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前段時間,發表了“ “,引起了很多熱心的朋友對黃陂羅漢歷史遺蹟”

半河橋“的討論和關心。也牽出了很多不為人所知的隱秘和回憶。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三月的半河橋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三月的半河橋

這幾天,特意在網上查閱了下資料,也發現了很多半河橋的傳說和典故。歷史總是半遮半掩,本來真相如果沒有人去記錄,去印證,慢慢就流逝在時間的長河中。

本人也是通過彭麗麗(湖北作協會員,黃陂作協副主席,前川二小教師)寫的”半河橋“,才知道原來在羅漢有條那麼有名的橋樑。於是從2016年開始留心半河橋。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12月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12月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12月

半河橋位於湖北武漢市黃陂區羅漢寺街河李灣的龍鬚河上,屬保存較好的明代建築,1988年12月25日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為橋基,所以橋身分成東、中、西3段。橋共5個孔,拱形橋孔3個,均採用拱圈石鑲邊縱聯砌置法砌築,拱跨3米左右。長方形孔2個,是在兩段橋身之上平鋪厚大青石板而成,孔寬2米左右。橋身選用打磨規整的青石條為石料,以石灰為基本粘合料,平鋪順砌,錯落相銜。兩側原建有青石橋欄,現俱已損毀。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該橋為五孔石拱橋,橋面呈“之”字形,好像兩座只修了半截的橋樑在河中搭接而成,故得名“半河橋”。橋長61米、寬4.5米,孔跨4.5米,條石結構,鑲邊縱聯式砌築券拱。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長江商報,引用:

“橋墩建在木樁子上,我們下去用手摸過。”易懷玉說。

李榮方接著解釋道:“這裡的木樁有講究,幹千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幾十年。為了讓木樁常年在水底保持溼潤,保留萬年,我們還在前面修了一個攔水壩。”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關於木樁的情況,網友 留言:半河橋邊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在橋下面摸魚經常能撿到很多銅錢和通寶。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網友 留言:看了美文,覺得小編對羅漢有一些瞭解。對半河橋的歷史我不作過多解讀。作為長期生長在半河橋屬地,羅漢寺河李壪的一員。我覺得有些事情還要補充。傳說中的半河橋屢建屢毀不假。只是在建造工程中,施工的總管在多次毀壞中。不得法。偶夢魯班師傅點化。一個側臥姿。造就了半河橋的今生和來世。這一點我不深敘。傳說只是挖掘歷史。半河橋建造一般人真不清楚。它不是建在礁石盤上。它當時是建在一個灘塗上。橋基是用十幾公分粗木樁,夯在灘塗上。再用約二十公分後厚的大青石做基面。然後一層層磊集而成。勾縫用傳統的糯米漿配石灰。讓半河橋幾百年屹立不倒。為什麼我能清楚的說出來。因為我兒時摸魚。就摸到了主墩下的木樁。由於時代的沖刷。把沙泥沖走了。墩下的樁住才被我所知。才明白建橋下面的結構。肯定還有很多人知道這事。

留言:主橋墩下面真有木樁,現在還能摸到!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關於製造工藝,網友 和 提出了與”百度百科“不同意見:”好多大羅漢的人啊!耿家大灣的路過……半河橋確實是糯米漿加黑青大石砌的!“

”百度百科“只簡單說明使用石灰,其他沒有詳談。

這讓我想起黃陂的”幹砌“,當然,幹砌基本沒有什麼粘合劑,適合沒有水的地方。但幹切工藝不可避免在這裡被借鑑。糯米加石灰,結合幹切工藝應該在半河橋得到實際運用。可信程度比較高。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半河橋周邊風景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半河橋周邊風景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半河橋周邊風景

另外,在有史料記載,半河橋本身有青石欄杆,但不知道是怎麼損毀的。

網友 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當年公社及大隊,為了趕進度,修建今羅漢加油站旁的橋。險些將半河橋的青石拆掉建新橋。幸虧我父親極力反對,半河橋才能得已保存!“

由於聯繫不上該網友,因此沒能詳細瞭解當時的情況,在百度上也沒找到相應資料,只能做些想象。筆者猜測,可能在那時,半河橋的部分石材,還是被徵用。希望這段歷史有人能寫全。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最後,將彭麗麗的“半河橋”美文節選,給關心的網友們看看。(已經得到作者授權)

半 河 橋

彭麗麗

這座始建於明朝的石橋,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半河橋。古老,滄桑,堅固的半河橋,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一直固守在羅漢寺街河李灣西南的龍鬚河上,為村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此部分精簡)

我第一次聽到半河橋的名字,是在去羅漢寺街的公交車上。有人喊“師傅,在半河橋停一下”,我驚豔於這個詩意的名字,待車停穩後,往車窗外張望。因不清楚石橋的具體位置,眼光只能跟著下車女人的背影,看她彎彎曲曲地走,不免心生疑惑,天下的石橋不都是直的嗎,這橋怎麼了?難道是沖毀了,隨意拿石板搭的?細想,應該沒有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能隨意在河上搭橋。那,這橋,怎麼回事?

站在半河橋上,我才解除了心中的疑惑。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半河橋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僅是因為它悠久的歷史,還因為它奇特的造型。明代修建保留至今的橋樑並不罕見,但半河橋的造型在中國建橋史上當屬鳳毛麟角。

半河橋是一座石拱橋,有五個橋孔,橋面呈“Z”字形,也就意味著五個橋孔不是並排在河面上,而是分屬三個面。橋分成三個部分,右邊一個長方形橋孔和一個拱形橋孔並排,然後中間一折,是一個長方形橋孔,左邊則是兩個拱形橋孔並排。整座橋看上去,好像兩座只修了半截的橋樑,在河中間搭接而成。所以,半河橋,因此得名。

。。。。。。(此部分精簡)

可是,為什麼要把一座橋修成這般模樣,顛覆橋在我們心目中的彩虹形狀呢?

來聽聽半河橋的傳說吧。

明末清初,羅漢寺商賈雲集,南來北往的人們都要從龍鬚河上經過。那時沒有橋,冬春季節,雨少水枯,人們就踏著露出水面的黑色礁石過河。夏秋季節,面對與河堤平齊的河水,人們只能擺渡過河,極不方便。河李灣有個李善人,決心籌集資金建一座橋,方便鄉民過往。開始建的是常見的拱橋。誰知,雨季漲水,流經此處的水量太大,一夜之間,新建不久的橋即被大水沖毀。李善人非常著急,連做夢都想著修橋的事。某天晚上,他夢到一個乞丐躺在河邊沙灘上,並對他說:“你要修好這座橋,就得按我躺的姿勢去做。”夢醒後他跑到河灘上,果然看到一個“S”形的躺臥痕跡,趕緊組織工匠按此形狀重新建橋。建好的半河橋,全長61米,寬3米,高4米左右,無論龍鬚河漲多大的水,再也沒有被沖垮過。

。。。。。。(此部分精簡)

橋面呈“S”形,能夠減輕河水對橋身的衝擊,增強橋身的牢固性。利用河中舊有的礁石為橋基,增強了橋基的牢固性。這些,都是工匠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創舉。雖然只是方便了普通百姓出行,但也如珍珠一樣,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閃光,並將一直閃爍下去。

。。。。。。(此部分精簡)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3月

武漢黃陂羅漢“半河橋”傳奇

2016年3月

後記:關於傳說應該還有一個,百度沒找出來。如果您還有補充的和更好的建議,可以來這裡嘮叨嘮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