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茫然到快速入門的技能感悟(二)——練游泳

我們從出生起,就在不停地重複著付出和收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種人。一種人通過辛苦地努力付出收穫成功,長此以往,越來越願意努力,越來越成功,所以他的世界是樂觀的;另一種人想要成功,卻又懶惰於付出,只能收穫失敗,長此以往,越來越不肯努力,越來越失敗,所以他的世界是悲觀的。學習看著簡單枯燥,可畢竟佔據了生命的十幾年,在付出與收穫的過程中形成的積極樂觀氣氛的性格比成績本身對人生影響大。

——偶然遇到,覺得有道理的一段話,出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P.S.一部我沒看過的小說


從一片茫然到快速入門的技能感悟(二)——練游泳


今天想來分享的一個學東西的經驗,是我去年完成的一件事情。

想學自由泳很久了,去年剛辦健身房卡的時候送一節游泳教練課,就想請教練教我自由泳。我本以為三兩句話就教完的,結果教練只糾正了下我的蛙泳泳姿,自由泳還是打打腿,當我想學手的動作的時候,她說時間太短教不了。我當時還覺得不就是為了賣課嘛,不你教我還就不學了。

結果去年12月份,想了想還是去學一下自由泳吧。又屁顛屁顛去找教練報了個系列課,——哎,非常符合現在流行語“真香”的氣質。

游泳課1次1小時,總共10小時,這教練還擔心我學不會呢,還想讓我多報點,被我拒絕了,保證學會!

結果第一次課就給了我個下馬威,打基礎,沒什麼可說的,練腿的動作1小時。真的巨累。雖然明白自由泳的腿該怎麼打水,但全靠腿和浮板,就來來回回遊了一節課,哎,要癱了。

教練後來怕把我累到,每次上課都休息很久,後來就好多了,就是覺得聊天聊得太多了,運動變少了~汗顏吶。

其實報班跟著教練學游泳,是很容易的。因為教練把順序把握得很好,每次只加一個新的技能點,單次課大量重複,所以只會在一堂課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到笨拙,後面就漸入佳境,加上對我的體力有了深刻的瞭解,教練不給留特別大的運動量,整體學下來挺舒服的。

我因為這次的學習,才想明白,學游泳不管是什麼泳姿,次序都應該是一樣的,是一個很有邏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順序,

它一般都會秉承著——1單練腿部動作- 2單練手部動作- 3手腳配合- 4手部動作和換氣的配合- 5換氣和手腳都配合- 6拆掉浮力裝置,完全靠自身的感受去游泳這樣的思路。

浮板的作用也很關鍵。就像題圖裡小朋友拿著的那種三角形的浮板,還有一種更先進的可以綁在身上的浮板。所以剛開始有3塊板,腰上一個,手腳可以各用一個。

因為剛開始不熟悉的時候,核心區不會發力,而且肢體過於緊張,就會浮不起來,腰上用一個板增加浮力,這是快速學習的奧秘(聯想到我以前學蛙泳的時候,只有手上拿一塊浮板,練腿還行,練手的時候一下子就跳躍到沒有浮力了,會很艱難,就是少了腰上這塊板的輔助作用)

腿的動作很簡單,我以為學會了呢。但一練上手發現,腿的使力不夠,導致老往下沉老喝水。練手的時候腿上可以夾塊板增加浮力,但不會讓這樣待太久。關鍵還得靠著感覺熟悉腿該使多大勁和打水的節奏。

練換氣先從單手開始另一隻手拿板,板是三角形的,正好也符合滑動的手貼邊走位置就剛好,這教練這麼教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個是創舉啊,設計得很巧妙,讓練習的時候既能有浮力還能定位手的位置,找到正確姿勢的感覺。

自由泳練手部動作和換氣配合的時候是最緊張的時候。一緊張的時候抓板會很緊怕沉下去,教練會刻意讓不斷地換手,而且不要抓板要扶板,這樣專治手太緊張, 因為只有不使勁抓著才方便換手。

等到練習到最後一步,所有的浮板都去了這才是考驗,明明覺得練得很熟了,結果一遊真的會下沉,很害怕,越來越緊張,池子的長度只有25米,都像遊了一個世紀,到邊累得直喘。教練又給我減壓,差不多一半時間在陪我聊天,只有另一半的時間在游泳。

不過聊天的時候也有用,教我一些實用小技巧,靠邊休息的時候不要光站著,一個是水溫低容易冷,一個是不浪費按摩肌肉的時間,因為水是有壓力的,在水下抖一抖胳膊腿起到放鬆作用,借用水的力量按摩,這個是很舒服和有效的。

自由泳靠這十回課,給我了快速入門的能力,在剛結束的時候還有得很不好,只敢去淺水區試試,但慢慢得掌握好了呼吸的節奏,和真正能放鬆下來,即使不使勁遊也不會沉下去,這樣我又過了幾個月才敢去深水區遊自由泳,但遊得就很慢了。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跟著教練上課,運動的頻率大大增加,即使不上課了,覺得下了班去游泳鍛鍊一下變成很自然的事情,懶癌發作少多了,身體素質也提高了不少。

所以一個月的時間,十次課,還有幾個月的慢慢覺悟,讓我養成了游泳的運動習慣,挺棒的。在水裡的時候感覺很特別,水是無形又真實地能感覺到它的力量的,其實挺療愈和放鬆的。所以有空的時候不妨學下游泳或者常去游泳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