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用這4大原則教育孩子,看看你跟有錢人的差距在哪裡

在全世界的富豪中,比爾·蓋茨大概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位。不僅因為他曾十餘年蟬聯世界首富的輝煌“戰績”,更因為他在經商、賺錢之餘強大的人格魅力。他捐出了幾乎全部財產,用於慈善事業,而他的家庭,更是數十年來從未爆出過負面新聞。他和妻子梅琳達的三個孩子,被稱為世界上最低調的富二代。蓋茨夫婦對於子女的教育,被視為家庭教育的典範。

“比爾蓋茨”用這4大原則教育孩子,看看你跟有錢人的差距在哪裡

在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的社交媒體中,看不到名牌包、豪華車、奢侈品等富二代炫富標配,有的只是一個美國普通女孩子的日常。是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讓生長在金窩中的真·名媛如此平易近人?

今天,範範就來給大家剖析一下蓋茨家庭的“貴族式”教育。我們普通人雖然沒有那麼有錢,但我們一樣可以教育出最優秀的孩子。

“比爾蓋茨”用這4大原則教育孩子,看看你跟有錢人的差距在哪裡

1. 父母的陪伴

很多有錢人的家庭,父母忙於事業,孩子小時候交給老人、保姆,長大點就送出國留學。這樣的家庭看似衣食無憂,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創建了巨大商業帝國、後來又一門心思放在慈善事業上的比爾·蓋茨,應該是世界上最忙碌的父親之一,但他自始至終從未錯過孩子們的成長。他會每天起早送孩子上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孩子瘋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幫助孩子複習功課、還會定期舉行家庭聚餐……他認為,父親的陪伴和鼓勵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深遠。

而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更是身為人母的典範。為了陪伴孩子成長,她辭去了微軟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等孩子們長大後,她又重新投身於職場,建立起享譽全球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她曾說:“我希望以後人們談及梅琳達·蓋茨這個名字的時候,記住的是一位優秀的母親,人生中最偉大的投資是我的三個孩子,其次才是事業。

“比爾蓋茨”用這4大原則教育孩子,看看你跟有錢人的差距在哪裡

2. 謹守原則

前些年,當比爾·蓋茨的大女兒珍妮弗13歲的時候,全美國的媒體都炸開了鍋,因為這位首富的長女終於可以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機了。在蓋茨家,孩子可以獲得手機的年齡是13歲,而美國孩子擁有人生第一部手機的年齡是10歲。小孩子都有比較心理,蓋茨的孩子也不例外。珍妮弗小時候就曾向父親抱怨,“其他孩子都有手機,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這令人尷尬”,但比爾·蓋茨依然不為所動、謹守原則。他認為,小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是最合適的。

3. 培養孩子的三觀

在家裡,比爾·蓋茨會嚴格控制孩子們的零花錢。在他的要求下,每個孩子都需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並且不能向大人尋求幫助。這是為了從小就培養他們付出才有回報的勞動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獨立性。同時,比爾·蓋茨還要求孩子們存起勞動所得的1/3用於慈善。作為獎賞,父母也會按照1:2的比例捐出相應的數額。此外,全家人還會一起參加大量的義工活動。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善良的基因也會遺傳。

4. 興趣比錢更重要

比爾·蓋茨富可敵國,但花在子女身上的並不多。他從不鼓勵孩子們購買奢侈品,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炫耀家裡的財富。他唯一願意不計數量為孩子出錢的地方在於培養和支持孩子的興趣。

珍妮弗目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人口生物學,並計劃畢業後繼續進修醫學院。做醫生一直是她的志向之一。而她的另一個志向,是成為世界一流的騎手。事實上,她現在就已經是極優秀的馬術運動員,在全美馬術協會障礙賽成績排名第19位,是貨真價實的國家級選手。

“比爾蓋茨”用這4大原則教育孩子,看看你跟有錢人的差距在哪裡

當年,比爾·蓋茨因為對編程的興趣從哈佛退休,所以他深知興趣對於人生的重要價值。

他曾說:“可以為興趣而工作、而不是為生存而工作是最幸運的事。我會留一部分錢以確保孩子擁有一切所需工具,找到並發展自己的志向。同時,我希望他們明白,成就感比物質財產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