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今天開篇,想先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文化創意人: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

作者叫保羅·H·瑞,從1990年開始,他和美國生活研究中心一起花了13年的時間,研究美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形態,針對10萬多名美國人、數百個焦點團體,做了大約60個深入專訪的調查研究報告,他們發現一個重要的族群正逐漸興起。保羅將這批新的族群命名為“文化創造人”,因為他們名副其實地正在美國創造一種新的文化。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從這裡我瞭解到了一個目前非常流行的詞——“樂活(LOHAS)”,書中給出的解釋是“想要擁有健康且可以持續的生活形態的人”。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樂活族又被稱為“文化創造族(Cultural Creative,簡稱CC族)”。他們是深度優質生活形態的打造者和新新文化風格的開闢者,多半受過高等教育,對事物有著自己的態度和喜好。喜歡購買藝術品、音像製品、書籍及雜誌,不但是文化商品的消費者,亦是創作人。他們強調生活價值、美學、質感與健康的社會改造,以“新環保主義者”的形象自居。主張尋找綠色生活方式,以及節約,摒棄奢華和瑣碎,強調簡潔流暢的生活,嘗試為心靈減負——用心經營著自己簡單而有品質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對健康的渴求呼聲越來越高。對健康的定義,也越來越廣。過去,不生病就是健康,但是現在,還要元氣飽滿、活力充沛,還要正面思考、積極生活。我們都在努力想著如何過健康的生活,“創造快樂”成了時代話題。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上週,一位在瑞典生活8年,近期剛剛回國的朋友舉辦了一場名叫“不懶”的聚會。之所以叫“不懶”,是因為參加聚會的這些朋友如果沒有什麼必要,週末通常都是穿著睡衣,在各自家裡的沙發上窩上兩天不出門,所有的溝通與聯繫都靠手機。這可不行,平日都夠忙了,週末再不聚起來,就真成網友了。所以,大家輪流舉辦“不懶”聚會,一人一道菜,到了才知道是什麼,保持驚喜;也會有服裝主題;也會是互換禮物……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這種聚會,不但令朋友間的溝通變得頻繁而緊密,更重要的是,準備聚會的這種看似繁瑣、麻煩的過程,卻給大家帶來更積極、更有動能的生活態度,這本身就成為了一種快樂!

除了朋友間的聚會,親近自然也是創造快樂的一種方式。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愈越加快速的生活節奏,是讓人不再容易滿足的主要原因,也因此顯得生活無比空虛,這種無法抑制的都市“焦慮症”與“空虛症”,令越來越多的人深感無奈,一方面我們渴望擺脫這種現狀,同時也深知不可能徹底離開它。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那麼如何在自我和社會間找到一個平衡,便是關鍵所在——大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調和劑!生命與自然的接觸,是看到花開花落、陰晴圓缺的喜悅;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怡然自得;是在與動物的接觸中體會到的心靈的平靜與昇華……接受並體會自然的贈予,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是一種明亮樂觀的精神美學!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我們無法躲開負面的消息,無法阻止父母慢慢變老,無法讓城市的腳步變慢,也無法擺脫對空氣汙染與食品安全的恐懼,可創造快樂、主動健康的權力卻在我們自己手中。

學會創造快樂,願我們越來越“樂活”

減輕焦慮感與恐懼感就是——從每天向健康邁進一小步開始,多一點膳食纖維,多一點白開水,多步行十分鐘,不僅要看起來不錯,更要從內到外都真的不錯。

願我們,越活越“樂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