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佈:《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

來源 |

影視獨家

3月26日,在北京“春推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作了《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的發佈報告。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生產概況

2018年生產完成並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總量穩中有增,323部的數量與前兩年基本持平,共計13726集,平均單部集數為42.5,與2017年基本持平。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題材方面:現實題材數量平穩上升,歷史題材和重大題材相應下降

2018年現實題材依舊佔據最大比重,達到63.16%,歷史題材則相應下降,達到35.91%的比重,同樣下降還有重大題材,受年度紀念改革開放40年主題的引導,從2017年的將近1.91%的佔比下降到0.93%。

當代題材與近代題材佔據最高比重:當代題材以57.59% 位列所有題材第一位,而近代題材則以21.36%位列第二,其次古裝題材以14.55%位列第三位,現代和重大題材分別佔到5.57%和0.93%。

近三年生產電視劇題材變化趨勢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2018年生產電視劇各題材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播出概況

2018年播出的新劇382部:其中,網絡劇播出數量是上星劇的兩倍多,佔到總播出劇集的三分之二以上;上星劇總部數相較前一年下滑,而網絡劇的播出數量則較2017年實現了23%以上的增長。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在播出題材方面,2018年,央衛視收視排名前30的熱播劇中,都市情感、家庭題材依舊佔據最大的比重。年代劇在播出比重和受歡迎程度上也排名靠前,其中,年代諜戰劇又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的比重。

古裝劇的播出數量持續得到控制,且在2018年的電視頻道中整體表現低迷。

2018年央衛視收視率TOP30電視劇各題材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 央視以主旋律劇取勝:

央視劇以年代、農村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形成獨特風格,且有著較為穩定的收視表現。2018年央視播出的《孃親舅大》、《樓外樓》、《歲歲年年柿柿紅》等偏於家庭倫理和年代生活的劇均有不錯的口碑與收視.

  • 現實題材全面迴歸衛視、古裝劇急劇下滑:

都市情感、家庭倫理、生活職場等現實題材佔比最重,古裝劇則從數量到收視上都有所下滑。

  • 一線衛視格局調整變化:

TOP30電視劇在各衛視的佔比中,湖南衛視直降至17%,2018年劇場表現欠佳。而北京衛視劇場持續發力,與東方衛視共同佔據劇場的半壁江山

2018年央衛視收視TOP30劇目分佈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電視劇網播量情況:都市情感、古裝、青春類網絡端表現優異

電視劇網絡播放量前50的作品中,都市情感劇集佔據最大量級,同時,古裝玄幻、青春偶像、諜戰、年代等題材也有都受到歡迎。

《戀愛先生》同時獲得省級衛視收視第一與電視劇網播量第一。

電視收視排行榜單與電視劇網播量排行榜單呈現出較大差異,《扶搖》《甜蜜暴擊》《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等在電視端收視表現並不理想的年輕向電視劇,在網絡端的播放量都排名靠前。

2018年電視劇網絡播放量TOP50各題材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網劇播放量平臺分佈:優愛騰芒格局穩定

2018年,全網劇集流量為6442億,其中播放量TOP50的網絡劇基本都集中在優愛騰芒四家。由於愛奇藝於9月關閉前臺流量數據,因此從數據來看,騰訊和優酷佔據了較大比重。

網絡劇播放量TOP50劇目各平臺數量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PS:愛奇藝於2018年9月關閉前臺流量數據,因此愛奇藝劇目播放量數據截止到數據關閉前。

網絡劇各題材佔比:

網絡劇播放量TOP50的劇集中,言情類佔據了32%的最大比重,而玄幻題材緊跟其後,成為網劇的第二大題材。2017年較為火熱的懸疑類,2018年明顯減產。

宮廷劇轉戰網絡,儘管數量並不佔據優勢,但播放量和熱度最高。古裝劇以54%的佔比超過網絡劇題材佔比的一半,網絡成為古裝劇主戰場。

2018年網絡劇播放量TOP50各題材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收視概況

電視劇收視情況:

  • 電視劇收視量佔比持續提升

根據CSM媒介研究監測數據,2018年電視劇收視比重為32%,與2017年的30.9%相比持續提升,且依然是收視比重最高的節目類型;

  • 電視劇收視貢獻提升、綜藝下降

2018年央視及省級衛視各類節目中,電視劇的收視佔比都有所提升,其中衛視電視劇收視貢獻從40%提升到了41%,且衛視頻道電視劇收視貢獻佔比遠大於專業化頻道豐富的央視。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2018年電視平臺各類節目收視佔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 電視劇收視份額佔比央視提升、省級衛視下降

從近四年的趨勢看,電視劇在各頻道收視份額佔比中,央視一直在提升,而省級衛視一直在下降,2018年持續下降至41.5%,但電視劇依舊是省級衛視收視佔比最重的一個節目類別。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網絡視頻用戶發展情況:

  • 網絡視頻用戶持續增加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6.12億,較2017年底增長5.8%,手機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89億,增長率為7.5%,增長速度減緩,但依舊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 電視劇類視頻點擊量佔全網視頻點擊量超過六成

根據美蘭德大數據統計,2018年1-9月,電視劇類(含TV劇和網劇)視頻點擊量近4688億次,貢獻全網流量的62.1%

網絡視頻/手機網絡視頻用戶及使用規模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網臺聯動”佔主流

  • 網臺頭部作品作品重合度降低

在審查標準趨於一致的情況下,由於排播規制差異和受眾差異,相比2017年共有8部劇集同時出現在收視率和網播量的前10榜單上,2018年,播放量前10的劇集中只有《戀愛先生》和《香蜜沉沉燼如霜》進入年度收視前10排行。

臺網聯動劇佔比高,在2018年播放量前10的劇集中,臺網聯動劇播出的達7部,佔據了主流。

  • 臺網收視率和播放量均出現下滑

2018年電視渠道並未出現爆款劇,而網絡劇儘管有《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等話題劇,但播放量級總體都出現了較大下滑。且電視渠道和網絡渠道分眾現象再次凸顯,收視率前十的電視劇中僅有兩部進入到網播量前10榜單中。

  • 不同播放渠道對於題材的偏好明顯

網絡播放量較高的作品類型依然以古代題材為主,而衛視收視較高的題材多為現實主義題材。

年度播放量前10的劇目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周播劇收視:

  • 周播劇收視下滑

2018年周播劇收視率並沒有過1%的劇目,整體處於下滑狀態,且很多劇目豆瓣評分不高,遭遇口碑危機。

  • IP劇佔據主導

周播劇收視排名前十的劇目中,有六部為IP劇,且排名前四的均為IP劇,周播劇依舊是IP劇集佔據主導的局面。

  • 湖南衛視依舊“一家獨大”

2018年周播劇收視排行榜前十名的作品中由湖南衛視播出的劇集高達7部,佔比70%,且收視率前五的周播劇均出自湖南衛視。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平臺情況:央衛視持續引領行業格局

五大一線衛視引領的格局未被打破,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偏愛獨播;衛視間聯播平臺趨於固定化。

2018年TOP30劇目央視和衛視平臺佔比分別為33%和67%。劇目表現穩中有升,主流價值觀導向和多元的題材類型使得收視表現優異。TOP30劇目佔比得到提升。TOP30劇目中,央視播出數量最多,共有10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收視表現突出;浙江衛視劇目數量以及收視率在六大平臺中最弱。

TOP30劇目在各平臺播放情況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注:部分劇目由多平臺播出,因此做重複統計。

在網播劇方面,數據顯示,網播量與收視率關聯並不大。

2018年8月,全網電視劇網絡總播放量超過100億有5部,50-100億有12部。《戀愛先生》網播量和收視雙高;《扶搖》網播量居第三,但收視僅排名35,網播量與收視率相關性減弱。網絡端總播放量TOP10的電視劇為都市愛情劇和古裝愛情劇,類型高度集中。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電視劇作品分析

平均收視率最高的30部劇是《戀愛先生》《娘道》《歲歲年年柿柿紅》《換了人間》《正陽門下小女人》《最美的青春》《樓外樓》《孃親舅大》《香蜜沉沉燼如霜》《我的繼父是偶像》《幸福一家人》《美好生活》《大江大河》《初心》《談判官》《初婚》《獵毒人》《紅薔薇》《開封府》《老男孩》《獵豺狼》《面具》《好久不見》《我的青春遇見你》《一千零一夜》《歸去來》《利刃出擊》《愛國者》《破冰者》《和平飯店》。

收視率最高TOP30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報告選取了平均收視率最高的前30劇目,下文從題材類型、豆瓣評分以及播出平臺和播出方式進行分析和研究。

題材類型:都市情感劇、年代劇增量顯著

其中,貼近現實生活的都市情感劇增量最為顯著,佔比由2017年的16%上漲到37%。除此之外,由於時逢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劇熱映,年代劇增量次之,由2017年的17%上漲到33%。現代軍旅題材劇大幅減少,刑偵類涉案劇數量增加。古裝劇受政策等影響,數量縮水嚴重,收視率最高30劇目中僅有2部,更多轉入周播劇檔。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收視與口碑:年代劇表現最好,涉案劇成績不佳

其中,年代劇表現出較高水準,口碑收視雙豐收。《正陽門下小女人》《最美的青春》《面具》都有不錯的口碑。《娘道》的收視與低豆瓣評分引發爭議。

都市劇整體表現平平。湖南衛視《我的青春遇見你》收視破1,豆瓣評分7.1成最高評分都市劇;《戀愛先生》全平臺最高收視,豆瓣評分僅為5.7;收視還是口碑,均缺乏現象級的頭部內容。

古裝劇大劇缺乏,收視口碑俱不佳。數量減少,古裝劇向周播劇場遷移。古裝神話劇《香蜜沉沉燼如霜》以1.301%進入電視劇收視前十,豆瓣評分7.7分,表現相對突出。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與此同時,獻禮劇口碑、收視維持較高水準。

2018年晚黃檔共播出27部獻禮劇,其中四季度是改革開放40週年節點,有8部獻禮劇密集播出;收視率TOP30的劇目中,獻禮劇佔5部,佔比17%。獻禮劇成為大眾劇為本年度亮點,《大江大河》《正陽門下小女人》《最美的青春》在收視率和口碑上均有不俗表現,其中《大江大河》8.8的豆瓣評分,成為2018年口碑最高的一部電視劇。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在2018年播出的獻禮劇中,《大江大河》《歸去來》《換了人間》《歲歲年年柿柿紅》《最美的青春》《初心》《靈與肉》《創業時代》在衛視黃金檔收視率過1%。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在現實題材劇方面,數量佔據主流、爆款劇缺席。

現實題材劇從數量上來看,是2018年最主流的電視劇類型,TOP30電視劇中,現實題材以16部的數量佔據到一半以上。現實題材劇豆瓣評分均分5.63,整體表現平穩,並湧現出包括《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正陽門下小女人》等高口碑劇作。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古裝劇市場整體回落,轉網趨勢明顯。

2018年1~8月,總計播出古裝劇8部,均為IP劇,除《香蜜沉沉燼如霜》《開封府》之外均為周播劇;最高收率1.503%,平均收視率0.92%,豆瓣均分5.03,各項指數均低於2017年同期,古裝劇市場整體回落。古裝劇播出戰場開始轉向網絡平臺。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2017-2018古裝劇數量、收視、豆瓣評分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網絡劇作品分析

整體概況:播出數量、播放量持續增長

據藝恩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上線網絡劇286部,較2017年的225部增加了27%。網絡劇播放量呈現增長態勢。2018年上半年總播放量高達764億,較2017年上半年增加56.08%,更較2016年上半年猛增300%。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我們從2018年所有播出的網絡劇中選取了播放量前50的劇目作為分析樣本,從各劇目總播放量、豆瓣評分、類型、IP改編情況、自制情況、平臺情況等維度進行分析和研究。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播放量:播放量整體提升,頂級頭部內容供給仍不足

網絡劇播放量Top50的平均單部播放量為33.29億,其中播放量最高的為《延禧攻略》,播放量高達181.8億,最低的為《游泳先生》,播放量為14億。相比2017年,獲最高播放量的網劇是《熱血長安》的106.4億,2018年,網絡劇播放量得到整體提升。

與此同時,播放量10~30億的網絡劇33部,30億-50億11部,50-100億4部,100億以上有2部。2018年突破百億的爆款有2部,而播放量過50億的頭部劇數量僅有4部,頂級頭部內容供給仍培育仍顯不足。

題材類型:古裝、奇幻、愛情佔主流

網絡劇播放量Top50中,題材類型上整體更加多元化,以古裝、奇幻、愛情三大類型為主;與2017年相比,古裝劇類型增長幅度最大,奇幻劇增長幅度次之,古裝、奇幻兩大類型常會混搭出現;愛情劇2018年比重佔比減少,但仍然是網絡劇主流題材之一。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IP情況:IP劇仍佔主流,原創潛力待釋放

在網絡劇播放量Top50中,主要為IP劇,數量為32部佔比高達64%;非IP劇18部,佔比為36%。在播放量前10的網劇中,IP改編劇更是達到了70%的佔比,IP改編的網絡劇仍然是佔據頭部劇作的主流。

在IP來源上以小說為主,尤其是網絡小說。

主要原因是網劇受眾年輕化,因此創作傾向改編具有廣泛年輕受眾基礎的網絡小說,但創作過分依賴IP,導致網絡劇的原創性嚴重不足;在播放量前10的網劇中,《延禧攻略》、《獨孤天下》《飛虎之潛行極戰》三部為非IP劇,但都獲得很高的市場認可,原創劇作的市場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播出情況:獨播方式漸成主流

2018年播放量Top50的網絡劇基本完全被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三家視頻網站包攬,

從獨播劇佔比來看,騰訊視頻數量佔比最高,20部達43%;優酷次之,18部佔據38%;愛奇藝以7部的數量佔據佔據15%。

在播出方式上,以獨播為主,獨播劇目有48部,非獨播劇目僅有2部,為《九州·海上牧雲記》以及《惹上冷殿下》,獨播成為視頻網站頭部網絡劇的主流播放方式。

口碑情況:整體品質提升,精品化還需繼續

2018年1~8月播放量Top30網絡劇的平均豆瓣評分為6.1分,6分以上的28部,佔比達到56%,整體口碑較好,表明劇作整體品質較高,其中《延禧攻略》(7.2),《如懿傳)(7.4)等頭部劇在傳播性和品質度二者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

豆瓣評分最高的為《忽而今夏》(8.2分),最低的為《尋秦記》(2.3分),兩部均為IP改編作品,但品質和口碑卻不盡相同品質化製作是趨勢也是保證。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播出平臺發展狀況

收視情況:收視總量持續下滑,但降幅有所緩和

2018年,全國平均每人每天收看電視129分鐘,從2014至今,人均看電視的時間在持續縮短,但相比2017年,降幅有所緩和。原因與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受眾的觀影習慣隨之改變,碎片式觀看方式逐漸分散了電視端用戶群體有一定關聯。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電視收視總量的下滑,主要源於開機率的減少,2018年日均觀眾規模為51.6%,比2017年減少了4.1個百分點,觀眾規模五年來持續下滑。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收視情況:衛視收視率整體下滑,央視收視正增長

2018年上半年,以五大衛視為首的衛視電視劇收視率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觀眾市場低迷。中央臺綜合頻道和中央臺八套均實現了電視劇的年度正向增長,省衛視中增幅最大的是北京衛視。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在2018年全年電視劇市場份額中,央視較2017年實現上升,而省級上星頻道則出現了下滑。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付費會員:頭部劇拉新能力凸顯

頭部網劇對於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大平臺的新會員拉動都起到巨大作用,其中《扶搖》《芸汐傳》《烈火如歌》表現突出(統計週期略有差別)。

其中,騰訊視頻付費會員8200萬。除了獨播劇《扶搖》和《創造101》的流量帶動,在第二季度,以《扶搖》為代表的頭部獨家大劇以及《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萌妻食神》等自制劇,成為付費會員增長的有力保障。

愛奇藝付費會員數8740萬。愛奇藝全年淨增訂閱會員3660萬,訂閱會員規模同比增長72%。引領“VIP會員一次性看全集”的排播模式創新,在《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和《芸汐傳》等網劇的熱播中,有效吸引了會員訂閱及留存。

優酷日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率200%。世界盃賽事網絡獨播的大力拉動,以及在劇綜內容上的持續投入效果明顯,從開年大熱的《烈火如歌》到《飛虎之潛行極戰》,優酷超級劇集的品牌效應持續加強,帶動付費用戶增長。

盈利模式:視頻網站多元拓展,去單一化顯著

視頻網站的盈利模式以會員收入和廣告收入為主。在某種意義上,暑期熱播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所採用的周播模式,增加了平臺的盈利模式。劇中加入”小劇場“式廣告,以及互動式廣告,改變了從前只有劇場冠名、劇集之間冠名的單一廣告模式。

同時,視頻網站通過話題劇集,大幅度增加會員收入。同時愛奇藝推出《延禧攻略》相關衍生品,成為增加收入的重要盈利模式。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產業格局

整體情況:影視資本市場寒意籠罩

2018影視資本擴張放緩,深耕佔據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高,頭部顯著,公司發展“冰火兩重天”。與此同時,影視A股不容樂觀,多個影視項目停擺或延後,影視融資困難,市值縮水。隨著影視資本回歸理性,行業面臨產業升級與重塑。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影視業整體虧減之年

2018年,影視業進入鉅虧之年,營收和利潤的同步下滑是影視行業的一道獨特景觀。

已經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的傳媒公司中,華錄百納、慈文傳媒、唐德影視、華誼兄弟、ST中南、金逸影視、光線傳媒、北京文化、新文化影業收入同比下降。其中,華錄百納下滑72.19%,跌幅最為明顯。

A股影視公司營收、利潤和同比情況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頭部製作公司生產狀況

華策影視:

繼續聚焦頭部,數量、題材都較為豐富,參與出品的劇集達13部,是典型的“勞模”,包括了《創業時代》《甜蜜暴擊》《奔騰歲月》《橙紅年代》《天盛長歌》《最親愛的你》等。

新麗傳媒:

加入企鵝系,有《鬥破蒼穹》《愛情進化論》《如懿傳》三部劇播出,《如懿傳》在口碑和點擊量上雙豐收。

歡瑞世紀:

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4.8億之間,開發重點依舊在古裝劇上面。頭部劇《天下長安》臨播被暫停,《天乩之白蛇傳說》一度下架整改。

唐人影視:

以“古偶”、“青偶”為主,《重返二十歲》《櫃中美人》《原來你還在這裡》《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四部劇播出。

完美影視:

衛視和網絡平臺均有不俗收穫,《烈火如歌》點擊率突破80億,《忽而今夏》取得8.3的高口碑,衛視播出的《歸去來》《香蜜沉沉燼如霜》均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慈文傳媒:

題材類型廣,年代、賽車、言情、懸疑、古裝均有涉及,《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極速青春》《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三部衛視劇成績並不理想,《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千門江湖之詭面疑雲》等網劇也沒有太大反響,《沙海》點擊量亮眼。

正午陽光:

爆款、口碑之路在今年得到延續,《大江大河》以8.9的豆瓣評分成為今年口碑最好的國產劇,《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成為備受矚目的一檔跨年劇,2019年《都挺好》也引發了社會熱議,《尉官正年輕》也正在製作當中。

檸檬影業:

有《南方有喬木》《扶搖》兩部劇播出,成績整體可觀。2019年有《九州縹緲錄》《全職高手》《小歡喜》等劇播出。

芒果影視:

定位整體偏年輕化,精品與偶像兼顧,《遠大前程》《金牌投資人》《像我們一樣年輕》《流星花園》四部衛視播出的電視成績相對平淡,網劇《我站在橋上看風景》《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表現不錯,其中後者播放量和口碑均取得不俗成績。

耀客傳媒:

共有《好久不見》《泡沫之夏》《人不彪悍枉少年》三部劇集播出,整體表現平穩。

東陽歡娛:

《延禧攻略》成為現象級大劇,《皓鑭傳》也已經播出,《朝哥》《鬢邊不是海棠紅》《網球少年》《盛唐攻略》等待播劇受到關注。

政策環境分析

2018年電視劇相關領域政策梳理:輿論壓力之下的“管-限-促”三管齊下

2月:

2月8日,廣電總局嚴肅整治網上歪曲演繹經典、低俗炒作、不良有害視聽節目

2.28。

同日,國臺辦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放開兩岸影視合作在人員參與、生產數量、立項審批等方面的限制。

3月:

3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

4月:

4月4日,廣電總局在寧波召開首次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要求電視劇創作以現實主義為主體;市場價值要服從於社會價值;整治高片酬弊病。

6月:

6月27日,中宣部等五部門下發治理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通知》。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

8月:

8月13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佈《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

10月:

10月3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格控制嘉賓片酬,加大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治理力度,堅持同一標準、同一尺度,,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整體指導:擁抱新時代,聚焦現實題材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未來幾年將迎來黨和國家的重大週年紀念,是黨和國家重大的宣傳期和宣傳節點。電視劇應當加強創作規劃,打造主旋律作品,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上展現價值擔當。電視劇更應聚焦革命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聚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題。

電視劇從業人員更需要具有政治格局,具備大局意識,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整體指導:加快高質量發展,推匠心之作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1月24日,全國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工作會議召開,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宣傳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主題、重要任務;提前部署選題策劃、評審扶持等工作,做到規劃一批、創作一批、播出一批、儲備一批;源源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4月4日,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召開。

會議提出加快新時代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國劇場;以現實主義為主體,堅持人民導向;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以社會效益為先;優化產業結構,淘汰冗餘產能。

治理重點:強化線上線下統一標準,加強網絡視聽內容與傳播管理

2月8日,廣電總局聯合地方廣電局等,嚴肅整治網上出現的歪曲演繹紅色經典、惡意拼接經典卡通形象散佈血腥暴力、低俗炒作明星緋聞隱私和炫富享樂類視聽節目。

3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辦公廳 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加強網上片花、預告片等視聽節目管理。

10月31日,更是發佈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對網絡視聽節目進行嚴格管理,要求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格控制嘉賓片酬,加大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治理力度,堅持同一標準、同一尺,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2018年,多項管理和調控政策都是圍繞網絡視聽內容的而展開,強化線上線下統一標準,加強網絡視聽內容和傳播的管理,是其中的根本要義。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2018年,超級網劇《河神》、《天乩之白蛇傳說》、《鎮魂》等多部超級網劇遭到下架處理。

演員規範:聚焦稅收管理,堅持正確導向

6月,多部門聯合發佈《通知》,更

聚焦不合規的“稅收優惠”,從明星、平臺、資本等多方面抑制天價片酬,針對性更強、意見更具化、措施更嚴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控和監管的重要作用,對規範明星收入,迴歸創作本質等也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同時,明確了以下要點:

1.明確最高片酬限額;2.反對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率;3.如實申報、繳納稅款;4.加強影視行業稅源管理;5.依法執行稅收優惠政策。

隨後,行業內播出平臺及製作公司紛紛響應。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六大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佈《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8月12日,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與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等相繼發佈倡議書。

北京市發佈多項目影視創作發展指導與扶持政策

5月3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召開“記錄新時代”創作規劃座談會。

會上通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關於做好2018-2022年“記錄新時代工程”北京市重點選題規劃工作的通知》;發佈《2018-2022年“記錄新時代工程”北京市重點選題》作品80部;楊爍以《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努力開創新時代首都電視文藝新篇章》為題,對首都電視文藝創作提出了三方面要求,提出要在行業開展“三會三課”系列活動。

12月24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召開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管理工作座談暨政策發佈會。

會上印發《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實施細則》;發佈《2019-2022年“記錄新時代工程”北京市重點選題規劃片單》;發佈《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重點企業綜合服務包》;發佈《2018年度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扶持項目名單》。

12月24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佈《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實施細則》。

從發揮“引、領、扶”作用、搭建“三會”平臺、開展“三課”活動、強化“三個聚焦”、加強節目調控、鼓勵創新創優、嚴格備案審批、堅持臺網同一標準、實行網臺聯動管理、淨化行業生態、提升監管效能、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12個部分進行了詳細規範和闡釋。

堅持守正創新,著力創新機制,著力加強管理,著力精準服務,從引導、規劃、調控、審查和考核等層面,引領方向、明確制度、創新舉措,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9年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圍繞影視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精準發力、多措並舉,推動影視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計劃2020年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之都;併發布十條重點舉措助推北京影視業發展。

整體趨勢與展望

  • 資本沉澱並趨於理性,成本與風險控制生死攸關

  • 守正創新帶來主旋律的大眾化、商業劇的主流化雙向趨近

  • 題材和類型更加敏感,輿論風險帶來政策管-限-促更趨頻繁

  • 重大節點題材規劃強化,創作和播出雙管齊下

  • 臺網標準和執行趨於一致,網絡監管趨於嚴格

  • 向上向善向美向前的“四向”美好現實生活劇成主流

权威发布:《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