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決定了你的階層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階層


騰訊00後報告中談到,這是一個階層流動性減弱的社會。記得某場合和一位00後小朋友聊過,當下,艱苦奮鬥精神會過時嗎?他說,不會,但問題是,艱苦奮鬥可能作用不大了,因為到頭來你很難跳出自己的階層。

今天就來聊聊階層這回事。

什麼是階層?是最廣泛意義上的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地位,階層越高,意味著你在相關領域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相應地,可支配的社會資源便越多。

社會是一個活的系統,自身有發展的動力和潛能。社會是人的聯合,且,這種聯合不是單個個體的簡單疊加,而是人和人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體。

系統如何成為一個有機體呢,如有生命一般?

首先,系統自身帶著一套符合特定價值理念的運行程序,好比一個骨架;

其次,正是在系統中的單個個體、在系統的規範和加持之中各安其分,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並努力工作,為這個系統提供運行動力,這就好比血和肉。

當系統有了架構和動力,它便成為一個自運行、自升級、自進化的生命體。

馬克思談到人的本質時說過“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不可避免地被結構在社會系統中,也由此而獲得來自社會層面的人的本質認同。那麼,問題來了,社會階層相對固化,究竟責任在誰?作為實體的社會?作為單個個體的人?

其實,不能絕對撇清,因為正是單個個體對於社會運行的應然狀態的期望,在共識層面共同達成了系統運作的規則,並且自覺遵循這些規則,才使系統在宏觀層面來看,有了一種有序的形態。試想,一個沒有單個個體提供能量的系統架構,也只是一個空殼罷了。

從這個意義而言,社會系統之為社會系統,是單個個體在“在一起”——亦即在必然發生關聯的意義上,對如何更好地“在一起”所採取的共識性價值認同。

社會階層有高低之分,對於單個個體而言,一般來講,我們都欲求擁有來自高社會階層的利益,但要怎麼做才能往上走呢?如果明白了以上對社會動力系統的描述,便不難理解,那就需要我們個體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符合系統的規則,亦即

符合“在一起”的最優價值觀。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你要獲得高價值,那麼你的價值獲取方式如何?

大家可能聽過“元認知”,或是“生命底層系統”等提法,沒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階層位置來自你的認知。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階層


以下給出一個描述性框架供大家參考:

低階層者,認知方式表現為“搶”和“騙”,雖然不一定真的有這種行為發生,但也有諸如不勞而獲、佔小便宜等心態,根本上不想為他人付出,卻反過來不切實際地想要從別人那裡獲利,更有甚者視之為天經地義。不過比較諷刺的是,因為德位不配的原因(會在另一篇小文中再講這個話題),他們耗散資源的方式便是浪費,守不住。

中階層者,秉持價值交換原則,看清價值的本質是一種施與受的平衡,且基本遵循等量原則。為了能更好地生活,他們勤勞堅韌,腳踏實地,花錢有度。但由於缺乏對社會動力系統的全局瞭解,他們只能在自己的責任田上勤耕不輟,往往看待事物的眼界比較狹隘,因認不清做事的整全意義而難免受累。

高階層者,充分了解社會動力系統的運作規律併為己所用,所謂與系統相合,便是藉助系統的力量發展自身,融入社會,如此便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在幫社會,社會也會幫你,你們發展方向一致,便有一種互相加持的力量,且你看得清事情背後的一整套邏輯,因此做事,也不認為是一個外在強加的事,而是讓我有成就感的事,這就是意義的內外合一,達到這種狀態,我們謂之“不爭而得”,輕鬆高效完成事情。

頂層階層者,可以創造系統,用智慧和能力創造平臺、聚攏資源,且形成系統自運行、自進化的狀態,設計者既在系統中,又超越於系統,只要做些維護系統的工作,便能從系統中受益。當然,看似輕鬆的背後,是他們高度的責任意識。

這真是最廣泛意義上的思想道德修養,而大家可以看出,這正是關乎你如何做人的境界——想想看,畢竟人和人在一起嘛,最好的規則就是“真誠利他”,這就是最基本的系統規則。

今天從社會動力系統的角度談了社會階層和個體間的關係,從這個角度而言,社會階層的躍升是個人選擇和修養的事情,且也談了對應四種階層的四種認知狀態。

最後小結一下,社會階層躍升的本質就是認知的改變,這與個人所表現出的人品好壞、動機善惡、智商高低、能力大小、努力程度、背景強弱……通常認為的一切都無關。

注:本文主要觀點來自易鴻運首席導師劉昱誠導師,以及易鴻運同伴們的集體研討,歡迎大家持續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階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