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趕赴一場“國遺”:河上龍燈勝會


2019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五,杭州市蕭山區河上鎮溪頭村的傳統“龍燈盛會”熱鬧出燈。2.1米的大龍頭需要6個成年人舞動,以及由150多人參與板凳龍燈隊伍浩浩蕩蕩沿村落各家巡遊。

河上龍燈盛會這項國家級“非遺”如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文化,正月初五出燈,正月十五舞燈,正月十七化燈,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每年正月初五下午,溪頭村操場陣勢擺開,當地村民都前來上香祈福。

每年製作精美的龍頭龍尾擺上臺展示。

龍燈出遊走街串巷,經過家家戶戶。一年一度的龍燈盛會已經成為河上鎮老百姓們每年最為重要的儀式。

今年天氣不作美,往年天氣晴好前來鬧龍燈勝會的村民會更多。

原住民們前來燒香祈福,祈求新年風調雨順。

盛大的活動更是吸引了周邊村甚至杭州市區及省內遊客前來鬧燈會。

供桌上擺滿了豬頭,水果,魚及其他貢品,這也是浙江人民祈福時必備的貢品。

龍燈隊伍很多仍然是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扛起了隊伍,老傳統依然需要傳承。

幾支代表各村的“高照”,由整根毛竹製作而成,儀式開始前,各村開始表演。一個成年人能夠撐住一支高照,預兆該村來年節節高。

“高照”壓彎後需要很多人合力才能撐住。

“高照”壓彎後需要很多人合力才能撐住。

儀式前的跳舞馬,這種馬頭舞在浙江省內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

隆重的龍頭點睛開光儀式,由龍頭製作人82高齡的傅葉茂師傅點睛開光。每年的龍頭都是由他帶領族人精心製作。

祠堂內擺放的各種巡遊道具。

還有雞毛製作的靈猴玩偶。

彩扎高頭大馬開道,開始了熱鬧的龍燈巡遊。

因為當天下大雨,龍頭用塑料袋保護。板龍“踏春遊走”,一條巨龍橫空出世,時而跳躍、時而盤旋、翻轉騰挪、栩栩如生,穿過河上老街、紅石廣場、西山腳,板龍舞到哪兒,人潮就在哪兒,很是“鬧猛”。

村裡的孩子們,大多知道板龍的來歷——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東海的一條水龍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下了一場大雨,但水龍由於違反了天條,被剁成段,撒下人間。人們把龍體放在板凳上連接起來,不分晝夜地奔走相告,希望他能活下來。 當然,這個故事也只是眾多“板龍”傳說中的一種,這風俗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延綿,後來隨著南宋的南遷,迎龍燈的風俗也傳到江南,也慢慢傳到了這個江南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