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識:如何擺脫在家工作的“小確喪”

社交軟件的廣泛應用方便了人們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工作。根據美國勞工部2016年的調查,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人都曾在家處理過他們的工作。這樣一來,人們可以躲過早晚高峰,不用擔心打卡遲到,也不必早起三十分鐘化妝。只要打開電腦,就能輕而易舉和同事們建立聯繫。

新知識:如何擺脫在家工作的“小確喪”

按說,在家辦公解放了人們的時間,解放了人們的身體,聽上去很舒服。但是,新的煩惱卻出現了。沒有了領導的監督,沒有了工作環境的束縛,你開始無限制地拖延你的工作。朋友在微信上找你聊天,你立刻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坐了一會兒開始腰疼,於是你滾到沙發上癱了兩個鐘頭。在每一個令人窒息的deadline(最後期限)來臨之前,你變得煩惱、焦慮、懷疑人生。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顯示,遠程辦公容易導致精神高度緊張和失眠。那些在家辦公的人中,42%的人有失眠症狀,而這個比例在辦公室職員中僅為29%。數據分析人員認為,緊張的源頭不在於工作地點的變化,而在於你不知道何時才能做完這些工作。

除此之外,長久地脫離人群使你的孤獨感與日俱增。如果你又恰好是隻單身狗,在家工作意味著你整天都說不了一句話。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幸福感來源於每天的人際交往。如果人長期承受孤獨,很容易變得沮喪、挫敗,甚至產生職業倦怠。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John Stacey Adams)曾經提出社會公平理論,即當人們感知到付出與收益成正比時,才能收穫幸福感。當人們在公司上班時,可以實時觀察到同事們在做什麼,以及他們的付出獲得了什麼樣的收益,並以此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收益是否公平。但是,當人們遠離了同事,就失去了衡量的標杆,失去了幸福感的來源。

新知識:如何擺脫在家工作的“小確喪”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在家工作產生的這些“小確喪”呢?

首先,我們要重建和人群的聯繫。比如,一週至少要走出家門幾天,去咖啡館或書店這些有wifi的地方工作。嘗試著和收銀員、店員或者陌生人聊天,這些雖然屬於人際關係中的弱關係,但一樣可以幫助你擺脫孤獨感。和同事之間的聯繫不要侷限於“點贊之交”,避免工具性交往。真情實感的交流能夠幫助你擺脫孤獨和焦慮。

另外,製造儀式感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加拿大作家妮科爾·克利夫(Nicole Cliffe)曾經在Twitter上發起在家辦公時,如何把工作與生活分開的討論。有網友表示最好在著裝上有點變化,畢竟舒適的睡衣會讓你依舊帶著睡意。戴上眼鏡,換上工作服,給自己一個信號:我要開始工作了。

新知識:如何擺脫在家工作的“小確喪”

還有的網友建議,用特定的氣味來標記工作時間。在準備工作前,點上一支香薰蠟燭,而且只在工作時用這種氣味的蠟燭,這樣能這能很快帶你進入工作狀態。如果你還困在家中焦慮,不如現在就走出家門到咖啡店點杯咖啡,或者去家居店買一支香薰蠟燭,這些小竅門也許真的能夠拯救你的“孤獨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