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離2019年還有10天的時間,微信終於放了一個大招。

12月21日,微信7.0版本正式發佈,目前在App Store已經可以下載使用(安卓用戶還得再等等)。據說上個大版本6.0發佈,還是在2014年的時候。

而此次7.0有多項重大新功能上線。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這次大更新有三個地方值得去關注,這是個全球10億用戶都在用的app,一舉一動都讓會讓對手們琢磨好久。

而基金君玩了一下,感覺這一次微信的更新,有點想跟抖音、今日頭條(兩者母公司是字節跳動公司)全面開戰的意思。

第一:界面改版+圖標更淺了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之父張小龍對新版微信開屏畫面的解釋——

出自王陽明的心學:“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開屏還有一首歌↓

In My Secret LifeLeonard Cohen - The Future / Ten New Songs

這些都不是重點。後面兩個新功能才是殺手鐧。

7.0版本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的“點贊”,變成了“好看”,點一下就能將文章推薦到“看一看”這個功能頁面上,,和好友分享互動,給了優質公眾號內容更多曝光機會。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這個功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只要你點了好看這個按鈕,你的好友就會在“看一看”這裡看到這篇文章,你們還能互相評論,就像朋友圈那樣,有新的好友評論或覺得好看,你也會收到通知。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我們都知道,算法是今日頭條的核心。

今日頭條沒有任何採編人員,本身不生產任何內容,完全靠機器算法來運轉。今日頭條搭建的算法模型會記錄註冊用戶的每一次閱讀行為,並基於此計算用戶的喜好,推送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雖然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推薦算法實現了海量用戶的精準送達,但因流量至上帶來的低俗化也飽受社會質疑。

在今日頭條網站,排在首頁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娛樂八卦和負面的社會新聞。該類內容吸引讀者,流量大,可以理解,但這並不代表用戶真正關心的就是這些內容。

人性中天然存在獵奇、惰性等特點,給算法提供了可乘之機。只根據數據勘測某條資訊閱讀量、轉發量高,就粗暴地推薦給用戶,或根據用戶過往點擊行為,猜測喜歡看因一時好奇而點擊的低俗內容,就不斷給用戶推薦類似內容,與其說算法跌入人性陷阱,不如說算法利用人性弱點將用戶侷限在信息的繭房裡。

在基金君眼裡,微信的“好看”功能可能會糾正這個風氣,跟算法排序不同,每個人有不同的閱讀喜好。通過“好看”,用戶更方便地可以發現好友覺得不錯的文章,也可以分享自己喜歡的內容並與好友互動。

而微信看一看會綜合考慮文章在“好看”的熱度、用戶的興趣、文章質量等多方面因素,對朋友認為好看的內容進行綜合排序。

段子也出來了。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第三,最引人注目的功能——時刻視頻

在錯失短視頻紅利之後,這是微信在產品層面對短視頻的重要探索。「時刻視頻」強調“記錄眼前的世界”,與抖音、快手的slogan一樣,都強調了“記錄”這個關鍵詞。

今年騰訊最大的對手可以說是頭條繫了,尤其是抖音這款產品,讓騰訊如坐針氈。

騰訊與頭條系最直接的衝突是對用戶時間的爭奪,你死我活得爭奪用戶的焦點駐留時間。

人一天擁有24個小時,除去睡覺的8小時,每人每天還有16個小時。全中國共有10.8億的4G用戶,而這10.8億戶的16小時,是各大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分秒必爭的“戰場”,誰失去對用戶時間的掌控權,誰就失去未來。

今日頭條從2013年3月由張一鳴成立至今,短短5年時間,旗下出了多款熱門產品:抖音、今日頭條,用戶規模早已過億,並且呈現瘋長之勢。

截止到今年10月,抖音國內日活躍用戶(DAU)已經突破2億,月活躍用戶(MAU)突破了4億,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抖音海外版TikTok在很多國家實現突破,整體國際化進展順利,高速增長。

再來看看騰訊旗下的短視頻產品矩陣,沒有一款能夠打敗抖音。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這也顯示了騰訊對突破“短視頻”封鎖的渴望。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騰訊至少上線了微視、閃咖、QIM、DOV、MOKA魔咔、貓餅、MO聲、騰訊雲小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Yoo視頻、音兔等13款短視頻APP,其中大部分都是圍繞社交場景。

打敗微信的,不會是另一個微信,那打敗抖音的會是什麼?這個問題,用戶好奇,騰訊或許更好奇。

有分析認為,騰訊佔有用戶時長的縮短,基本是被抖音和快手瓜分了。而騰訊在短視頻領域雖然發佈了十幾款產品,但並無一款產品能夠挑戰抖音和快手的地位。因而業界很多人認為,在短視頻領域騰訊已經失守。

而微信新版本上線的“時刻視頻”,可能是一張王牌。

實際上,微信內的短視頻生態是被低估的。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2017年9月的時候,朋友圈每日發佈的短視頻條數已經超過6800萬。可以對比的是快手每日的短視頻發佈數,只有1500萬。

“時刻視頻”的入口不在朋友圈,而在個人主頁的右上方,或者直接往下拉就能出現。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時刻視頻”,官方的說法,就是朋友只能在一天內,看到你的這個視頻。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視頻被被限制在10秒,但如果是“即時拍攝”的,就可以延長至 15 秒。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如何看到對方的短視頻呢?有幾種玩法。

第一,在朋友圈或者聊天記錄中,看到對方頭像有藍色小圈圈的,立馬雙擊,就可以到對方拍的時刻視頻。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另外,點擊微信群的右上方,也能看到群友們發的時刻視頻。點擊進入之後直接播放,左右滑動可以切換下一段視頻。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可以想象一下,刷微信就跟刷抖音一樣。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隨著點贊越多,你的“時刻視頻左下角會以小氣泡的形式記錄你的點贊好友。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張小龍談抖音:你說"記錄美好生活"

但生活其實是不美好的

前不久,微信之父張小龍才diss了抖音。

12月12日,騰訊召開了2018年員工大會。在這次年會上,騰訊創始人兼CEO馬化騰、總裁劉熾平、高級副總裁張小龍、COO任宇昕分別發表了演講。其中,張小龍稱,要關注用戶,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被誠實地對待,而不是去“套路”他們。微信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平臺,“只有工具才是對用戶是最友善的”。


微信放大招!史上最大改版,這是要″幹掉″抖音和今日頭條的節奏



以下是張小龍演講的部分語錄:

1、自古套路得人心,這是一個套路的舞臺。如果要做套路,請高級一點;

2、互聯網的發展史,就是套路發展史,用套路去欺騙用戶、誤導用戶(例如:don’t make me think,別讓用戶思考,讓用戶沿著產品經理設計的路徑使用);

3、互聯網的兩個時代:人工套路互聯網和機器套路互聯網;

4、讓小遊戲成為普通人發揮創意的平臺,如果這個目標沒有達到,那麼現在平臺上所有小遊戲都死掉我也不 care;

5、關注用戶,而不是關注競爭對手;

6、大部分產品都在欺騙用戶,你做各種濾鏡,你說“記錄美好生活”,但生活其實是不美好的;

7、每年我有兩次公開演講,一次是微信公開課、一次是公司的年會,很多人都期待我講段子,這樣讓我壓力很大,但是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我還是準備了滿滿兩頁的段子。

8.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被誠實地對待,而不是去“套路”他們。讓大家放下手機多和朋友見見面,雖然這只是一句口號,但是很多時候這些才是用戶心裡真正所需要的。

9.我一直強調微信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平臺。只有工具才是對用戶是最友善的,才是真正對用戶來說是有意義的。微信一直努力要做好一個事情,就是把每一個用戶當做他的朋友。

10.我認為互聯網的本質是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當信息充分的流通起來以後,相應很多行業的組織形式也會發生變化。微信本身最根源的價值,是希望整個行業裡,所有在創造價值的人能夠得到價值的回報。

11.最後,我想引用貝佐斯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因為AI比你更聰明、更懂套路,但你可能比AI更善良。

對於這次更新,有網友評論:

張小龍其實還是蠻牛逼的!

上面施加那麼大壓力!讓微信承擔各種責任!為了不讓微信的主要社交功能弱化和影響用戶體驗!

張小龍把微信能利用的犄角旮旯全部都要利用完了!就是不在主界面給你加功能!

無比的剋制!

而這次微信上線“時刻視頻”功能,能否幫騰訊穩住短視頻的市場,改變抖音快手的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