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市場三大頑疾背後:支付寶小程序能成閒魚下一個流量跳板嗎?

二手市場三大頑疾背後:支付寶小程序能成閒魚下一個流量跳板嗎?

“這個好便宜,不買有點虧”、“完了,下個月就要吃土了”等等這些聲音不斷環繞在人們的耳邊,而這裡面有很大的因素就是,6.18、雙十一、雙十二等促銷節日不斷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因此,不少消費者紛紛成為了“剁手一族”。

在瘋狂購物的背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大量的閒置物。俗話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故而,像回收寶、獵趣、閒魚、轉轉等一大批二手交易平臺誕生了。可以說,二手交易平臺的出現,為閒置物的歸屬提供了新的流通渠道。

二手交易市場潛力雖大,但頑疾頻現

二手交易市場潛力有多大?用數據說明一切。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二手閒置交易行業用戶規模接近4000萬,在移動互聯網網民中的滲透率為3.6%,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達到5000萬;截至2017年底,我國閒置物品交易規模已達5000億元,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到1萬億元。

雖然二手交易市場前景巨大,但在其迅速崛起的背後,少不得要談一談它的三大頑疾。

頑疾一,線上用戶滲透率低,市場仍不夠成熟。現有的各種數據都表明了二手交易有待成為消費主流,年輕一代的二手交易主力崛起,但是平臺流量仍是一大痛點,即二手交易平臺線上用戶滲透率低,二手閒置物的交易習慣尚未形成。

都知道,閒魚、轉轉是二手交易平臺的頭部企業,但從艾瑞給出的數據瞭解到,在2018年上半年它們每個月的月獨立設備數都不及淘寶、京東等一手交易平臺的1/30。這也就表明,一方面,中國的二手交易市場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許多體系都不成熟,並且還沒有任何標準化的規定,導致很多人對二手交易市場的健康程度存疑;另一方面,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還不太高,因此,並不怎麼活躍於二手交易平臺上。而二手交易平臺沒有了流量的支持,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平臺的交易率。

頑疾二,平臺的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難以提高用戶粘度。對於閒魚等C2C平臺而言,買賣雙方都是用戶,而用戶之間的交流,平臺是比較難以介入的。倘若用戶之間發生糾紛,平臺並不能夠合理的調節、解決,尤其是買家惡意退款的情況,買賣雙方各執一詞,客服難以辨別真實情況,最後有可能會降低用戶對這個平臺的好感度,導致用戶的離開。

而對於轉轉等B2B2C平臺而言,它們的物流售後等配套服務與一手交易平臺相比,是較為薄弱的。一些大件物品在配送時存在一定的阻礙,還有購買二手車的物流方面更是需要完善。可見,平臺的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容易影響用戶處理二手物品的積極性,甚至有可能會降低平臺的用戶粘度。

頑疾三,平臺監管不到位,難以給用戶提供健康的交易環境。目前,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存在違規交易的現象,相比來說,二手交易平臺的監管力度還是不如一手交易平臺。因為是二手物品,所以在一些界定標準上很難去確定,特別是C2C平臺上,違規的交易更難以監管。

使用拼音、簡寫來描述物品,使平臺的檢測系統無法識別,從而交易違禁物品;又或是野生動物的活體或者標本的交易。這些接二連三的負面消息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二手交易市場的健康,直接說明了二手交易平臺們的監管力度並不夠,難以給用戶提供健康有用的交易平臺,有可能會阻礙市場的健康發展。

所以,“如何提高線上用戶的滲透率?”、“如何延展平臺的服務設施?”以及“如何加強平臺的監管力度?”這些難題成了阻礙行業發展的攔路虎。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看到這個市場中誕生了閒魚、轉轉這樣的頭部平臺。其中,閒魚的存在感一直都非常強。

閒魚前有淘寶護航,後有魚塘支撐,卻不給用戶設界

“我X!這都能賣出去的閒魚app”,很多人知道閒魚大概都是因為《奇葩說》裡的這句廣告詞吧。其實,閒魚的前身是淘寶二手,自從2014年更名為閒魚到現在,據易觀千帆指數的二手電商行業排名可知,閒魚一直是排在首位,轉轉緊接其後。

閒魚一開始的產品定位是二手交易社區,隨後擴展成提供閒置物品交換、租房、拍賣、知識與技能分享等服務於一體的交易平臺,其社交屬性也變得更強了。與轉轉、獵趣等二手交易平臺相比,閒魚有其特有的優勢:

其一,依託於淘寶,可以通過芝麻信用分認證用戶的身份,在信譽度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其二,利用魚塘打造交易場景,通過社區活躍度來促成交易,提高部分核心用戶的交易效率。

閒魚可謂是前有淘寶後有魚塘,能做到第一的位置也不奇怪。但這並不意味著閒魚沒有弱點。

事實上,閒魚的社區氛圍並不那麼活躍,大部分魚塘的問答更新頻率比較低,可見利用社區活躍來促成交易是有天花板的。而且興趣達人只是魚塘用戶的一小部分,大多數的普通用戶都是有需求才會使用魚塘功能,因此,魚塘功能的打開率比較低,用戶容易錯過各種簽到話題活動的內容,交易效率並沒有得到持續提升。

除此之外,閒魚還採用了放養模式管理用戶,但過於自由也並不一定是好事。

一方面,閒魚沒有質檢系統,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閒魚的負責人曾說過,二手商品的殘餘價值太低,不值得花精力去做自營的事情。所以在平臺上的商品都只有商家的幾句描述及幾張照片,一些標有“九成新”、“正品”等字樣的商品有可能寄到買家手裡時並不符合商品的描述,即使是這樣,由於閒魚退貨流程太麻煩,部分買家可能就默默吃下了這個啞巴虧。

而且閒魚上的商品交易價格是買賣雙方協商的結果,並沒有任何標準可循,因此,有可能存在商品的質量與價格不對等的情況,導致用戶的交易慾望下降,這就是沒有質檢系統的弊端。

再看看轉轉、愛回收等公司,它們都採用自營的模式,一般都有自己的商品檢測系統,並通過固定標準,對質量、成色、瑕疵等做出判斷,給出合理的價格,從而解決了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用戶的信任度。一經對比,便可看出閒魚不能完全保證交易商品質量的劣勢,換言之,閒魚難以保證買家的核心需求,可能會導致部分用戶的流失,從而影響到平臺的盈利情況。

另一方面,閒魚上面的職業賣家太多,用戶的體驗容易受到不良影響。事實上,只要是社區,必然有商家來發廣告,更何況閒魚是依附在小商家最多的淘寶生態中的一個二手交易平臺。而這些職業賣家有很多都是沒有經過認證的,賣的商品有可能存在瑕疵,那麼用戶就需要花精力去分辨商品的質量,有可能會增加用戶的交易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用戶的體驗感。如果是這樣,有可能部分用戶就會轉戰其他的二手交易平臺,導致閒魚的客流量減少。

可以說,閒魚不給用戶設界,的確是降低了管理成本,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定製標準規則的話語權。然而,作為二手交易平臺的老二——轉轉,日前通過上線它的小程序應用,加強了其流量優勢,從而增加了它所佔的市場份額。而閒魚近期也透露將在支付寶上線小程序,這能給它帶來多大的想象空間?

小程序市場火熱,能否成為閒魚的“流量跳版”?

就在9月7日閒魚總經理諶偉業在北京舉行的戰略升級發佈會上宣稱,閒魚將開發支付寶小程序。這麼看來,閒魚也不想錯過小程序這塊蛋糕。

然而大部分人講到小程序,代指的都是微信小程序。其實不然,支付寶、百度等都已紛紛進入小程序市場。據瞭解,支付寶在2017年8月正式宣佈支付寶小程序進入公測階段;而這時候,百度頂著輕應用失敗的壓力,也加入到了做小程序的行列。

可見,小程序受到了很多互聯網巨頭企業的追捧,必然也會帶動許多領域內的企業、平臺開發自己的小程序應用,其中少不了二手交易平臺的加入。要知道,2018年已經不再是那個流量正當紅利的年代,各大二手交易平臺將重點轉移至打造生態體系。這時候,小程序的上線是大勢所趨。

那麼,支付寶小程序能否助力閒魚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繼續保持領先位置呢?

就支付寶小程序的定位而言,它是偏向商業和生活服務,而且支付寶的強交易性也會為其小程序賦能,從而導致支付寶小程序商業轉化率比較高。也就是說,閒魚開發了支付寶小程序,有可能會依靠支付寶平臺的高轉化率提升它的業務量,那麼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便不在話下。

然而,由於支付寶的社交性並不強,用戶分享閒魚小程序的幾率就比較低,那麼閒魚小程序就難以得到二次傳播。而二次傳播具有無限性,多次傳播有可能會增加小程序的知名度,甚至會提高用戶的使用率。

而且從支付寶早期推出的螞蟻森林等小程序來看,支付寶小程序的用戶量並沒有達到想要的高度。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支付寶內上線小程序必然會幫助閒魚帶來一些價值流量,只不過從支付寶本身的屬性來看,比起吃到微信小程序甜頭的轉轉們,閒魚可能要在小程序上居於下風了。

況且至今為止,從未聽過哪款支付寶小程序實現過爆紅,可見,支付寶小程序在傳播性和用戶量上面還是存在一定劣勢的。那麼閒魚要想借小程序之力擴大它的市場影響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至於閒魚推出支付寶小程序後,到底能在市場份額和用戶量方面獲益多少,還得看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