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賜: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1922—2006),廣東陽江人,自幼喜歡畫畫,1937年考入廣東省立兩陽中學,參加縣立民眾教育館組織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43年5月,考進重慶國立藝專,師從林風眠教授。1945年10月,國立杭州藝專在西湖原址復學,進入林風眠畫室學習。1946年畢業並任教廣東省立藝專,1948年受聘為國立藝專林風眠畫室助教。1951年,執教山東大學藝術系,1952年院系調整,任教華東藝專,1958年執教南京藝術學院,曾任江蘇省人大代表,中國油畫學會顧問。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四十年代林風眠先生》 51×40cm 1948年 西湖美術館藏

林風眠的得意弟子蘇天賜先生是一位生性豁達恬淡、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藝術家,終其一生,執著創作,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充滿美與生命力的作品。晚年的蘇天賜曾經熱烈地讚揚過楊絳翻譯的英國詩人藍德小詩《生與死》並親自改寫了最後兩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只要火苗還在

自有春暉滿懷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與恩師林風眠合影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林蒂娜》 50×34cm 布面油畫 1948年

蘇天賜,當代中國傑出的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一生致力於油畫藝術在中國的生根與開花,既傾心於西方的求實精神,更珍視民族藝術的宏大氣度,融會中西,創造出一種具有民族內蘊的現代的中國油畫,成為將油畫民族化的最具代表性的油畫大家。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花瑤》42×27cm 紙板油畫 1976年

1948年,蘇天賜受聘國立藝專,此後一年間,他步入個人藝術生涯中的首個創作高峰期。蘇天賜通過流暢、隨意的線條勾勒實現了對人物“形”的把握,自其筆端流淌而出的線條總帶著一種“寫”的意味,呈現了東方式的詩意格調。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黑衣女像》 83×68cm 布面油畫 1949年

我想到在畫《黑衣女像》的時候,眼前出現了兩個形象,一個是生活中的這個人,一個是眼前的這個人。在生活中我熟悉我看見的這個人的許多側面,在眼前的這個人我抓住她的具體的特點,我將兩個形象都放在那兒,一個是遊動的視點,一個是固定的視點,要同時體現出來,要抓住神就要這樣去做。我後來看看這張畫很有意思,過了幾十年再看跟當時的肖像照片很接近,但當時並沒有找照片跟她對照起來畫,老同學們也一看就覺得是這個人。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女社員黑媛》 42×32cm 布面油畫 1952年

經過這樣的研究後,我開始了一系列的嘗試,用一種不同尋常的線跟形體與色彩產生了協調,巧妙地結合起來,用筆也比較放鬆靈動。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畫了《蒂娜像》《藍衣女像》《黑衣女像》十幾張這樣的畫,在畫中我尋求形體與線條的結合,形與神的結合,儘量放縱我的感情,給畫幅律動的生命。《黑衣女像》正是這一階段研究與探索的小結。《黑衣女像》是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方式來畫的。一般的人物寫生是從一個固定的視角去描繪對象,而我的試驗是從擺脫固定視點開始的。我在作畫時是綜合了生活中對對象的理解與情感,是多視角觀察的總和。我畫了又刮掉,重畫又重刮,不斷地嘗試又不斷地否定。在反覆了十多次後,我追逐的兩個影像已在畫布上隨著線條與色塊的遊動融為一體,如同一個生命體一樣不可作部分的移動,而這正是我所要表達的。在這裡,遊動的視域是主要的,它設計了形象,追蹤其神韻;固定的視角是一種補充,它豐富了實感,堅固其形象。

——鄔烈炎《信步與回眸——蘇天賜訪談錄》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藍衣女像 73cm×51cm 布面油畫 1948 年

《藍衣女像》至今已半個多世紀,畫面上出現的龜裂和斑駁正是時間留下的痕跡;畫中女青年衣飾的紫藍和頭髮的金褐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澤,但這並未減弱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即使現在我們仍能從畫面上感受到畫家在創作時的那種揮灑自如,得心應手的自信狀態。

“迴歸於純真本原的大自然,迴歸於面對大自然的自然心態”。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法國女孩》 51×41cm 紙板油畫 1987年

蘇天賜由20世紀80年代初對外在形式的探究,轉向內心意象的抒發,不斷弱化具體場景和真實細節,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闊大的境界和更為強烈的主觀意象,常常以少勝多,舉重若輕,繪畫風格變得更加凝練深沉。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節日試新衣》 61×46cm 布面油畫 1954年

1987年蘇天賜應邀赴法國巴黎考察藝術,多次西方之旅,更加堅定了對東方意韻的追求,讓大自然的魂魄領路。巴黎之行的收穫時,他感慨:“當我們從東方眺望這些西方藝術的高峰時,覺得遙不可及,經過細細尋找,開始辨認出來這都是人類心跡的延伸。它們所達到的高度都是有跡可循的;無論東方、西方都是一樣。它們相距其實並不遙遠。”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東海漁家》 53×38cm 紙板油畫 1977年

蘇天賜轉向內心意象的抒發,不斷弱化具體場景和真實細節,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闊大的境界和更為強烈的主觀意象,常常以少勝多,舉重若輕,繪畫風格變得更加凝練、深沉。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春風楊柳萬千條》108×108cm 布面油畫 1960年

蘇天賜筆下花卉的抒情性與他內心蘊藏著的詩人氣質是分不開的,什麼樣的花卉都能覺察出一種意想不到的筆意趣味,整個過程,一揮而就,一氣呵成,無任何雕琢之氣。花卉作品想告訴人們的不是所謂“似與不似”,而是通過對氣氛、情趣、境界和韻味的渲染,竭力表現出它們的內在的品質和神韻。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蘇州女》 52×45cm 布面油畫 1962年

蘇天賜作畫的素材,有時直接來自寫生,有時藉助速寫。他也用照片,但從不照樣描摹。他晚年畫的更多的是在心中蘊藏醞釀已久的意向,一旦觸發那激情的因子,就借題發揮,噴薄而出。2002年春,他移居南京城郊湯泉湖畔,有了較為寬敞的畫室,開窗即見湖光山色,旦夕晤對給他帶來不盡的靈感,這張畫就是直接取材於此。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彎弓射日到江南》180×190cm 布面油畫 1976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編草鞋的蘇州姑娘》 66×82cm 布面油畫 1961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太湖漁港》 50×73cm 布面油畫 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傍水人家》 73×60.5cm 布面油畫 2004年 中國美術館藏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海南虹影》 25×53cm 紙板油彩 1977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海灣》51×100cm 布面油畫 1960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歐江新綠》 38.2×53.3cm 布面油畫 1949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灕江》 47.5×79cm 布面油畫 1989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春天》 52×55cm 木板油畫 1985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新安江畔》 48×38cm 木板油畫 1979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春之其華》 54.5×54cm 木板油畫 1985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海》 67×67cm 布面油畫 1981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太湖魚塘》108×108cm 布面油畫 1994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霜葉》 67×67cm 布面油畫 1993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江南四月》 66×65cm 布面油畫 1991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春雨霏霏》 60×80cm 布面油畫 1992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春風掠過太湖》 35×60cm 布面油畫 1989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春日隨筆之四》 30×41cm 紙板油彩 1993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夾竹桃》 66×44cm 布面油畫 1964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夾竹桃》 66×44cm 布面油畫 1964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夏日的瓶花》73×50cm 布面油畫 1993年

欣赏 | 苏天赐: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蘇天賜 《槐花》 53×45.5cm 布面油畫 1981年

您錯過的精彩展覽活···

1、關注 | “小芬隊”持續招募中

2、展訊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第七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

3、展訊丨墨彩行履—鄒明繪畫藝術展

長按圖片可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