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機漸行漸近,房地產該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人口危機漸行漸近,房地產該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之所以保持高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享受人口紅利。

有人就有住房需求,有需求才有房價的快速上漲

2018年,部分省市出生人口數量下降20%,若此結果適用全國,我國新生兒人口可能不到1400萬。

另外,據社科院發佈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顯示,中國人口將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2050年減少到13.64億

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中國房地產的發展趨勢,要“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如果人口規模撐不住了,房價會撐得住嗎?

在人口趨近拐點的背景下,該如何進行房地產的價值投資呢?

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

我們再看一些數據:

《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我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由2002年的22.4%下降至2016年的16.6%。

根據IMF預測,到2050年時,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佔比將超過1/3。

當前,中國人口已進入少子化+老齡化的結構形態,這將導致中國潛在生產率大幅下降。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自2016年元旦起,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但是政策放開後,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人民生育願望並未改善。

這和生活成本和房價的壓力有很大關係,抑制了很多適齡人口的生育的願望,選擇不生育成為普遍現象。

人口減少對房地產影響明顯

人口減少或老年化,意味的市場需求的減少,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影響,尤其是房地產行業。

年輕人對住房的需求是最旺盛的,結婚要買房,孩子大一點要換改善住房。

但是,兒女上學後,對房子的需求就會減弱。

根據國外經驗,老人多會換成小房子,或去往環境更好的郊區居住,

再往後,很多會住到養老院。

從未來五年來看,國內樓市供應也非常充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18年1—11月,全國新建住宅施工面積為55.72億平。

如果供給增加,遇到少子化+老齡化社會,需求會減少,房價能否持續高企,這是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低慾望社會”

低慾望社會這個概念來自日本。

所謂低慾望社會,是指在一個奮鬥不再能改變命運的社會里,年輕人開始對周圍的一切喪失興趣。

這個社會的形態就是:

人口持續減少,

少子化嚴重

國內消費萎縮,

經濟一蹶不振,

經濟增長乏力,

社會停滯不前,

……

現在,這種現象在中國似乎已經有萌芽,很多丁克家庭的出現就是一個證明。

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產,更沒有持續的創新,對各行各業都是致命的

這對轉型期的中國經濟來說,是很嚴峻的,如果處理不好,未富先老,不是沒有可能。

人口拐點背景下的房產投資邏輯

房產價值投資的核心是城市的投資

我們看到,未來5~10年,將是城市兩極化的高峰期。

一線城市將會贏家通吃,交通、教育、醫療、商業等資源會不斷向一線城市聚集,形成大城市效應。

二線城市經濟平穩發展,隨著國家政策的導向,人口會有迴流性質的增長;

三線城市隨著人口萎縮,可能會步入經濟空心化的境地。

綜上,城市的發展預期就是房產價值的增長預期

處於人口、資源優勢地位的一線城市城市,其房地產市場仍會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房產價值毋庸置疑。

二線城市受核心城市人口外溢和產業轉移,房地產市場也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