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3月11-17日 (總第348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9年3月11-17日 (总第348期)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9年3月11-17日 (总第348期)

1. 美國2月CPI增速輕微下降 待觀察

根據美國勞工部3月12日公佈的數據,美國2月整體CPI同比增長1.5%,略低於前值1.6%; 2月核心CPI同比增長2.1%,也略低於前值2.2%。

2. 英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 待觀察

3月13日,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議會發表的2019年春季預算報告中,大幅下調了對於今年英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這將是金融危機以後最低的經濟增長率。哈蒙德表示,由於“脫歐”的不確定性以及受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將2019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10月的1.6%大幅下調至1.2%。此前,英國央行就已經下調了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其中,2019年GDP增速預期將下降為1.2%,下降幅度為2016年8月來最大。

3. 2019年1-2月全國吸收外資增速提升
正面

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509家;實際使用外資147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5%(折216.9億美元,同比增長3.0%,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下同),較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2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62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折92.8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8.4%,佔比達27.6%。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5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主要投資來源地中,韓國、新加坡、美國、荷蘭、德國、法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35.6%、8.4%、44.3%、174.8%、39.9%和113.3%。歐盟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9.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公佈 正面

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部法律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外商投資法》實現了“三法合一”,確立了中國新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它共分為6章42條,包括總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附則章,對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做出了基本的、明確的規定,它與之前最大不同就是採用了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5. 美國貿易代表透露:中美經貿磋商進入“最後幾周” 待觀察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3月12日報道稱,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當天對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說,在解決中美經貿磋商中剩下的最棘手的問題方面,雙方正在取得進展,“不久”就將知道是否有可能達成協議。

6.IEA預計OPEC產能受制裁影響,中印主導需求增長 待觀察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24年,OPEC石油產能將因受制裁影響減少40萬桶/日。預計國際原油需求每年將增長120萬桶/日,一直持續到2024年。到2024年,全球石油產出能力將增加590萬桶/日。IEA稱,美國到2021年將成為石油淨出口國,且將主導從現在到2024年期間的國際石油供應增長。中國和印度將貢獻石油需求增長的44%。

7. 一週人民幣走勢

在過去一週時間裡,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維持在6.7092-6.7251,總體保持穩定。CNY與CNH交錯發展,CNY開盤價與中間價交錯發展。

【一周全球财经要闻】 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一周全球财经要闻:2019年3月11-17日 (总第348期)

(信息來源: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路透社、道瓊斯通訊社、彭博社、華爾街見聞、新華社、中國證券報、經濟觀察報、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等)

延伸閱讀: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3月4日—10日(總第347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2月25日—3月3日(總第346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2月18日—24日(總第345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2月11日—17日(總第344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2月4日—10日(總第343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1月21日—27日(總第342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1月14日—20日 (總第341期)

【一週全球財經要聞】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週全球財經要聞2019年1月7日—13日 (總第340期)

歡迎關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微信公眾號,請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發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