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探測衛星,讓尋找外星生命有了明確目標

TESS探測衛星,讓尋找外星生命有了明確目標

這幅藝術家創作的概念圖表現了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及其背景中的銀河系恆星與圍繞其公轉的行星。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製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太空中搜尋具有生命宜居性的系外行星,但實際上在其攝像頭的視野中卻遍佈著成千上萬、較小的類日恆星,而這些恆星中哪一顆才可能擁有如同地球一樣擁有生命宜居性的行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研究課題。TESS將掃描整片天空,通過對40萬顆恆星進行觀測,以求捕捉到一顆行星掠過其恆星表面的瞬間。這就是識別和鑑定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之一。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3月26日消息稱,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簡稱Cornell)、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和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最新一份《TESS生命宜居帶恆星表》(TESS living Zone Star Catalog)中,確定了這項研究迄今為止最有希望擁有生命宜居性的目標恆星。

該目錄一共發現並確認了1822顆恆星,TESS對於這些恆星具有足夠的敏感度,能夠發現其周圍類似於地球但卻比地球稍大一點的行星——它們從其宿主恆星接收到的輻射量與地球從太陽接收的輻射量旗鼓相當。尤其是對於其中的408顆恆星,TESS僅在一次凌日中就能觀測到一顆和地球一樣大小、輻照度相近的行星。

該目錄的第一作者、Cornell天文學教授、該校Carl Sagan研究所主任以及TESS科學小組成員Lisa Kaltenegger教授介紹道:“宇宙中的生命可能存在於所有類型的星球上,但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能夠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我們自己的地球,所以這就凸顯了首先尋找類地行星的重要意義。這個目錄對TESS來說很重要,因為任何研究其觀測數據的人都想知道,我們能在哪些恆星周圍找到與地球最為接近的類地行星。”

目前,一顆候選的系外行星已經通過觀測被確認其身份。不過,計算出它和其宿主恆星之間的距離需要對橫跨其的兩次凌日進行探測,而研究人員在目錄中發現的這1822顆恆星就是TESS在執行任務時可以探測到兩次行星凌日現象的對象——它們的軌道週期也正好讓它們落入其宿主恆星的生命宜居帶中。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宜居帶之外的行星上肯定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但是如果不讓探測器飛到那裡,就很難在這些冰凍行星上發現任何生命跡象。該目錄還確定了一個含有227顆恆星的子集,TESS不僅能夠探測到其周圍與地球輻射度相同的行星,而且還可以探測到更遠的區域,覆蓋整個宜居帶,直至溫度更低的類火星軌道區域,從而使天文學家能夠在TESS任務期間探測和研究數百顆低溫恆星周圍潛在宜居星球的多樣性。

入選目錄的恆星均為明亮的低溫矮星,它們的溫度大約在2700到5000開爾文之間。它們在目錄中順序是根據它們的亮度來進行選擇和排列的;其中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只在大約6光年以外。另外,該目錄中共有137顆恆星位於NASA正在建造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未來的連續觀測區域內。該設備將能夠通過觀測它們,進而描述其行星的大氣特徵,並在其大氣層中尋找生命的跡象。

TESS科學小組的成員Stassun評價道:“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刻,對於我們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期刊編號: 2041-8205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26160505.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