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如何打通前置倉?

每日优鲜:如何打通前置仓?

ID:BMR2004

“這輪融資我們驗證了前置倉模式在全國範圍都可跑通,且規模效應開始體現。”參與了每日優鮮的D輪4.5億美元的融資後,時代資本合夥人張自權這麼說。而時代資本之所以投資每日優鮮就在於他們認為前置倉是每日優鮮在電商2.0時代的核心優勢,後來者即使有意模仿也很難追上它。

據悉,目前每日優鮮在全國有1000多個前置倉,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的21個一二線城市。2018年9月,每日優鮮完成高盛、騰訊、時代資本領投的4.5億美元的新一輪的融資。新一輪融資完成後,每日優鮮將全力推進“百城萬倉億戶”計劃,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0000個前置倉,為1億戶家庭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送達服務。

瞄準80、90後消費者

2015年,每日優鮮第一個前置倉—北京望京站開業,極速達服務正式上線。

事實上,前置倉模式就是建立“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分佈式倉儲體系,每日優鮮在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建立城市分選中心,並根據訂單密度在商圈和社區建立前置倉,每個前置倉覆蓋周邊半徑三公里。商品入庫後,經過城市分選中心的品控、分選、加工等環節,根據智能補貨系統提供的補貨算法,被分發到各個前置倉,全程冷鏈運輸。

“用戶下單後,配送員從距離用戶最近的前置倉取到揀貨打包好的商品,再以最快速度送貨上門。這樣既保障了生鮮商品的新鮮度和品質,也能從時效上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表示。

每日優鮮為什麼要採用前置倉模式,這恐怕與兩位聯合創始人的經歷有關。雖然徐正和曾斌在2014年創立每日優鮮的時候只有30多歲,但是他們卻在聯想集團有過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後3年在聯想佳沃從事農業業務的經歷,讓他們對生鮮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根據易觀發佈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度綜合分析2018》,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繼續提升,到2020年將達到21.7%。與此同時,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用戶向頭部平臺聚集。

而對消費者的深入研究,讓兩位創始人對做生鮮電商更加充滿信心。在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兼CEO徐正看來,消費者代際變遷和新技術升級推動了中國零售業的變遷。購買生鮮的主體人群是25-65歲的消費者,而每10年就有一波新用戶進來,也有老一代用戶退出。這樣算一下,在2015-2025年這10年時間,購買生鮮的主體人群將會是80、90後,這是每日優鮮的目標用戶群。

“在2015年之前,這樣的目標人群太少,無法湧現出海量的需求,而在2025年,整個社會25到65歲的消費者中80後、90後會佔到一半,00後也跑步進場,這樣的目標人群就形成規模了。”徐正表示。

每日优鲜:如何打通前置仓?

瞄準“到家”需求

中國零售的消費主力人群在悄然發生變化,而且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變化。新的人群,也就是現在的“80後”“90後”“00後”, 和之前的人群有明顯的代際上的不同,有很多需求方面的變化。例如,購物時從海量的商品選擇偏好變成精選的商品選擇偏好;希望得到的服務從“到店”變成“到家”;從計劃性消費逐漸變成了即時性消費,這是用戶需求明顯的質的變化。

面對新的時代、用戶新的需求,前置倉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滿足。它的出現,使得電商從至少24小時的“次日達”電商變成1小時的“極速達”電商。這種配送速度提高數十倍的量級和效率,是對人們購物場景的另一種滲透和改變。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兩點變化:一是由中心化供應鏈向分佈式供應鏈的轉變;二是由“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

“之所以看好前置倉模式,首先,這種模式很好地滿足了新一代主流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的變化;其次,它解決了生鮮流通的諸多痛點,比如損耗大、冷鏈成本高、流通鏈條長等,降低了履約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再者,前置倉不僅是每日優鮮觸達用戶完成交付的橋頭堡,也是離用戶最近的分佈式經營中心和數據中心。”徐正向《商學院》記者表示。

以北京市場為例,目前每日優鮮在北京有300多個前置倉,從而北京五環以內均可實現極速達配送。具體做法是,每日優鮮會在北京建立城市分選中心,每個商品入庫後,經過城市分選中心的品控、分選、加工等環節,根據智能補貨系統提供的補貨算法,確定每個前置倉的每個商品的補貨數量,由冷藏車分發到各個前置倉,全程冷鏈運輸。用戶下單後,會根據用戶下單的地址匹配相對應的前置倉,然後由配送員進行配送。

跑通前置倉模式

由於前置倉只有存儲和配送的功能,沒有對外銷售的功能,所以對選址的要求並不像實體門店那麼高。從整個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每個社區或者商區都會存在“偏僻物業”或者“閒置物業”,這些都可以作為前置倉的潛在選址標的,從而降低了租金成本。

傳統的生鮮配送模式是從區域中心倉發貨,因為配送週期長,需要添加紙箱、泡沫、冰袋等大量冷媒,這部分成本屬於可變成本,並不會隨著訂單量的增長而被攤銷掉,反而會越來越高;而前置倉相當於把一個集約化配送的冷庫修到了用戶家門口。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實現了“去冷媒化”,使得冷鏈物流的交付成本中更多的是冷源式冷鏈(冷藏車、冷庫、冰箱等通過發電機製冷的方式)所形成“固定成本”,所以當訂單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固定成本會隨著訂單規模增加而被攤銷。

每日优鲜:如何打通前置仓?

如今每日優鮮在國內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已經建立了1000多個前置倉,其中北京300多個,上海接近200個。如何讓每個消費者都有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就對前置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隨著越來越多前置倉的建立,管理的難度也在增大。

為了令前置倉的效應最大化,每日優鮮強調“千倉千面”,根據周邊區域消費需求的不同,大倉每天向每個前置倉補貨的商品種類和商品數量都會不同。而這要求每日優鮮有足夠的大數據支撐。All in 前置倉模式以來,每日優鮮不斷改機升級補貨算法,最終這套算法從只取過往7天銷量的平均值,演變到以周銷量和年銷量為基數,輔以星期係數、社區屬性係數、天氣係數、商城活動等變量。

如今,每日優鮮的損耗率已經降低到1%左右,前置倉模式以及背後的算法也從華北複製到華東、華中和華南。

在徐正看來,未來零售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多場景化的,會出現更多零售新業態。每日優鮮目前的業態創新都是基於現有的供應鏈、物流(前置倉模式)、大數據和用戶體系的基礎。基於這些,前端業務業態的創新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每日优鲜:如何打通前置仓?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每日优鲜:如何打通前置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