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廠也搬,那廠也搬,鋼廠搬遷跟風會很慘!

鋼廠退城搬遷被多數地方政府拿來當政績,事實上,鋼廠搬遷真的好嗎?項目可行性真的有那麼高嗎?最近剛出來消息梅鋼要搬去鹽城,老背黑鍋的邢鋼也要走了,衡鋼、閩源鋼鐵也要緊隨其後,以搬代管真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這廠也搬,那廠也搬,鋼廠搬遷跟風會很慘!

為啥鋼廠要搬遷?壓力有兩方面


一是國內重點鋼廠七成都在老城區,當地城市發展未來規劃鋼廠與之不相符,沒法融合發展。更重要的是社會環保意識增強,地方百姓普遍認為鋼廠是重大汙染的來源,百姓呼聲政府不能置之不理。

二是大部分鋼廠都在早年所建,隨著城市的擴大發展,很多鋼廠已經處在了城市的黃金地段,土地升值隱藏著巨大的價值。地方政府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遺餘力地推動鋼企關停、搬遷。接著再用來開發住宅和商圈。所以很多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還沒對搬遷開始做論證,就開始倒逼鋼鐵企業退出。

這廠也搬,那廠也搬,鋼廠搬遷跟風會很慘!


鋼廠搬遷後,面臨的壓力更大


鋼廠搬遷可以說是給城市動了一次大手術,不可輕易與盲目。鋼企本屬於重資產企業,搬遷成本巨高,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要看國內整體大經濟環境如何、搬遷地是否利於鋼企進一步發展,內部人員到位影響情況等,都會給鋼廠未來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對標看首鋼搬遷至曹妃甸、重鋼搬遷至長壽新區等,基本都是在2005年~2010年完成的。這段時間內市場形勢相對較好,資金成本較低,是這些搬遷調整項目得以順利完成的主要原因。

而搬遷改造項目再投資都接近於成百上千億,首鋼京唐曹妃甸鋼鐵基地的情況也類似。項目一期工程建設了800萬噸的生產能力,總投資635億元,實際投資接近730億元。

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每年需支付鉅額利息。

所以很多鋼廠搬遷後面臨的壓力更大,一方面是鉅額的資產負債難以承受,另一方面則是固定資產和生產經營所受到的損失。

這廠也搬,那廠也搬,鋼廠搬遷跟風會很慘!


鋼廠搬遷要拒絕“一刀切”


在國外很少有鋼鐵企業會搬遷,很多也是跟我們一樣,在城市中間,但是並沒有給城市帶來汙染,關鍵是如何讓鋼企認真嚴格執行綠色低碳發展,這個才是關鍵。每個鋼廠的情況各異,地方政府就應該制定標準條件,一企一策,因地制宜去謀劃城市鋼廠的出路,特別是一定時間內提前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鋼廠,應該不停不限不搬。

鋼鐵產業佈局還應全國一盤棋。有些省市違背鋼鐵發展規律,盲目調整產業佈局,不管發展條件,沒有佈局觀念和長遠考慮,最後受害的是鋼鐵企業。

如果說環保達標、與城市和諧發展是考慮城市鋼廠搬遷的出發點,那麼,搬遷後的鋼廠能否更好地實現轉型、鋼鐵產業結構能否得到優化、能否獲得更大的效益則是衡量城市鋼鐵企業是否應該搬遷的標尺。任何一家企業在搬遷前都必須算這一筆經濟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