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制止雨,願將此生化作雨


陽春三月,細雨霏霏,連綿不絕。而此刻,想必江南已是煙雨迷濛時,只撐一把油紙傘,輕輕地踱步在其青石小巷上,便能夠邂逅那份純淨與美好。

而在這春日芳菲的季節裡,一場雨的到來,就足以給予世間萬物以生機。也許在眾人眼中,晴天乃是真正的摯愛,然於我而言,晴天雖好,若一味只是晴天,萬物便會陷入貧瘠枯萎的境地;而雨天,卻能潤澤萬物,洗滌淨所有的塵埃,帶走所有的陰霾與不快,留下的是純淨與質樸,清新與溼潤的美好。

一場雨,在不同的人看來,自是有著不同的意義,也擁有著不同的情感。許是我們世人給予了雨水以生命,又或許是雨水本就同我們一般,擁有著專屬於自己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怒或傷,在不同的季節裡,它總以自己獨特得方式,帶給人們更多的感動。


在詩詞的境界裡,有其清新明媚的雨,一如王維所看到的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等雨水,飽含生機,如幽靜山谷裡的溪流,緩緩流淌,潤物細無聲。亦有滄桑之雨的狀態:“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下著這般的雨,卻讓人有著歷經滄桑世態過後的幾許悲涼感嘆。而在納蘭容若看來,卻是一場極為深情的雨:“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亦有李商隱筆下最為纏綿之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而在李清照看來,卻是另一番的憂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然我最喜歡的雨,是其宋代詩人蔣捷的詩∶“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也許一場雨的到來,總能夠讓我們世人為此而觸景生情,得以揮灑出不同的行文來記錄於此,但或許在千萬人之中,沒有誰能與自己的想法一致。同樣一場雨,然賞雨之人、聽雨之人,心境卻大不相同。可在我看來,雨就是雨,它就是如此來去匆匆,去留無意,無論是春日的綿綿細雨,還是夏日裡的滂沱大雨,又或是秋日裡的纏綿細雨,或是那冬日裡深沉寂靜的冬雨,它都是一如既往,在該來的時候來,在離去的時候瀟灑離去。


我愛雨,亦惜雨。每逢雨天,總愛倚著門扉聽雨,聽那豆的雨滴敲打我的屋簷,聽那雨水的歡唱,隨著門前的溪流緩緩流淌,泉水叮咚響,別有一番情趣。亦或是,獨自一人,沏一盞茶,漫漫細飲,回憶一段經年往事。也可以獨自品讀一本好書,從初時落雨敲窗,直至風停雨住。

那空氣中泛著溼潤的氣息,而那書卷裡,亦夾雜著舊日的餘溫,乃至淡淡的書香。我總可以,在雨天擱置下平日裡的繁雜瑣事,灑掃庭除、倚樓聽雨、賭書潑茶,如此歲月,莫不靜好。

當雨期漸漸久些的時候,身旁所有人都在抱怨雨天出行不便的怨言之時,我卻不以為然,反倒一直樂在其中。

我從不刻意地期盼雨過天晴,因為我知道,每一場雨的到來,都自有它的安排與道理,我們又何須執著,何須追問它何去何從?與其抱怨雨天,不如懷揣希望,等待雨過天晴之後,萬物欣榮繁茂的景象,乃至空氣間瀰漫著的清新與溫潤,如此純淨的美景,置身其中,又何嘗不是一件人生樂事?

不要制止風,願將此生化作風;不要制止雨,願將此生化作雨。如若可以,我願化作那一場雨,或細膩柔情,或大氣磅礴,每次來到人間,都以最好的姿態,洗禮與滋潤萬物,滌盪淨人世的醜惡與骯髒,只留下至真、至善、至美,乃至留下一絲溫情與感動。不問是否能停留於世間多久,儘管盡到自己本職,揮灑甘霖,沐浴眾生。


每逢雨天,我也常常這般祈願:但願這世間的雨,不會像天上的雨那般滂沱;但願這天上的雨,不會如人間的淚如此汙濁;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洗禮而成為明淨的人。也願人人都能找尋到屬於自己那柄可以遮擋風雨的傘。

但或許,我們從無需刻意去找尋可以躲避風雨的屋簷,也無需苦苦等待那把屬於自己的傘出現,時機一到,該來的終會來,該散的亦終會散,你又何須急於一時,而忽視了當下。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等雨停,不如同那暴風雨搏鬥到底,在風雨中穿行,終有一日,走到風停雨住,便是生命的美好晴天。

人世紅塵,修行之路更是如此。雖千難萬險,佈滿荊棘,可如若你一味地退縮與逃避,就只會止步於前。唯有不斷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與考驗,你才能從荒蕪之地,走向那繁華似錦的地方,領略到那山清水秀,天地萬物純淨明朗的一番美景。

雨聲依舊,我心仍如明鏡秋水,不為外物所動。一個人聽雨,一個人做夢。掩上門扉,卸下心上的重擔,得以在雨天放鬆自己的身心。任那窗外風雨飄搖,我只守著那片刻的安穩與寧靜。在寂寞的時候,可以清澈地看到自己的內心,沒有紛擾與紛亂,亦無恐懼與愁煩。


此後,無論晴天雨季,都坦然接受,欣然面對。只因我深信,無風雨不人生,而人生本就是風霜雨雪俱全,唯有百味皆嘗,世情百態皆親歷親嘗,才能享受到最後那份怡然自得的滿足與幸福,亦才能知曉其人生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