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感

《狗十三》观感

如果你有孩子,这部电影你会有感触,深刻的感触。

这是一部中国式教育的青春片,名字起得有个性!有狗,有十三岁的女孩,有狗B伪善的成人世界。


《狗十三》观感


全片都是用写实风格,非常贴近生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好像说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我觉得自己和电影中的父亲很像。

在中国,中国式教育是一个壮观而奇特的现象。它就像一条生产线,每个孩子都在生产线上被雕琢打磨成相似的模样,或者说家长、社会希望变成的模样,没有人会关注孩子本身。

李玩,初二的小女生,就是线上的一个典型。


《狗十三》观感


李玩的成长环境是孤独的,父母离异后,她性格有点孤僻,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她愈发觉得孤单和冷落。有一天,父亲给她带来了一条小狗,很可爱,她叫它爱因斯坦。

有了爱因斯坦的相伴后,她感觉生活有了光亮,吃饭可以和它吃一样的,睡觉可以睡在一个床上。

然而这点光亮也被熄灭了,有一天爷爷带着爱因斯坦去买菜一不小心,爱因斯坦跑丢了。李玩非常难过,她更难过的是,大人们对爱因斯坦的冷漠,她失去了心灵的小伙伴开始变得暴躁,她摔东西,发脾气,推到了爷爷,甚至她喝酒放纵……


《狗十三》观感


深夜不归,大人着急,爷爷脚伤,没办法,多年不曾出门的奶奶走出门去满大街寻找孩子。

这时候,无形的刻刀出现了。


《狗十三》观感


盛怒的父亲将李玩手里的酒瓶砸碎在门上,拖着她去找奶奶,回家后对着李玩甩耳光、用脚踹,发泄怒火。

《狗十三》观感


《狗十三》观感


原因很简单,这么大了还不懂事。

懂事是什么?

在生产线上,懂事就是循规蹈矩,尊老爱幼,体谅大人。

自己?

算了吧,自己没有思想,也不能有。

而所有的管教,无论是言语上的、暴力上的,都是假借“爱”的名义。


《狗十三》观感


李玩在淋浴头下清洗血渍的时候,伴随着的泪水的是那种内心深处的无助和疼痛。


《狗十三》观感


这有点像非洲部落的成人礼,那个虽然疼痛,但只是身体上的,而李玩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层鞭笞。

随后的一幕,是最令人动容的。爸爸开始道歉了。

他让女儿坐在了他腿上,最近的距离。

他抚摸着伤痕,问,疼么?

他掉眼泪了,看得出,父女连心,他心疼女儿,这点毋庸置疑。谁又能不疼爱自己女儿呢?可是谁又能改变什么呢?

随后,父亲说出了天下父亲都说过的话:“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呢?什么时候能长大啊!”

是啊,这才是核心。懂事的规则就是社会、家庭约定俗成的规则,要在这个规则内生长,否则,就要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刀来雕刻。如果刻的疼了,孩子会哭,父亲也会哭,可是不刻,不可能。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精髓所在。

父亲虽然爱着自己的女儿,但这种爱却并不是从女儿角度出发的,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他对女儿的讨好和暴力,都是出于一种不平等的强权,而孩子源于自我意识的个性表达,在父亲眼中势必就会成为了一种对强权的挑战,凡是这种叛逆和反抗势必被打压,强有力的制衡。

那么,这种打压和制衡的结果如何呢?电影紧接着就给出了答案:结果完全符合父亲的期许。

她不再因为小狗的事情闹了,变得很乖巧,听大人的话,藏起了自己感受和喜好。

她由发泄式的表达变成无言的顺从,成熟和懂事成了另外一种难以名状的残忍。

她不再拒绝应酬上的酒,甚至狗肉;她开始“懂事的”理解父亲,让父亲哭出来。

棱角就这么被磨去,突然,很心疼孩子。


《狗十三》观感


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小时候的农村,女孩准备出门找狗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赢得两记耳光了,没有发出尖叫的机会,没有摔门摔碗的机会,只能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里无声哭一场,第二天起来,就长大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在没长大的时候,就要学会迎合,学会屈从,学会大人那种世故。

我们想要释放自我,几乎没有可能。

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代价。自由的生长,从来都是一种漫无边际的奢望。

这到底是成长,还是阉割?

我们人人都是李玩,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还美其名曰“这就是成长”。 我们“提高了”情商,“学会了”做违心的事,说违心的话,再也不遵循自己的内心。

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

伴随李玩成长的,还有迷茫的青春。

谁的青春不迷茫?

电影中的李玩迷茫,李堂迷茫,小男生同样迷茫。

在还没明白喜欢的时候,开始爱。

今天爱,明天可能就不爱了;今天爱你,明天就可能爱她。

好在,李玩是清醒的,她知道什么叫原则,她知道什么叫分寸,她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默默的给她竖了大拇指。这其实挺难的,不盲从,不屈就,在滚烫的青春中保持冷静和独立。

这可能是电影想要表达的观点,有正面引导的积极意义。

电影没有教条式的说教,没有告诉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没有说干了会有什么恶果这样的威胁。

有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机会。你可以选择高贵而独立,也可以选择随波而逐流。

听说,这部电影票房只有5000万,不及进口大片的零头。

看来,这个世界真的是快节奏了,人们都没有时间去思考了,大家更愿意坐在电影院里两个小时只吃爆米花,不用动脑筋,哪怕看完电影还没走到家都已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至于家庭、教育、社会……,算了吧,就保持现状吧,没空想这个。

进口大片正是瞄准了这一点,投其所好,大发横财。

而有点内容有点深度的影片,有口碑没票房,等于零。没有了收益保障,更没人去拍这样的电影,结果就是每况愈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边大方的花钱买爆米花类型的电影票,一边嫌弃国产精品电影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才能像人家这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