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原創: 我是大米 大米和小米 1周前


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2019年1月29日下午4點左右,隔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大米和小米”編輯在深圳北站目送嘉嘉媽獨自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急匆匆走進了驗票臺。

她提著沉重的行李,3歲的高功能自閉症孩子嘉嘉由6歲的哥哥牽著緊跟在媽媽身旁。再過不久,他們就要坐上高鐵到達福建的外婆家,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

嘉嘉媽是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的學員家長。和很多帶著孩子到異地干預的家長一樣,隨著年前課程的結束,嘉嘉媽也帶著孩子踏上回家的旅途。

偶然得知嘉嘉媽要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趕車的情況,“大米和小米”便提出送嘉嘉媽去高鐵站。步履匆匆之間,無數帶孩子離家訓練的家長的身影浮現在“大米和小米”腦海中,這一年,他們又為了孩子在外奔波了一年。

“大米和小米”隨後採訪了幾位學員家長,記錄下了他們的回家之路。

深圳站

“回家,一家團聚”

嘉嘉和媽媽的家鄉在距離深圳800公里的海南。

一年前,嘉嘉在北大六院被郭延慶教授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症,嘉嘉媽也開始了帶嘉嘉在外干預的日子。

為了離家人近一些,三個月前,嘉嘉媽帶著嘉嘉輾轉從北京的一家機構來到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每天走5分鐘的路程去上課。

嘉嘉爸在海南工作養家,6歲的大兒子平時由奶奶照看,為了嘉嘉的干預,他們一家四口分居兩地,只有放假的時候,一家人才能短暫地團聚在一起。

一家人微信視頻聊天時,大兒子總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媽媽,你為什麼不回來?”,嘉嘉媽不忍心,便趁著寒假讓爸爸把大兒子接到了深圳和她一起。

在沒踏進自閉症圈子前,嘉嘉媽堅信只要自己帶著孩子好好做干預,三年兩年,孩子總能好起來,他們一家就能團聚。

歷經一年的奔波後,有過辛酸無奈,但嘉嘉媽始終堅定著當初的信念。她帶上孩子坐上奔馳回家的列車,在她的左邊,小兒子睡得正香甜,右邊大兒子在津津有味地用ipad看《熊出沒》,遠方的外婆早已傳來為他們鋪好床鋪等他們回家的消息。

這一天,嘉嘉媽期盼已久,因為對她來說,即使是短暫的一家團聚,也是自己和孩子最好的加油站。

上海站

“孩子進步是新年最好的禮物”

2月1日,在大米和小米(上海)兒童成長中心堅持上完最後一節課後,已經離家九個月的小華母子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鄉——江蘇。


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小華一家在火車站候車

九個月前,看到BCBA-D袁巧玲博士在“大米和小米”公眾號寫的一篇文章後,小華爸爸媽媽帶著5歲的發育遲緩兒子來到了大米和小米(上海)兒童成長中心,期盼著經過干預,來年小華能重新回到幼兒園。

為了全身心帶孩子做干預,小華媽媽在機構附近租了房。每週一到週五,小華媽就帶著孩子去大米和小米上課,到了週末,小華爸爸會從老家趕來陪伴他們一起逛街、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去博物館、遊樂場……

小華媽很喜歡大米和小米(上海)兒童成長中心自然干預的教育法,平時在生活中,她總會抓住各種機會給孩子做干預,做到“在生活中干預,在干預中生活”。

比如有時在路邊看到有人吵架,小華媽都會習慣性地開始給孩子講解:“看,那邊有兩個人在打架,你看,叔叔多生氣呀……”,這樣既讓孩子知道了“打架”這種行為,又可以讓孩子識別生氣的表情,還能培養孩子的表述能力。

九個月干預下來,不僅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小華媽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心態也由初來的沉重壓抑,變得輕鬆積極起來。

這次回家,對小華一家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因為來年,小華將帶著這些日子的進步成長,重新回到幼兒園之中。

廣州站

“孩子在哪,家就在哪”

一年前,來自廣東順德的楠楠一家終於在一紙“中重度自閉症”的診斷書中接受了楠楠“不一樣”的事實。在其他家長的推薦下,他們來到了大米和小米(廣州)兒童成長中心,在附近租了一間套房,開始輪流換班帶著孩子進行訓練。

楠楠外婆原本一直在老家福建生活,孩子確診後,外婆心疼女兒一家,便主動提出要幫著一起照顧孩子。

楠楠媽媽作為家裡孩子干預的總統籌,干預什麼,怎麼幹預,她都安排得清清楚楚。週一到週五,由媽媽和外婆在廣州帶楠楠,到了週五晚上,爸爸就從順德到廣州換班,負責楠楠週末的家庭干預。一年下來,全家只團聚過一次。

雖然聚少離多,但楠楠一家在孩子干預上的齊心協力,使楠楠有了明顯的進步,和一年前幾乎沒有互動交流相比,楠楠現在不僅會說長句子,還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楠楠外婆常常說,等楠楠好了,她就要回自己的家。雖然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但一向積極樂觀的外婆卻始終堅信著。

新年將至,楠楠一家久違地團聚在了一起,他們一起回到了福建外婆老家,外婆給楠楠找了一個小夥伴,每天以融合干預為主。


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楠楠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對於楠楠一家而言,在哪過年不是關鍵,“孩子在哪,哪就是家”楠楠外婆說,“即使是放假,我們也表示不會放鬆對楠楠的干預,因為干預就在路上。”

北京站

“回家的路,會越來越明朗”

從北京迴天津的路,對大寶母子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

最近一個月裡,每週一到週五中午12點,大寶媽都會帶著4歲的大寶從天津出發到大米和小米(北京)兒童成長中心參加實操體驗課。等上完課後,他們又會坐上高鐵迴天津,踏著晚上8點的夜色回到家。


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這樣的日程,聽起來有些奔波,但卻是大寶媽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大寶是3歲確診的自閉症。作為“大米和小米”公眾號的粉絲,大米和小米(北京)兒童成長中心招募體驗課學員的信息一發布,爸爸就立刻報了名。

為了能每天帶大寶去幹預,又能兼顧陪伴大寶的胞胎弟弟小寶,媽媽放棄了在北京租房子,堅持每天往返於天津與北京之間。

這樣,每天上午和晚上,媽媽就能陪大寶和小寶一起玩耍,一起讀繪本故事,一起騎單車……

一個月來,大寶小有進步,情緒問題少了很多,也更喜歡錶達。

“每天來返天津與北京的道路雖然不容易,但卻是值得的。”大寶媽說,“明年,我將這樣帶著大寶正式加入到大米和小米的干預課程。”

跟起初的不安相比,隨著大寶的進步,回家的路對大寶媽而言已經漸漸明朗起來。


編者後記——

自2016年大米和小米開辦兒童成長中心以來,我們迎來了許多帶孩子離家訓練的家長,為了孩子,他們離開了熟悉的家鄉,與家人分居異地。

每當看到孩子進步的時候,我們和家長一樣感動、高興,但同時,我們也心酸著無數家長不得不帶著孩子離家訓練。如果專業的干預資源能普及,家長就能帶著孩子在家門口得到科學的訓練,這一美麗的設想,大米和小米在成立之初就將其納入了規劃之中,並一直為了它的實現不斷嘗試、努力。

現在,大米和小米已經走向了“北上廣深”四地,為了給外地的家長提供更多的支持,大米和小米正在加緊步伐籌辦“社區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享受到“在家門口乾預”的服務!


- 完 -

整理 | 梁雨 編輯 | 小魚 圖源 | 受訪家長


帶離家訓練的自閉症孩子過年回家……看懂的人都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