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左數第5個為鄧華

1938年10月初,八路軍四縱政委鄧華主持召開了九間房子會議,決定八路軍主力和冀東抗日聯軍全部向平西轉移,西撤整訓,結果慘遭失敗,冀東抗日力量遭受嚴重挫折,出發時的五萬大軍,到達平西的只有高志遠部千餘人和薊縣遵化一帶的幾百人。

李運昌等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西撤的意見。主張在原地邊戰鬥邊整訓,指出可以在同敵人鬥爭中,利用戰鬥間隙和敵人暫時不能到達的地方進行短期整訓,利用多個臨時短期整訓完成一次有重點又較全面的整訓。但是當時更多的與會同志沒有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把冀東形勢看得過於嚴重,高估了敵人的力量,認為局勢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贊成西撤。

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鄧華介紹了有關情況和四縱黨委的意見指出,我黨暴動成功已引起日本侵略者嚴重注意,我大兵團在冀東活動和進行整訓是困難的。冀東平原靠近北平,天津與東北,交通便利,是通往關東的咽喉,日本關東軍和偽滿州國軍隊調動便利,青紗帳一倒,游擊戰很難繼續堅持下去。再加上挺進冀東以來部隊連續作戰,急需休整和補充;四縱主力和部分抗聯部隊準備撤到平西根據地整訓,以待來年再返冀東開展游擊戰爭。

平西大撤退使部隊失去依託,完全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傷亡慘重,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

10月中旬,抗聯和四縱開始了大規模的西撤。高志遠部在前,洪麟閣、陳宇寰部居中,李運昌部斷後。5萬人的大軍拉成一字長蛇陣浩浩蕩蕩向西進發。前邊的過了潮白河,後邊的李運昌部剛起步走。部隊從遵化,經薊縣、平谷、密雲過潮白河。時值深秋,戰士們穿單衣,沿途又沒有根據地依託,缺乏糧草準備,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沿途群眾難以支應,風餐露宿,又冷又餓,步履艱難;同時,暴動群眾大多是第一次遠離家鄉,拋棄妻兒老小,又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堅強的政治工作基礎;在狹長的地帶,頻遭敵人的截擊,抗聯戰士傷亡慘重。


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在薊縣,敵人截擊了高志遠部。抗聯三路獨立大隊長曹致福率200人迎敵。抗聯三路副司令陳宇寰陣亡,他率領的三個總隊瓦解潰散。洪麟閣率領的抗聯隊伍在馬伸橋北遭到敵人的截擊,抗聯副司令洪麟閣犧牲,餘部由李楚離、楊效昭帶領繼續西撤。冀東抗聯昌黎支隊西撤途中,行至遵化縣宮裡村一帶宿營。日偽軍步騎兵一部秘密包圍了宮裡村,佔領高地向抗聯司令部攻擊。抗聯退守在一個大院裡倉促應戰。冀東抗聯昌黎支隊司令丁萬有壯烈犧牲。李運昌部的戰鬥在瓦罐頭最為慘烈。上邊有敵機轟炸掃射,兩邊有日偽軍的夾擊。抗日聯軍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游擊隊的優勢全部失去,完全處於捱打的被動局面。人們紛紛倒下,或者潰逃。損失慘重。打了一天惡仗,死傷600餘人。

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隨後,日偽軍嚴密封鎖潮白河。這時,李運昌的部隊和李楚離領導的原來洪麟閣的部隊總共只剩下六千餘人,如果再繼續西進,必將前後受敵,全軍覆沒。鑑於這種形勢,李運昌、胡錫奎和李楚離在平谷縣樊各莊召開了二路領導幹部會議,決定抗聯停止西進,返回冀東,保持力量,重新發展,堅持游擊戰爭。李運昌帶6000人的部隊經三河、寶坻,在國民黨第七、九路軍的幫助下,橫渡薊運河,過玉田,繞豐潤,到達灤縣北部的楊柳莊一帶。途中遭到敵人不斷地圍追堵截,連日苦戰,疲憊不堪,部隊天天傷亡減員,轉戰到遷安柳溝峪時,他身邊只剩下130人。

抗聯五總隊被敵人打散,總隊長李潤民、政治主任高培之流落北平被捕,慘遭殺害。過了潮白河的高志遠部,連遭敵人襲擊,部隊成批地散去,到達平西根據地的不足1000人。

38年平西大撤退,冀東八路軍5萬一役後只剩下千餘人........

這次嚴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錯誤高估了敵人的力量,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對幾萬人缺乏實戰經驗的抗聯隊伍長途行軍的困難估計不足;李運昌等同志的正確意見沒有被採納,九間房會議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正是這一錯誤決定,使得冀東抗日將士付出了慘痛代價,使得冀東抗日大業遭受巨大挫折。正如毛主席在當年的電報中所指出的那樣,“……沒有儘可能保持並發展這一勝利,沒有很好地團結地方黨及軍隊,沒有很鎮靜地應付那裡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區,軍隊及群眾武裝受到相當大的損失”。

平西大撤退雖然以失敗而結束,但為共產黨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也為以後冀東的抗日遊擊戰爭作了幹部和組織上的準備。來平西整訓的大批幹部和部隊,先後派回冀東,大力加強這一地區的領導和鬥爭力量。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臺向我們提問,具體說明您所需要的法律問題的事實以及問題,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