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文 | jin

3月26日—28日,2019年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下簡稱“春交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

會上,既有對2018年優質劇目、公司和主創的表彰,又有對2019年重點劇目的推介,也有北京廣播電視局對北京影視政策的宣推,力爭促進北京市廣播影視產業繁榮。

同時,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宣佈,為扶持和培養優秀電視劇、網絡劇、網絡電影青年人才,正式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下簡稱“青工委”)。

導演郭靖宇出任青工委首任主任,“網劇一哥”白一驄出任青工委常務副主任,“以導演、編劇和製片人身份,創作並播出過至少一部電視劇、網絡劇、網絡電影作品的青年影視人,都可以申請入會。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除此之外,春交會的三場論壇——“守正創新 與時俱進”—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2019),中國電視劇(北京)論壇:電視劇原創、大數據與類型化(即編劇論壇),北京影視著作權論壇——全面回顧了2018年影視市場發展情況,也對2019年劇集類型、創作趨勢等進行了預測和說明。

春交會是電視劇交易平臺,更是業內各工種從業者交流心得、探討創作的場所。以下,第一劇集(diyijuji)整理了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個領域四位從業者的發言,為大家總結本次春秋會透露出的2019年影視劇創作趨勢、題材類型偏好,以及市場環境走向

【創作者】

劉和平:寫時代要有距離

不能挨著當下面孔寫

▲▲▲

編劇論壇上,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會長劉和平發表了主題演講,表達了自己對大數據創作的看法,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闡明對一些平臺“高概念、強設定”創作要求的態度,同時,也深入闡述瞭如何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用明德引領風尚。

在劉和平看來,現階段國內所說的大數據是一個準偽概念,首先,大部分創作者其實看不到大數據;其次,在文藝創作這個領域,數據是拿來做參考的,它永遠不能成為判斷一部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編劇劉和平

他以很多平臺要求編劇創作時喜歡說的“高概念,強設定”來舉例,“好的作品一定是高概念和強設定的,但如果單拎出這兩個元素,希望倒推出一部好作品,就得注意一個問題——劇本有沒有戲劇結構支撐。”

那麼,什麼樣的創作叫做有戲劇結構支撐呢?劉和平講述了自己創作《雍正王朝》時的經歷,“為了突出‘雍正皇帝改革艱難’這種高概念、強設定,劇本里給八爺黨延長了十年,一直到雍正十三年,於是才有了後面的高潮。”

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製片方和平臺明白戲劇是表演藝術,好的電視劇劇本,應該是編劇跟演員的對話,是劇本跟表演的對話,“適於表演,強化表演”。

最後,他闡述了自己理解中與時代同步伐的創作,“寫時代要有距離,不能挨著面孔寫,這樣是寫不出來的”。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他以目前各平臺都頗為看重的現實題材為例,“現實題材至少要寫十年前的事,最好是二三十年前的東西”,因為在時間的沉澱、反思、認識中,編劇才會有思想價值的突破,“政績工程的實用化和現實主義是背道而馳的。”

而提到自己比較擅長的歷史題材劇時,劉和平認為,至少要有六七十年的時間距離。

【製片方】

郭靖宇:做劇不能貪心

細分觀眾類型是大勢

▲▲▲

導演郭靖宇有著多重身份,既是創作者,又是公司的決策者。

對於網臺統一標準這個問題,郭靖宇表示,自己非常贊成,本來在作品質量上,網劇、電視劇就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創作者在寫作時,還是要對平臺心裡有數,知道自己的觀眾在哪裡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導演郭靖宇

他以自己去年備受熱議的《娘道》為例,“這部劇其實是專門寫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年輕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戲我知道,但如果按照那種思路寫,我們會失去中老年觀眾,或者說,他們將無劇可看。”

不可否認,如今電視臺和網絡平臺的觀眾類型已有了明顯的分界線,“我們製作公司在做劇時勢必要分開類型,不能太貪心”,而對於單純的的網劇創作,他也表示一定要細分受眾群體,“幾大視頻平臺的付費會員都已近破億,分得越細對觀眾越負責任,對將來有什麼樣的播出效果,也會有更準確的預判。”

【研究者】

尹鴻:“四向” 新主流劇潮將來臨

▲▲▲

在26日下午的中國電視劇發展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作為代表,發佈了首都影視發展智庫和CC-Smart新傳智庫等編制的《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

報告中,以去年電視劇總量穩中有增、電視劇網劇題材佔比、央衛視收視情況、電視劇網播情況、臺網不同播出形式、劇集口碑、視頻平臺盈利模式多元化、影視公司整體虧減、過去一年政策總結等等方面,對2018年的影視劇市場做了全面回顧。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

最後,尹鴻教授總結出影視劇市場的六條趨勢:

1.資本沉澱並趨於理性,成本與風險控制生死攸關;

2.守正創新帶來的主旋律大眾化、商業劇的主流化雙向趨近;

3.題材和類型更加敏感,輿論風險帶來政策管、限、促更趨頻繁;

4.重大節點題材規劃強化,創作和播出雙管齊下;

5.臺網標準和執行趨於一致,網絡監管趨於嚴格;

6.向上向善向美向前的“四向”美好現實生活劇成為主流。

在他的趨勢總結中,提到了“新主流劇”的概念——達到主流價值觀和主流市場的融合——即既宣揚主流價值觀,又能贏得主流觀眾的喜歡。

【評論者】

呼籲營造透明的政策傳播環境

▲▲▲

影評人李星文則通過自己對影視劇市場的長期觀察,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是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創作已然迴流,此兩類劇目數量佔據比例非常高;

二是網絡平臺上的觀眾,審美趣味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有四個字可以代表——“甜蘇痛爽”。並表示,這四個元素作為年輕觀眾逐漸形成的一種審美取向,已成為客觀存在,接下來是引導、揚棄、順應,還是放大這些元素,首先要看到這種存在。

春交會|創作、製作、研究、評論,四維度透視今年影視劇創作大勢

影評人李星文

同時,他對如今截圖式、謠言式的“政策傳播”,也表示非常痛心,建議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破除謠言,營造透明的政策傳播環境

最後,他也表達了自己對未來影視劇格局的期望:1.未來依然是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2.如今,有影響力的中長篇劇的供給出現了比較大的缺口,希望接下來,如《白夜追兇》《河神》這樣有著廣闊前景和受眾的中長度劇目可以重新被提供。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jin

校對|靳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