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快遞巨頭的位置,如今又為何遭遇下滑?

日前,順豐公佈2018年年報,淨利潤下滑較多。而在此前公佈的2018年三季報中,順豐的淨利潤同比下降16.94%。儘管2014—2018年順豐快遞業務量以每年24.5%的速度增長,但是市場份額卻減少了將近三分之一,快遞巨頭順豐的地位是否不保?

順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快遞巨頭的位置,如今又為何遭遇下滑?

作為一家依靠快遞發家的企業,順豐發展成現今的規模,不得不令人好奇順豐帝國的崛起史。

1993年,順豐速運在廣州成立,最初的活動領域主要在珠三角區域。憑藉著毗鄰香港、廣東的優越地理位置,順豐一開始做的是收發派送商業信函、文件、包裹的業務。9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客戶群的增加,順豐的業務逐漸擴展到珠三角以外的區域。

在2002年之前,順豐並沒有自己的總部,而是遍佈各地的商業網點。在2002年,順豐終於成立了自己的總部。其後,在2003年初,順豐與航空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客機運貨的公司。

因為航空路線的發掘,順豐速運真正做到了迅速,業務量短時間內急劇上升,公司業績也是飽受矚目。2017年,順豐速運在深交所上市,正式登陸A股,成為繼圓通、申通、韻達以後,第四家上市的快遞公司。

順豐速運能夠成長為今天的商業帝國,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王衛,也就是順豐的前任老闆。據瞭解,王衛70年代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在王衛小的時候,舉家搬遷到香港。王衛高中畢業後就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了。後來,在一家印染廠裡他發現了快遞業的商機,隨後成立了順豐速運,當時的他年僅22歲。

順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快遞巨頭的位置,如今又為何遭遇下滑?

王衛在擴張順豐事業版圖的路上,開創了快遞業的代理承包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順豐業務每拓展到一個城市,就開設一家分公司作為網點,同時在這個城市的每個分區都有著專門的快遞員負責。如果某個區的快遞員沒有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或是受到了顧客的投訴,則予以開除換人。這樣,公司員工們不用擔心別人來搶自己的飯碗,只要管好自己的區,就能領到工資,而且,分區業務量越大,自己賺的也就越多,就像自己開店當了老闆一樣。

王衛所發明的第二個創新性的辦法就是計件工資制。員工按派送快遞件數來計算工資,而且往往是收一個快件,則要派送兩個件,送的越多,掙得也就越多。員工的積極性也是十分高漲。

有人說,王衛非常善於抓住人心。是的,王衛所開創的公司經營管理模式,使得公司的多數高管都是從公司的基層做起的,而且基層員工的工資與同行業其他快遞公司相比較,待遇是非常不錯的,正因如此,順豐集團員工才能辛勤工作,順豐速運才能多年來憑藉著好服務、高速度一躍成為物流行業龍頭老大。

順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快遞巨頭的位置,如今又為何遭遇下滑?

不過,近年來,儘管順豐業務量一直在上升,但是市場份額卻是減少了很多。作為區別於"三通一達"的順豐速運在各家公佈第三季度財報後,並沒有佔據優勢,而是被中通以21億件業務量拿下冠軍,其後緊接著的是韻達,而順豐居然成為墊底的公司。

順豐有了如今下滑的趨勢,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其定位的客戶群。多年來,順豐速運的客戶一直定位為高端人士,因此,順豐速運的郵費過於高昂,一般消費群眾根本不會選擇順豐,除非是遇到急件。由於順豐速運航運線路覆蓋全國,因此速度會比較快。

而相比順豐,傳統的"四通一達"快遞公司郵費相對便宜一點,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優選。同時,近年來,這些快遞公司也漸漸地開發了自己的航運路線,運輸速度早已大大提升,且推出了各種同日達、次日達等服務,業務量大幅提升。比如,圓通推出了"計時達"服務,目前已覆蓋到華北、華東、華南等核心城市,韻達和中通也推出了雲遞配"和"City Express"業務。

順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快遞巨頭的位置,如今又為何遭遇下滑?

技術的進步早已使得傳統的快遞業迅速變革,各種高科技的發明和應用也使得今天的快遞派送越來越快。順豐作為快遞業巨頭,如果不能夠審時度勢,及時地應對市場變化,那麼,在這場物流大戰裡,勢必會逐漸敗下陣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