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管理實戰篇:產銷協調計劃有沒有定式(實用乾貨)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工廠管理改善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一起學工廠管理,勤思考,讓工廠管理改善行動起來!

產銷協調計劃有無定式?可以說有定式,也可以說無定式。實際上,我們在多次的諮詢實踐以及與客戶的溝通了解中,基本上形成一個定式。

我們總結的優秀企業計劃體系的基本定式如下:銷售負責預測市場需求,並對成品庫存負責,銷售給供應端下訂單,供應端根據訂單組織採購生產並交付。供應端對內部訂單的準時交付負責,對原材料零部件庫存負責。作為需求與供應責任區分的基礎,交期承諾是必需的。為了減少預測偏差帶來的影響,更快響應市場變化,整個計劃的週期要改為按周,並滾動編制,如果按日更好。核心計劃部門的組織最好放在銷售部門,通過計劃/訂單驅動供應端運作,這樣整個供應鏈就成為市場驅動的供應鏈。

PMC管理實戰篇:產銷協調計劃有沒有定式(實用乾貨)


這就是優秀計劃體系的基本定式,說它是定式,是說它是基本規律,優秀的計劃體系差不多與這個定式接近。比如我們在某工程設備企業就是按照上述定式設計的。該企業是標準產品,面對客戶直接銷售,型號四五十個,不算多,按照上面的計劃邏輯設計正好。我們到上海某全球領先的輪胎企業交流,其計劃體系也是這樣的,供應鏈整體運作指標表現非常好。

但是計劃體系的設計是與企業經營環境、特點高度相關,需要與市場狀況相適應。如前述工程設備企業,在市場高速增長供不應求階段,最好的計劃模式是企業領導確定總體目標,對整個供應鏈拉式運作,而不是根據銷售預測拉式運作。

另外一個例子也說明了企業不同,計劃模式也不同,不能紙上談兵,簡單模仿:一個大型電力設備企業,有基礎產品,型號不多,但是按照大型工程項目方式運作,為大型項目供應設備,客製化零部件較多。針對這個企業,銷售預測不是預測需求的數量和型號,因為都是簽了合同才開始運作的,銷售預測主要是預測產品具體的交付時間,因為客戶項目進度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他們的需求時間也有很大不確定性。由於這個原因,就無法將核心的計劃部門放在銷售系統下面,因為銷售的計劃部門無法去預測每個項目合理開工時間,因此,計劃部門如果放在銷售,其計劃職能也就難以開展,所以計劃部門只能放在供應端。但是銷售部門仍舊需要承擔成品庫存,項目經理把需求提交作為銷售對供應的需求訂單,驅動後端運作。如果後端由純訂單驅動,可以不需要強大計劃部門,但是由於這個企業的零部件供應經常出現短缺,需要大量的產銷協調,供應端的綜合計劃部門就變得非常必要。本次我們關鍵的改進就是建立後端的計劃指揮中心。

另有一個例子:同為工程設備企業,中聯重科採用訂單生產模式,推行按單生產,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另外山東某大型工程車輛製造廠,多年推行按單生產,但是個人認為按單生產並不是它這個企業最合適的計劃模式,因為它們有很大一部分產品是通過經銷商銷售的,經銷商不可能給他們按單方式運作。在具體參數上,它們採取按單生產模式,卻有2個月的成本庫存,30多億元的成品庫存,可見,實際上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按單生產模式。

所以計劃有基本的定式,但是結合不同企業的特點,計劃的表現形式可能大相徑庭,甚至看起來“不符合”基本定式了,但是優秀計劃模式的實質並未改變。

PMC管理實戰篇:產銷協調計劃有沒有定式(實用乾貨)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網絡信息整理,向原作者致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送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