動攻擊。

她不能在關係中主動發起攻擊,於是就尋找了一些被動的攻擊方式。

她並不像自己所言——“我從不生氣”。

她只是在憤怒出現的第一時間,立即把憤怒壓下去,從而根本覺察不到而已。

但憤怒不會因此而消失,仍需要找到突破口跳出來,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錯誤”就是她表達憤怒的方式。

她的那些同事和領導由此感受到了被攻擊,這種感受是很真實的,這個女孩的確是在報復他們。

這種報復是破壞性的,既得罪了人,又不能幫助她捍衛自己。

相反,壓抑憤怒,讓她永遠有說不完的委屈,變成了一個慘兮兮的可憐蟲。

03

要勇敢表達憤怒

因為以上種種誤解,表達憤怒這個好習慣,一直被低估和忽視。

托馬斯·摩爾在他的著作《靈魂的黑夜》中說道:“你最好只和那些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

讚許了表達憤怒這個行為。為什麼呢?

第一,一個能坦然表達憤怒的人,會很快表達出他的立場和態度,這樣的溝通可以很高效。

而壓抑憤怒的人,他不能直接表達他的立場和態度,這會讓溝通變得複雜、低效。

第二,壓抑憤怒的人,他的憤怒並沒有消失,憤怒還會以其他方式展現出來。

例如,太壓抑憤怒的人會使用被動攻擊,例如拖延、遺忘、莫名其妙犯錯等方式,從而阻礙事情的發展。

更嚴重的是,你必須小心那些貌似一點兒憤怒都沒有的人,因為他們的憤怒都壓抑到潛意識中了。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憤怒一旦發出來,就容易像火山爆發一樣發作。

如果你留意那些滅門案的罪犯,你會發現,熟人會說:這個人好得不得了,從來沒有發過脾氣。

但一旦被欺負得無路可退,後果就會很嚴重。

所以,要學習直接表達憤怒,你這是在教別人尊重你、尊重關係。

一如托馬斯·摩爾所說:“當人們清楚、明白地表達出憤怒的情感時,它就能為一個人和一種關係做出很大貢獻。”

04

好的憤怒,給你好的關係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常常我一表達憤怒,就會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呢?

你也許錯用了“壞的憤怒”。

好的憤怒,既能夠保護你自己的空間,又能促進關係朝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而壞的憤怒,常常只能帶來破壞。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我的諮詢師朋友胡慎之就經歷過這兩種憤怒。

一直以來,他常因吃飯的事而情緒失控,特別不能忍受吃飯的時間被拖延。

例如訂餐,送餐的人來晚了,他就會非常憤怒,忍不住暴訓送餐的人一通。

為什麼吃飯的事這麼令他憤怒?

開始學心理學後,他才逐漸明白了:原來,我是對經常餓我的父親的原始憤怒,轉移到了餓我的其他人身上。

小時候,他父親常用“面壁”的方式懲罰他:命令他跪在一個板凳上,面向牆壁思過,並且一罰就是三個小時,還常在晚上吃飯前開始。

三個小時過去後,飯都涼了。

媽媽和奶奶求父親先讓孩子吃飯,但他堅決不同意,還大聲吼她們。

捱餓的滋味很不好受,胡慎之記得那種滋味,也非常憤怒,但不敢表達,因為父親是那麼強大。

不敢表達憤怒的小胡慎之表現得像一個好孩子,非常乖、非常聽話。

直到小學三年級,他才爆發了自己記憶中的第一次憤怒。那一天中午,上最後一節課的老師拖了堂,大約拖了一個小時,而他放學後要走10分鐘才能走到媽媽上班的地方吃飯。

在路上,他越走越有氣,結果當走到媽媽那兒,看到媽媽為他準備的午飯時,怒氣一下子到了頂峰。

他舉起盛飯的搪瓷大盆,猛地摔到了地上,然後轉身又去了學校,這頓中午飯因此沒吃成。

這次憤怒只是曇花一現,之後他又變回那個很乖的、沒脾氣的小男孩。

他記憶中的第二次強烈的憤怒,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才出現。

當時,他在防疫站工作,一次去一家飯店檢查衛生。那家飯店的老闆給他們安排了午餐,但向下佈置任務時出現了疏漏。

結果,等胡慎之和同事做完檢查準備就餐時,飯店的服務員卻告訴他們,沒有給他們安排午餐。

“聽到這個消息,我暴跳如雷,平生第一次這麼憤怒,而且完全不能控制自己。”

他說,“我把飯店的服務員、經理和老闆叫來狠狠地訓斥了一番。當然,我不能說是因為吃飯的事,只能拼命挑衛生的刺。”

其實,飯店立即安排一頓午餐並不難。胡慎之知道這一點,但他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甚至上司極力相勸都不成。後來有一段時間,他一直對這家飯店耿耿於懷。

這只是開始,從此以後,他不僅對捱餓特別不能忍受,而且還變成了一個很有怒氣的男人。

這導致了雙重結果:一方面,他覺得自己的人格力量越來越強;但另一方面,他因為憤怒而失控的情形也越來越多。

直到他慢慢理解到,他的失控,常常是把對父親餓自己的憤怒轉嫁到了其他人身上。他對憤怒的控制力才越來越強。

他也試過對自己小時候無比畏懼的父親直接表達憤怒,完成了這個重要的挑戰。

隨著認識越來越深,他開始學著對第一時間惹到他的人表達憤怒,而不是遷怒於別人。

這是個重大的轉折。這使得他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好,而且尊重他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而且,朋友們在他面前很放鬆,因為他們知道,胡慎之是直接表達憤怒的人,不藏著掖著,而他們對胡慎之也可以這樣。

這些事情讓他領悟到,憤怒有好的憤怒和壞的憤怒。

他說: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並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表達憤怒,而是把憤怒發洩到其他人身上,那麼,你發洩得再厲害都沒用。

因為對象選錯了,那樣表達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

學習直接而合理地表達憤怒,而且是對引起你憤怒的人表達,這是一件非常有張力的事情。

它代表你的邊界和力量,也代表著你對對方的真誠和信任。

所以你越是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擁有更好的關係。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 END —


封面:網絡

本篇圖文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武志紅,資深心理諮詢師,得到熱門專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志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女友》2019年4月刊

3.15 閃耀出街

敢對你發脾氣的人,一定要深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