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怎樣配置?

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怎樣配置?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

上週五收到一則銀行消息,提醒我今年的一、二期國債開始銷售了。想起春節時二姨說有筆錢想存定期,索性把信息轉給了她。國債對風險偏好極低、年紀較大的投資者來說,真是挺不錯的選擇,而且收益率也比銀行定期高。

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怎樣配置?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講,即便是年輕人,固收和類固收產品也是比較重要的配置大類,可以幫我們平衡風險守住部分穩健的收益,是投資當中的“資產穩定器”

(類)固收產品一般具備這兩個特性:

  • 有固定的投資期限
  • 有相對確定的收益率


目前市面上有哪些常見的(類)固收產品呢?

1、債券類

利率債:如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和央行票據等,因為有政府信用作擔保,基本是無風險利率的產品,但收益率不高。今年第一、二期的儲蓄式國債收益率有4%以上,有家庭資產配置計劃的讀者,其實可以考慮配置部分。

信用債:由政府之外的主體發行,如公司債、金融債、中期票據等。比起其他利率債,票面利息相對較高,但投資者要承擔更多風險。目前國內公司主體中長期信用評級主要分為9級,分別是AAA、AA、A、BBB、BB、B、CCC、CC、C。考慮到中國的債券評級多少都有點水分,因而建議大家在投資信用債時選擇AA級以上的。

2、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大家都很熟悉。目前大多數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在3%左右波動,收益雖然雞肋,但流動性是小丫很喜歡的一點,平時留著應急的閒散資金都會選擇放在貨幣基金賬戶中。

3、短期理財產品

短期理財產品一般是定期開放式債基,主要投向久期較短的債券、票據、大額存單等,流動性、安全性、收益率都能兼顧部分。咱們平時在銀行APP或理財通、支付寶上看到的帶“30天”、“90天”、“月盈”、“周盈”等字眼的產品,大多是短期理財基金,90天以上的產品收益率基本高於貨基(有波動性)。如果你有三個月內不計劃用的短期閒置資金,可以考慮配置部分提高下收益率。

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怎樣配置?



4、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以前專門寫過,現在的銀行理財越來越豐富,把投資門檻也降低了,收益率比前面提到的三類產品高,是比較適合配置的固收類產品。想買的話有兩點需要注意:

(1)是不是由銀行自營的正規產品

銀行除了自營理財產品,也會代銷不少第三方產品,比如貴金屬、基金、外匯、理財型保險等。新聞報道中,有不少投資者買了假銀行理財難以維權的案例,因而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前,務必確認提供理財服務的“工作人員”是否正式員工,並查看產品說明書,找到C開頭的產品登記編碼,到中國理財網驗證;最後還要認真檢查合同書,加蓋的是否銀行公章。


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應該怎樣配置?



(2)風險等級是否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

通常銀行理財產品會按R1-R5劃分等級,風險依次由低到高。建議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選擇R2以內的,不要超過R3。近兩年比較熱門的銀行結構性理財,就把一部分資金用來掛鉤指數、期貨、黃金等產品,博取部分高收益,有些風險等級在R3以上,不是人人都適合買的。

5、資管理財和信託

資管產品一般由券商發行,有投向債券、貨幣等固收產品的限定性計劃,也有投向股票、QDII等權益類產品的非限定計劃。穩健型或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建議選擇限定性計劃,起步門檻一般是5萬。

信託產品目前的投資門檻還是100萬,收益率在7%以上,更適合高淨值人群投資。選擇信託產品,要通過正規持有金融牌照的信託公司,謹防詐騙。

6、P2P理財

年後其實有不少讀者來諮詢過p2p理財。現在的p2p理財究竟還能不能投?該怎麼投?

我的幾點看法:

(1)雖然2018年p2p行業經歷雷潮,但業務優質的頭部平臺依然安穩運營,隨著p2p市場逐漸出清,投資者的資金將更集中於頭部平臺。

(2)在監管嚴明的背景下,p2p行業的合規性有了很大的改善,包括接入互金協會、信息披露、等保三級、銀行存管等。大浪淘沙後,行業將趨於穩定,剩下的平臺投資價值也會更高。

(3)從融360出的2018年p2p行業報告上看,2018年p2p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81%,較2017年並未明顯下降。而對投資者而言,能實現資產穩健增值的投資渠道其實不多,p2p在收益率、流動性、安全性三點上綜合看,依然是資產配置中比較重要的一類。

所以,想投資p2p的讀者,可以優先選擇綜合排名靠前的大平臺,並多關注平臺的合規程度、業務能力、風控能力、平臺實控人的道德風險等。有讀者問小丫能否測評或分享平臺,其實大家只要按這幾點測評,還是能挑到合適自己的平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