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想要做好稅務籌劃,首先這幾點要搞清楚!

提到稅收籌劃,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傳統的代理記賬,那麼您是否知道,稅收籌劃和傳統的代理記賬是有很大區別的。隨著各項政策的變化,那麼基於下面兩種情況我們認為企業很有必要做稅收籌劃項目:

企業想要做好稅務籌劃,首先這幾點要搞清楚!

一、金稅三期嚴打

金稅三期從它閃亮登場的那一刻就備受“追捧”與關注,金三可以在第一時間甄別出企業是否存在問題,所有同一個法人關聯的企業都能像大閘蟹一樣串起來一一比對核查,企業的經營環節和庫存增減也一清二楚,虛開虛抵在金三面前無所遁形。

2017年栽在金稅三期上的企業不一而足!

二、防偽網絡開票系統升級

據瞭解到之前稅局驗證發票真偽全靠數據簽名,自從系統升級之後,發票的所有信息都能後臺數據庫裡查到,只要登上系統就能查的一清二楚,真偽立現,買發票的戰戰兢兢,賣發票的逃之夭夭,以票控稅時代你還敢買嗎?

三、稅收籌劃的概念: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採用稅法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對自身經營、投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規劃與安排,以達到節稅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這個定義強調,稅收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節稅,但節稅是在稅收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

企業想要做好稅務籌劃,首先這幾點要搞清楚!

四、稅收籌劃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減少企業自身的“偷、欠、騙、抗”稅等稅收違法行為的發生,強化納稅意識,實現誠信納稅。

納稅人都希望減輕稅負。如果有不違法的方法可以選擇,自然就不會做違法之事。稅收籌劃的存在和發展為納稅人節約稅收開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這在客觀上減少了企業稅收違法的可能性。

(2)有助於優化企業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

企業根據稅收的各項優惠政策進行投資決策、企業制度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等,儘管在主觀上是為了減輕稅收負擔,但在客觀上卻是在國家稅收經濟拉桿的作用下,逐步走上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合理佈局的道路。

(3)有助於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尤其是財務和會計的管理水平。

如果一個國家的現行稅收法規存在漏洞而納稅人卻無視其存在,這可能意味著:一方面納稅人經營水平層次較低,對現有稅法沒有太深層次的掌握,就更談不上依法納稅和誠信納稅;另一方面意味著一個國家稅收立法質量差,如果稅收法規漏洞永遠存在,這又怎能談得上依法治稅呢?

通過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調整企業的相關業務流程,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利用資金成本、利息、虧損彌補等業務與稅收的關係,讓企業在財務、稅務方面做出正確的決策。

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公司更合理的利用稅法,避免了由於不懂稅法而受到處罰和違反相關法律的風險。

企業通過稅務籌劃,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帶動了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同時企業可以把相關資金投入到其他的領域,使得企業競爭能力更強!

(4)有利於完善稅制,增加國家稅收。

稅收籌劃有利於企業降低稅務成本,也有利於貫徹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有機結合,從而增加國家稅收。如稅收籌劃中的避稅籌劃,就是對現有稅法缺陷作出的昭示,暴露了現有稅收法規的不足,國家則可根據稅法缺陷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對現有稅法進行修正,以完善國家的稅收法規。

稅收籌劃雖然對徵納雙方都有好處,但若使用失當,卻有可能引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問題嚴重時還可能給徵納雙方帶來經濟負效應。企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開展稅收籌劃時,不能盲目跟從。

企業想要做好稅務籌劃,首先這幾點要搞清楚!

五、稅收籌劃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合法性原則

進行稅收籌劃,應該以現行稅法及相關法律、國際慣例等為法律依據,要在熟知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利用稅制構成要素中的稅負彈性進行稅收籌劃,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稅收籌劃的最基本原則或基本特徵是符合稅法或者不違反稅法,這也是稅收籌劃區別與偷、欠、抗、騙稅的關鍵。

第二,合理性原則

所謂合理性原則,主要表現在稅收籌劃活動中所構建的事實要合理。構建合理的事實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符合行為特點,不能構建的事實無法做到,也不能把其他行業的做法照搬到本行業。行業不同,對構建事實的要求就不同;

二是不能有異常現象,要符合常理;

三是要符合其他經濟法規要求,不能僅從稅收籌劃角度考慮問題。

總之,構建籌劃的事實要合情合理,更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所設計的方案一定要因時因地而宜,不能一概照搬照套。

將企業註冊在稅收窪地,

其增值稅根據地方財政所得部分的50%-70%予以財政扶持,

企業所得稅按照地方財政所得部分的50%-70%予以財政扶持。

企業想要做好稅務籌劃,首先這幾點要搞清楚!

第三,事前籌劃原則

要開展稅收籌劃,納稅人就必須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準確把握從事的這項業務都有哪些業務過程和業務環節?涉及我國現行的哪些稅種?有哪些稅收優惠?所涉及的稅收法律、法規中存在著哪些可以利用的立法空間?掌握以上情況後,納稅人便可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達到節稅目的,也可以利用稅收立法空間達到節稅目的。

由於納稅人的籌劃行為是在具體的業務發生之前進行的,因而這些活動或行為就屬於超前行為,需要具備超前意識才能進行。如果某項業務已經發生,相應的納稅結果也就產生了,稅收的籌劃也失去了其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稅務籌劃的一些內容,如果企業稅務負擔重、支出大,有節稅需求,歡迎關注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