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技术灾难——“爱沙尼亚号”渡轮倾覆

没有归路的远航

20世纪技术灾难——“爱沙尼亚号”渡轮倾覆

1994年9月29日上午7时,满载乘客和汽车的滚装滚卸式渡船“爱沙尼亚号”和平常一样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启航。它将花12小时渡过波罗的海,然后抵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爱沙尼亚号”渡轮上载有数百辆汽车、1000多名乘客。因为渡轮要在波罗的海上航行很长时间,所以人们都在包间里睡觉。

航行了一个半小时后,“爱沙尼亚号”便驶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但它仍以全速继续前进。

这时,凶猛的海风正在海上肆虐,它的拿手好戏就是把海浪掀得高高的,然后再向海上的一切砸去。也正因为它从来没有征服过像“爱沙尼亚号”这样的巨轮,人们才漠视它,使它在即便冲垮了“爱沙尼亚号”的门锁,冲断船门后,人们依然没有觉察到致命危险的到来。这时,海浪迅速涌进了汽车舱。

过了很久,直到船上有一位工程师在例行检查汽车时才意外发现海水正从船头涌入,人入口正越冲越大,海水越流越急,船舱里的水已经积得很深了。大吃一惊的工程师连忙发出了警报,船员们赶快将水泵开动起来。但遗憾的是,它们的功率不足以把正在涌入的水全都抽出去。

20世纪技术灾难——“爱沙尼亚号”渡轮倾覆

大约在凌晨2时,“爱沙尼亚号”渡轮因承受不住船内水的重量,绝望地倾覆了,它倾斜后像巨石一样沉入大海。乘客们纷纷逃到小型救生筏上,但海风太大,海浪毫不手软地冲击着救生筏,许多乘客发生窒息而沉入海底,而另一部分人则根本没时间放下救生筏就被海水吞没了。

20世纪技术灾难——“爱沙尼亚号”渡轮倾覆

在一片绝望的叫喊声和呼救声中,至少有910人随“爱沙尼亚号”而沉入了海底,其中大多数是瑞典人。海洋成了他们的永远的栖息地。

收到紧急呼救信号后,军用直升飞机迅速飞抵现场。抢救队员竭尽全力将所能找到的幸存者都救上来,最终有197人生还。

海浪冲垮了船门

“爱沙尼亚号”的悲剧震惊了整个世界。

人们禁不住要问:轮船到底发生什么故障了?为什么船门连海浪的进攻都抵挡不住?船舱进水之后,为什么轮船会迅速倾覆?

发生在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号”渡船失事事件,使船舶工程师们重新评估了被认为最先进的滚装滚卸式渡船的设计,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和某些缺陷。现在,这种船舶的改进型已开始了制造,如遇下层甲板进水,新船型也可保持船体稳定。

20世纪技术灾难——“爱沙尼亚号”渡轮倾覆

“爱沙尼亚号”的倾覆,直接导致了加强渡轮安全防护的《斯德哥尔摩协议》的出台。

如今,人们已经从失败的轮船设计中汲取了很多教训。如果我们能因此而避免重蹈覆辙,对那些丧生的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告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