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如何分享京津冀一體化的紅利,對個人而言,就是買房。買房就是成為城市的股東,分享城市發展的成果。個人比較看好北三縣大廠未來的投資價值。

城市給我們提供如下的成果: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政府是城市的最大股東,需要做好整個城市的保值、增值。對城市價值評估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土地儲備價格(儲備土地面積*土地價格)+ 城市稅收。

我們先看一下北京市政府對學區房的回饋: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中國廣州農村發展報告(2011)》藍皮書顯示,廣州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超過了100萬。所以就算是北京0平方米的核心地區房地產,其長期潛在價值也超過100萬。

  • 北京限制戶口的核心原因是政府投入有限,沒錢投入那麼多的公共服務。
  • 政府希望留在北京的大部分人口創造的財富高於政府投入,而不希望過多的補貼低收入人口。
  • 問題是公共資源不夠的情況下,按照什麼順序分配給市民呢?城市會優先選擇貢獻大的市民。
  • 戶口:這個表示的是歷史貢獻,為城市做共享的可能是上一代。
  • 房產:這個是對城市建設的直接貢獻,購買了城市的土地,並通過納稅為城市做貢獻。
  • 社保:只給城市納稅,沒用購買城市的土地。

2010年北京市房價24733,GDP 14114

2016年北京市房價57597,是2010年的233%,GDP 25669 是2010年的182%

2018年北京市房價59868,是2016年的104%, GDP 30320是2016年的 118%

2010~2016年,房價漲幅雖然高於GDP,但是幅度在合理範圍內,基本沒有泡沫,2016~2018年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城市的GDP高於房價增長,這個效果是通過降低流動性獲得,房價存在報復性反彈基礎。

我們對比一下2018年北京和上海的城市潛力。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北京和上海對比的優勢

  • 北京的政府人均收取的費用為2.69萬,上海為2.94萬,企業的的納稅成本低。
  • 北京市政府的運營能力更強,在收費少的情況下,人均GDP創造的財富高於上海。
  • 北京市政府拿到中央補助更多,有利於城市發展。

從表中可以看到,市民享受到的服務遠高於其付出,人口聚集非常合理。住在北京最起碼相當於買了一份人身安全的保險。

這些優勢,最終反應在房價上。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2019 年北京市級基本建設支出預算數 615.3億 元, 比2018 年初預算增長 5%.其中, 一般公共預算安排 330億元; 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 285.3 億元 ( 含土地出讓金 275.3億, 基礎設施配套費 10億元)。土地出讓金,直接投資於基礎建設,相當於過去電話裡面的初裝費。

房地產發展慢,明顯影響城市經濟。

1、鏈條最長,可以解決就業問題,包含水泥,民工、鋼材、電力、水利、公路等。

2、影響工業產品,沒有房地產,彩電、冰箱等各種大家電無法銷售。

3、2018年工業指數跌掉50榮枯下以下,工業衰落信號明顯,保就業必須有房地產。

假設政府要補貼低收入者住房問題:

1)對限價房和經濟適用房地價方面做優惠,

2)過對商品房的土地銷售上拿到錢。土地賣的貴,房地產繼續上漲。

3)從稅收裡面出錢。(錢不夠)

4)從銀行貸款,但是如何還錢

a. 加稅。不可行,會打擊商業。

b. 通過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下,商品房有保值熟悉,現在是唯一低風險抗通脹的渠道。

從城市經營的角定上看,土地上漲,為政府的未來融資能力提供了儲備。房地產價格有自己市場規律,這個無形的手,不是限購能限制的。

如果商品的自由流動能充分反應房價的話,限購區域就是房價的窪地。在低總價,勉強可以拿錢投資的區域,並且限購最嚴重的地區就是北三縣。

並且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分開,搬遷通州,於公於私,未來政府都會在通州重金投入交通、教育等基礎設施,引起通州房價暴漲。預計通州地區的GDP未來幾年GDP每年增長8%以上,假設房價和GDP同步的話,就是9年翻一倍。考慮到累計2年的限購影響,取消限購後,7年翻一倍。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當我們從做城市股東的角定來看房地產時,大廠區域的價值:

  • 未來10年的潛力,應該好於南京,對應100%的漲幅。
  • 當前的價值高於青島,對應50%的漲幅。

如果放開限購,價格漲幅70%是合理的。

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個人投資機會

當前大廠有最主要的優勢

1)北京市為了疏導人口,會分擔一些基礎建設成本。比如地鐵、醫院、學校的建設費用。

2)北京市為了疏導人口,主動放棄一些通州土地增值空間,將大廠的交通打通。

3)流動性增強

  • 限購執行了2年,部分人口3年的本地社保要求達標
  • 2019年初,房貸額增長,貨幣政策寬鬆。
  • 2019年初,二手房的房地產交易稅下降。
  • 限購放鬆的信號明顯,可能會放開擁有北京5年社保的人口擁有購房資格。

總體而言,利空出盡,後續應該是持續性利好,推動房地產上行。

什麼時候房地產會跌?

  • 政府足夠的稅收,不依賴賣地賺錢,城市發展結束,不需要大規模基建。
  • 房屋都變成精裝修,房屋和大家電銷售相關性分離。
  • 租售同權,租房也能享受同樣的福利。
  • 服務商品化,公交10元,幼兒園3000/月,學費每年漲到5萬...,醫療漲到1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