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世俗王權與宗教神權的鬥爭一直都是歐洲中世紀權力鬥爭的主旋律,這種鬥爭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和羅馬教會格里高利七世在位的時期愈演愈烈,繼而從最初的貌合神離發展成兵戎相見。從個人的角度上說雙方是兩敗俱傷

,亨利四世失去了權柄,格里高利七世被流放,但從王權與教權的角度上看,教皇無疑是勝利者,從此教會權力漸漸壓倒了世俗王權,一個強大的教皇國正在冉冉升起!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格里高利七世的宗教法令

這場衝突始於1073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發佈的一道《宗教敕令》,它規定教會的決定永遠沒有錯誤,而教皇作為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擁有廢立國王的權力。這使得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的界限被打破,在理論上樹立了教皇對於基督教各國擁有最高的統治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感覺到,如果不限制教皇的權力那麼它王權將處處受到掣肘,於是一場陰謀正在慢慢發酵。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米蘭主教的任免衝突

公元1075年底,野心勃勃的亨利四世一意孤行要控制德意志地區,格里高利數次警告這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要干預米蘭大主教的續任工作,但後者卻始終當成耳邊風不予理睬,甚至拒絕了教皇派往米蘭任職的主教,這使得矛盾升級,王權與教權的爭鬥被擺上了檯面,雙方不得不展開一場殘酷的博弈,來為自己權力正名!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皇帝與教皇公開撕破臉皮

公元1076年1月,格里高利七世與亨利四世徹底撕破了臉皮,亨利四世先26為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沃爾姆斯宣佈格里高利七世為偽僧侶,不配成為一個萬眾敬仰的教皇,而格里高利七世自然也不是好惹的主,他以牙還牙宣佈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這些針鋒相對措施從實際效果上看,似乎是教皇這邊更勝一籌,因為因為響應亨利四世的主教寥寥無幾,但有許多民眾卻對皇帝被剝奪教籍而感到焦躁不安,最後使得民眾以他被開除出教為名,拒絕幫助國王。形勢對亨利四世非常不利,除非他得到教皇的原諒,否則就難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卡諾莎悔罪

基於這種政治環境,歐洲發生了局勢著名的卡諾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光著腳丫子,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城堡外的雪地之中,任憑冷冽的寒風捶打著自己的身軀站了三天三夜以祈求教皇的寬恕。而城堡內的格里高利七世則處於進退維谷之際,他意識到亨利四世的負荊請罪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但如果他不接受亨利四世謝罪,那麼則會將自己置於道德的對立面。最終格里高利七世還是迫於無奈原諒了這位狂妄的國王,恢復了他的地位。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再起波瀾

然而兩年之後,亨利四世戰場上取得了對政敵魯道夫的絕對優勢,於是再次向格里高利七世表現出自己的不可一世。他寫信給教皇,並命令他為自己加冕為皇帝,並絕罰魯道夫,這讓感到危機的教皇非常震怒,採取了極端的措施,再次開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並宣佈魯道夫為國王。但已經處於劣勢魯道夫根本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也沒有得到教皇的支援,不久便在埃爾斯特戰役中戰死沙場。這一下已經而立之年的亨利終於找到出兵的理由,有機會報卡諾莎的屈辱了。於是他率領德意志大軍兵分三路直逼羅馬城,格里高利七世組織教皇國的士兵殊死抵抗,奮勇守城,堅持了三個春秋,終因寡不敵眾撤出了梵蒂岡的城堡。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羅馬蒙難,教皇盡失民心

梵蒂岡陷落的10天后,新任教皇上任並將亨利四世加冕為皇帝。而此時與格里高利七世結盟,駐紮在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在首領吉斯卡爾的率領下救出了教皇,趕走了亨利四世,但同時也讓羅馬城變成了人間地獄,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三分之一的城池在熊熊烈火中被焚燬。這使得格里高利七世失去了民心,當諾曼人撤退的時候,他也已經沒有顏面待在羅馬,這位有所作為的教皇於一年之後在薩萊諾城鬱鬱而終!

傑出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為何會客死他鄉?

雖然,格里高利七世的結局相當悲慘,但是他用生命讓羅馬教皇的權勢走向了巔峰,他的許多宗教改革思想在之後的歲月裡得到了實現,從11世紀初到13世紀末是教皇國的鼎盛時期,到了14世紀初,教皇國已經成為了完全獨立的國家。因此他依然是歷代教皇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