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過去,我們終於又拍出了另一部《活著》

採訪中王景春說,這部電影曾經想過叫《劉耀軍和他的孩子們》,但他覺得

地久天長這個詞特別的好,特別中國。唯有愛和記憶,才能夠地久天長。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作為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的首部,《地久天長》將宏大敘事和細小情節交織展現,呈現出最動人最真實的家庭影像。三個小時的時長絲毫不會感覺到沉默或者冗長,反而時時有種揪心的感動。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在三十年的時代變遷中,《地久天長》以1986年、1996年、2016年三個時間節點為段落,講述了失獨家庭的心靈創傷和情感復甦。三對夫妻兩代人,嚴打、知青返鄉、計劃生育、工人下崗、南下打工淘金等時代大事件在片中都有呈現。

它就像一部現實主義的時光機,帶著觀眾回顧三十年的時光,再經歷一遍曾經身邊的故事。上一次讓人有同樣感動、又基於大歷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故事的片子,可能還是張藝謀的《活著》,20多年過去,我們終於又拍出來了另一部。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雖然《地久天長》以情動人,但很少有歇斯底里的場景,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屬於那一代人的隱忍和堅韌才是片中最基本的情感基調。

王景春飾演的劉耀軍和詠梅飾演的王麗雲作為凝結了時代特性的普通人,經歷了獨生子女政策的打擊、喪子之痛、下崗狂潮,選擇告別故土漂泊到南方,遠離曾經的愛恨糾纏。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在柏林電影節獲得最佳男女主角之後,王景春說:“

銀幕上的夫妻,沒有我們這麼默契的,要給一定一起給”。導演王小帥也說,兩個人都不需要指導,經常是開著機器看他們即興發揮,好像就真的開始生活了。

一直被形容“戲火人不火”的王景春和詠梅在片中奉獻了精湛的演技,也是他們第一次被這麼多的觀眾注意到。這甚至是從影二十幾年的詠梅第一次擔任電影女主角。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科班出身,

憑藉《警察日記》拿到東京電影節影帝的王景春跟包括張藝謀在內的多位優秀導演合作過,但在今年柏林之前,可能很多觀眾都還叫不出他的名字,或者臉盲對不上他的樣子。

白領轉演員,一直“遠離娛樂圈”的詠梅更是習慣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她把每一次出演都視為與角色的“緣分”,不管是《中國式離婚》這樣的電視劇還是《聶隱娘》中的母親角色,都是她“偶然”得來的。

不為自己爭取角色,但是一旦有機會就認真對待,是她的“演員之道”。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雖然採訪中能看出王景春和詠梅對自己《地久天長》中詮釋的滿意和得獎的自豪,但他們明顯還不習慣對著鏡頭大談拍攝經歷或者演繹心得,回答總是言簡意賅,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感悟”。感悟劇本,感悟角色,感悟導演的意圖。

按王景春的說法就是:“需要找到人物的魂兒,種到心裡去,像一顆種子一樣慢慢長大,讓人物長到自己身上。”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王景春:“可能他種在我心裡太久了,時常會想起這個角色”

不散:在很多觀眾看來,《地久天長》中這麼剋制又細微的表演是非常有難度的,但您卻說這個角色對您不是特別大的挑戰,為什麼呢?

王景春:吹牛的哈哈哈,哪能說沒有難度呢,其實花了很多的功夫的。

不散:您過往的作品中大多是比較張揚的性格角色,怎麼看待這次比較可知內斂的表演和過去的關係呢?

王景春:每一個劇本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都需要用新的方法去演繹它。這次是個特別難得的角色,時間跨度很大,要從年輕演到老。他又像是我們身邊的人一樣,更加普通。這時候就更加需要找到人物的魂兒,種到心裡去,像一顆種子一樣慢慢長大,讓人物長到自己身上。這是內部的方法。

外部的方法也要貼近人物的外形,找到當時特定環境下人物的狀態。比如當時物資匱乏幾乎沒有胖子,而且他是幹體力活的工人,就需要有肌肉。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地久天長》可以說是近年來最動人的家庭電影,三個小時的時長講述兩個家庭三十年的變遷,您是怎麼看待中國式家庭關係裡的父親角色的?

王景春:這是種特別傳統的父子關係,跟我小時候經歷的很像。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比較新化,要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其實每一種關係都是跟傳統文化、跟時代有關係的。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您飾演的角色一共有四次失去孩子,有人為的意外,也有被時代浪潮逼迫的選擇,您是如何看待結尾叛逆的樣子回家的行為?

王景春:證明我們的愛讓他回來了。我們從孤兒院領養他(王源 飾),對他視如己出。他的叛逆是青春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其實讓他走也是想讓他能夠開始像成年人一樣看待事物,找工作養活自己,踏踏實實的生活。幾年後他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女朋友,又想到回來找爸媽。證明我們的愛沒有讓他走上歧途,這是中國人最傳統的善良和愛。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您怎樣理解《地久天長》這個片名?

王景春:我們這部戲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劉耀軍和他的孩子們》。《地久天長》這個詞特別的好,特別中國,它意味著很多。唯有愛和記憶,才能夠地久天長。

不散:據說殺青之後您還是很難從劉耀軍這個角色中抽離出來,他最讓您感同身受的是什麼?

王景春:這個戲拍攝的時間很長,進入情緒的時間也很久,所以從角色抽離有點難。我想趕快再接一部戲,投入到另外一個角色中,但可能他種在我心裡太久了,時常會想起這個角色,甚至在別的劇組做夢還是夢到在拍《地久天長》。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很多人都說這是王小帥導演近年最飽含深情也是最好的作品,怎樣看待你們的合作?

王景春:我們倆之前拍過《我11》,《闖入者》本來我也是要來的,但是因為檔期最後沒有參與。這次合作非常的默契,我知道他要什麼,他也知道我能給他什麼,整個過程非常順利,很多都是即興的表演。作為演員,我明白他要的表演方式就是“把有意識的表演下意識”,這樣才真實。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一直以來您都是一位非常敬業又低調的演員,比如《警察日記》裡增肥,《地久天長》裡又減肥30斤,好像這些您都很少提及。

王景春:說這些幹嘛呢?這些說出來就好像是炫耀一樣,但都是演員的本職工作,必須得這麼幹。外形接近角色對演員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已經是東京和柏林雙料影帝了,今後對劇本的挑選會不會更苛刻?今後的目標是什麼?

王景春:不苛刻,有好的劇本就演。目標還是老樣子,好好演戲就行了

不散:聽說您跟廖凡老師成立了【春凡藝術電影】,打算推進國內藝術電影的放映,可以透露一下有什麼計劃嗎?

王景春:去年我們做了張藝謀的大師展,都放映了他早期的作品。今年的計劃就是做第六代,先從王小帥做起,後面陸續就是婁燁、賈科長,還有其他的導演作品。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詠梅:“今後他們要怎麼在煎熬中活下去。”想到這個我就覺得真的好痛啊

不散:第一次擔當女主角就能拿捏得這麼恰到好處,尤其是與王景春老師間的默契,是怎樣做到這點的?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詠梅:雖然是第一次主演電影,但其實我已經有二十幾年的表演經驗了,所以我算是一個成熟的演員。尤其是《地久天長》這種類型和故事講述方式,都特別符合我自己的表演風格,又碰到了景春這麼好的演員,所以這部戲拍的很順利,沒有什麼壓力或者困難。這也是讓我覺得特別慶幸的。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據說有一場您很喜歡的戲沒有呈現在最終成片中,可以給我們講一下大致的內容嗎?

詠梅:那場戲是三十年之後老年夫妻回到家鄉,麗雲在走廊做飯的時候,幻想小星星喊她:“媽媽我放學回來了”,這是之前她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她就覺得像做夢一樣,回頭看孩子並不在。

這場戲讓我感動是因為它好像是以那樣一種方式與孩子重逢,又很快的告別。我們有很多很多好的內容都沒有放到電影裡面,不然電影時長到五個小時都有可能。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在電影中您塑造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母親形象,但現實生活中您自己是沒有孩子的,怎樣把握母親的感情狀態?

詠梅:沒有做過母親但是我做過女兒,也看過別人怎麼做母親了,已經是中年人了,生活閱歷和感情理解都已經有了很深的積累,我是覺得我對情感的共情能力比較強。拍戲之前我也跟失獨家庭的母親有過一次交流,我也很知道她的痛和邊界在哪兒。所以這次演繹我自己還是很滿意的。

不散:在以往的電視劇中您扮演了很多的“中國式妻子”角色,《地久天長》裡的王麗雲有什麼不同之處?

詠梅:之前演的妻子多半都是知書達理的賢妻良母,知識分子居多。麗雲同樣是典型的中國女性,但是她是最普通的普通人。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據說最早拿到劇本的時候您就特別感動,可以說說當時的感受嗎?

詠梅:當時幾度哽咽到看不下去,大概是18還是19場,寫到耀軍和麗雲選擇離開家鄉開始流浪的生活。我想他們失去了孩子就等於失去了希望,面對背井離鄉的孤獨,今後他們要怎麼在煎熬中活下去。讓我覺得真的好痛啊。

不散:在電影裡您有多場哭戲,拍攝的時候是怎樣調動自己的情緒表演?

詠梅:我們這個戲其實基本不用調度,因為劇本的情感支撐太充分了,反而更需要剋制。所以我在讀劇本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我個人和麗雲這個角色的融合,開拍的時候不能讓太多個人情緒跳出來,不然會非常影響控制和拿捏,尤其是電影中要求的分寸感。你看到的片中的哭戲或者絕望情緒,真的都不需要表演或者調動,全都是自然的流露。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這是您和王小帥導演的第一次合作,怎樣看待這次合作呢?

詠梅:他是特別有悲憫心,又能給演員很大表演空間的導演,我們在溝通、理解、表達方面幾乎沒有障礙。再加上這麼紮實的劇本,所以這次拍攝非常的順利。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好表演是他誇出來的。因為每一個鏡頭拍完都能聽到他的盛讚,“太好了!”、“太棒了!”、“完美!”,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和自信。而且他會盡他最大的能力幫助完成我們的想法,哪怕有些想法是很跳脫的,也會讓我們嘗試,不讓我們留下表演上面的遺憾,這是特別可貴的地方。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您是怎樣看待《地久天長》《So Long, My Son》這兩個名字呢?

詠梅:我特別喜歡《So Long, My Son》這個英文名字,它太貼切了,完全符合劇本想要呈現的內核。

《地久天長》也是我們想了幾個名字之後覺得最合適最無法替代的,所有的情感都在這裡面了。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不散:您在之前的採訪中有為國內中年女演員沒戲拍的困境發聲,這也是當下的嚴峻現實。在拿了柏林影后之後,會有更有的劇本可供選擇嗎?您還想嘗試什麼類型的角色?

詠梅:我還是比較隨遇而安的人,我相信演員和角色之間是有緣分的,我在等待著緣分的到來。中年女演員面臨的角色選擇少、沒有戲拍這些問題還是存在的,雖然是柏林影后,也沒有大量的優秀劇本湧到我面前。

我覺得像《地久天長》這樣這麼好的劇本再出現,短時間內還是比較難的。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感謝王景春、詠梅兩位帝后接受不散的獨家專訪,雖然時間不長,但讓我們瞭解了電影背後更多的故事。期待3月22日國內上映的《地久天長》,能

帶給你同樣的感動。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每 期 福 利

電影票、衍生品、小禮品、大福袋...

每期都會有福利贈送!

留言說出你對今天推送的電影的看法,就有機會獲獎

今天的福利是:

《地久天長》全國電影票2張

抽2人 / 每人1張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PS:上一期福利已經開獎,

請中獎小夥伴將姓名、地址、聯繫電話在後臺私信給我們!

不散所有的活動只在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

· THE END ·

這是“不散”的 第868 期 文章,為優秀演員鼓掌

20年过去,我们终于又拍出了另一部《活着》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不散其他平臺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頭條號 | 企鵝號 | 百家號等

添加微信zp291911978或418947138

備註“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