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昨日在發佈@錕哥《回憶古文化街舊事》時,看到有讀者在評論區詢問以前古文化街(宮北大街)上的"毛賈夥巷"地名的來歷,雖然這條街已經拆了,但是還有很多老天津衛會提起。此文咱就講講它。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毛賈夥巷不長,差不多也就五、六十米,對應今天的位置大概就是通北路,文化街口牌坊西側空地。早年間的巷內十分繁華,當舖、海貨店、鐘錶行、清真的勝蘭齋茶食店,東露居醬園等等都坐落於此……

關於這個地名的來歷版本很多,此文將我所知道的做一個總結。

第一種:天津毛姓漁民和山西賈姓商人之間的故事(天津民俗學者張顯明先生的文章中稱二人名為賈思源、毛福生)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毛賈夥巷因臨近三岔口,早年間居住著的都是當地的漁民,縴夫一類的窮苦百姓。一年,當地一位毛姓漁民因自然災害影響了收入,加之身患疾病,於是借了利滾利的閻王債(高利貸),債臺高築的他到了這個地步,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

天津一般在五月節、八月節、春節這三節都是清賬的時候,眼瞅就到年關,毛姓漁民在外躲債,走到一處亂葬崗找了棵樹就打算上吊自殺。結果繩子剛打好圈,一位山西口音的人攔下了他,得知他尋短見的原因,說:"你這倆錢也不至於搭上一條命啊!"於是從懷裡摸出一個元寶,塞給了老毛,勸他回家把債還了,過個好年。老毛連連磕頭作揖,以為碰上了貴人,然後跑回了家。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老毛把事情和媳婦念道了一遍,媳婦聽後就數落他:"山西老闆沒事跑墳地幹嘛去?再說你拿完人家山西老闆的元寶,也不問問人家姓名,以後怎麼報答人家?眼瞅快過年了,你也不知道往家讓讓?趕緊回去找他,請他來家,我去買肉做點好菜,謝謝人家。"老毛聽罷趕緊跑回亂葬崗子。

誰知到那一看,山西商人正在他剛才栓的繩子上吊著呢!老毛趕緊把人救下來,一問才知,山西商人姓賈,在天津做顏料生意,結果做生意賠了,欠了一千兩外債。剛才見老毛上吊,心說臨死前能救一個人也算給下輩子積德了。

老毛聽罷趕緊把老賈帶回家,一邊安慰他一邊讓媳婦包餃子,結果毛家媳婦不小心把擀麵杖掉進牆邊的耗子洞裡了,怎麼掏也掏不出來,老毛見狀拿個鎬頭就刨。誰知一鎬頭下去,竟然砸到了硬物,把硬物拋開,下面埋著三罈子元寶!還十次債都夠了。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毛見狀,就對賈說:"我的命是您救的,今天老天爺開眼,這錢在我們家窟窿裡刨出來,就是給您堵窟窿用的!您都拿去吧!"

老賈死活不要,百般推辭後,老毛決定,這錢算兩家的,合夥做生意用就得了,從此老賈把家眷也從山西接了過來,兩家在此蓋起新房,世代交好,這巷子也就稱為"毛賈夥巷"了。

第二種:老賈老毛埋衣胞,一鍁挖出金元寶

據天津老輩人講:早年間的一個大年三十,老賈外出躲債,口袋裡還有幾個錢,就到三岔口附近的一個酒館喝悶酒,正喝著,見到河邊一個人來回溜達,像是要跳河。

老賈走了過去,和尋死的人聊了兩句,得知他姓毛,媳婦臨產,家裡沒錢,債主這會還在家裡坐著等他呢,走投無路就想一死了之。

老賈一聽連忙勸說:"我也是欠著債呢,可這要賬的有規矩,外債不過年,挺過大年三十,初一他就不能再要了,必須等到正月十五之後,咱也能鬆口氣再想辦法。你別想不開,咱倆喝酒去!"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倆人在酒館呆了一宿,天剛矇矇亮,毛賈二人出了酒館往家裡走。老毛的自己大兒子夾著把鐵鍁,還拎著個包袱。一問才知,他媳婦給他生了個老二,大兒子這是去埋弟弟的衣胞(胎盤)。老毛高興,一問債主也走了,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埋衣胞。誰知剛刨兩下,就挖出了金元寶,老毛為了報答姓賈的,非要和他平分,可姓賈的死活不要。

最後倆人一商量,就在挖出財寶的三岔口不遠處拿錢蓋了片房,起名就叫"毛賈夥巷"。

天津古文化街上這個地方,因山西人和天津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而得名

第三種:毛賈兩家為蓋房起爭執

話說以前毛賈夥巷兩側住著毛、賈兩個富戶,兩家蓋新房時都要砌牆,結果互不相讓,都非得多佔一點地方。

賈家在京城有當官的親戚,於是寫信給親戚,要和毛家打官司。

等了幾天,賈家等來了回信,打開一看,上寫四句詩:

百里捎書為堵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賈家一看,慚愧不已,於是自覺的把牆基往後退了幾尺,毛家一看對方謙讓,也自覺的退後了幾尺,兩家甩出來的這條通道,就是後來的毛賈夥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