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一下蘇明玉這個角色


探討一下蘇明玉這個角色



最近認認真真在看《都挺好》這部劇,蘇明玉作為絕對主角,也是女生應該參考,或者說當代青年、中年,都值得借鑑和吸取營養的角色。

蘇明玉是一個多面手。

從自立和職業素養上來看,她從小受到的家庭關注很差,父母不要說幫助她學習了,吃飯穿衣都虧待,她還承擔了不成熟的二哥的怨氣,但嚴峻的環境讓她明白,只有自己強才是活路。所以就放棄了對改變父母和哥哥們的期待,脫離家庭開始自救。

打零工、發傳單,到開輔導班,馬路推銷,她能找到的養活自己的方法都去做,碰到了一個好老闆蒙總,就開啟了職業銷售和經理人之路,年紀不大就掙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財富。

至少錢能帶給她一部分的安全感,她不缺錢,也能有心有力去幫一下家人,比如給她媽媽買墓地,給爸爸補投資的窟窿,給大嫂一家安置招待等等。

苦過了,其實蘇明玉的生活完全過得去。

但另一面,也是這個電視劇矛盾的聚焦點,蘇明玉面冷心軟,從小受到的創傷沒有人能夠去疏導,她也沒有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比如對二哥從小打她的恨,根本平息不了,並隨之而來的是藏起來的深深恐懼。

所以她會做很多不理智的事情,比如她那個很作的父親被二哥二嫂說兩句,或者沒照顧好的時候,她會很衝動地去訓斥二哥二嫂;

比如因為家事,影響公司的會議等,她不願意坦誠地講是因為母親去世獲得理解,處理公司的權力鬥爭時,為了保護蒙總,一著急就不顧性命和未來職業生涯,覺得她不出頭誰出頭,有點大包大攬,結果事其實不大,叫她給搞複雜了;

比如被二哥重傷之後,面對家裡人的求情,她不堪其擾,但又不好好面對可以溝通的二嫂一家,其實攬了責任,休息不好,讓二哥讀道歉信也是一樣,一遍遍地看回放,想讓自己克服,但自己都睡夢中都害怕被打,僅靠自己不行,有很多關心她的人想幫她,有疏導心理等等很多的好方式,正確對待一下自己的心靈之傷。

分析蘇明玉的行為模式,要追溯到她的媽媽。蘇媽媽是上一個蘇明玉,生活境遇、家人的關係,可能都比蘇明玉還差呢。但可憐的人更有可恨之處,蘇媽媽把狠話都拋在蘇明玉身上了,用她來發洩自己的不忿。

蘇明玉反駁完父親來探病不是真心而是為了面子,被父親輕輕地說一句“和你媽真像”,這比捅刀子還狠呢。看似這並不帶情緒的抨擊,因為蘇明玉是極力想擺脫母親的陰影的。

蘇媽媽一個悲劇根源是她沒有想過也沒有渠道讓自己舒服,她婚姻不順,在原生家庭中也是被犧牲的角色,所以找個心靈寄託讓自己活著,找的是大兒子二兒子,尤其是二兒子,而她老公慫一點,被罵罵他也聽,所以還能湊合過下去。但蘇明玉什麼都不佔,就變成了她的出氣筒。

蘇明玉行為模式,與蘇媽媽很類似。她已經能夠自食其力,掙到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財富,她還是沒有想過也沒有渠道讓自己舒服。

處理家裡的一件件事,尤其是她父親的事,排除基本贍養義務之外的,不是她的責任(因為多年前已經有商定,父母不養她,將來也不用她養),雖然她錢多能承擔起,但過程中花費的心思讓她更加的“上癮”,脫不開身, 花了越來越多的心思,

但她對父親不該付出那麼多心思,她的心理寄託不該是給父親做的爛事擦屁股,甚至她還想做更多,只是不知道該要什麼作為心靈的填補,要不她怎麼不敢談戀愛,還很緊張企業內部鬥爭的事,沒冷靜下來看透她師傅的佈局,行動為什麼不慢一點,保護一下自己。

至少她心裡應該明白,要去想透母親的行為模式、父親的索取只是存著佔點便宜的心態。

裡面蘇明玉的知己石天東說過,“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這稍微有點綁架,畢竟蘇明玉這些道理都懂,但做不到還自己生氣有什麼用。

我覺得反過來說就能勸動蘇明玉了,“你可以先選擇放下,也可以選擇不原諒”。

對於家人,各自安好,不再芥蒂,放下糾結要不要理解他們的麻煩事,就簡單的標準,做錯了的是就是做錯了,沒必要原諒。

過去的事不用成為懲罰的緣由,但現在以及未來的互動,可以成為合不合作、關係好不好的考量。

家人不改變就不合作。具體蘇明玉眼前的這些家事,應該是不罵也少幫(幫一些基礎的事,比如給父親買點衣服,帶著吃吃飯,錢就不要給了,只給實物;比如給哥哥介紹工作,但要告訴他自己是怎麼為他考慮幫他的); 現在她是罵又多幫,嘴上不饒人就讓別人生氣,她承擔得過多,吃力不討好。雖然說幫人不是為了得到回饋,但蘇明玉這種行為方式,不得回饋還增加怨氣,這就錯了。

電視劇給人一點虛幻,蘇明玉還是爽文主角光環,師傅憐憫,帥哥追著跑,她還有點不搭理。其實真正對於家人的冷漠關係,好的出路就是從朋友補充這部分愛的需求,相處之間,更加尊重恩師和戀人,敢於付出信任。

這部劇的核心,講了一句“得不到莫強求”,父母也不一定就得是感情好的,父母也不一定就對孩子好,親人扯不斷的關係但未必也能得到溫暖。所以,世界上人那麼多,懂得擁有朋友的智慧,何必去趟渾水,讓自己舒服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