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法拉利

最近家長圈被一個新聞刷屏,有網友爆料:杭州一個家長因為開跑車接送孩子,被老師和其他家長圍攻。網傳這個家長是一家房地產的高管,年收入百萬是個跑車控。可學校老師認為這種行為是炫富,會引發孩子的攀比心,於是老師就和這個開跑車的家長協商,讓他換一輛普通車接送,家長拒絕老師的提議,結果直接被踢出了家長群,這類問題其實是很多父母的煩惱。

前段時間就有個朋友跟我吐槽,孩子去同學家串一次門,發現同學家房子好氣派、車子好拉風,回家就問我“為什麼我們沒有這些東西”?朋友一時語塞。

我真的聽過很多父母離譜的答案!有人勸孩子別胡思亂想,知足是福;有人直接罵孩子看不起父母...於是我仔細想了一下,如果孩子問我這個問題,我可能會這樣跟他解釋,這句話是比爾蓋茨說的,我特別喜歡,沮喪中又帶著活力“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是每個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能為力”。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法拉利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說過一段扎心的話“當我們每天為了考個好大學埋頭苦讀的時候,有些人他們讀完高中就輕鬆的被父母花錢送到了國外;當我們為了留在一個單位努力表現、不辭勞苦的時候,有些人領導一個電話就敲定工作了,根本不用擔心前程;當我們加班加點的工作,晚上還要一個人回到出租屋裡,有些人房子有好幾套,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享受就行。

可是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與其抱怨不公平,你更要在看清這個世界後努力去改變。《風雨哈佛路》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女主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父母吸毒,她的童年在毒品、艾滋、飢餓中度過,在學校她的衣服破破爛爛、頭髮亂七八糟,是經常被同學嘲弄的對象,15歲時家庭破裂,她居無定所,以撿垃圾、偷東西為生,晚上住在地鐵裡,直到看到父母因為艾滋而死。她痛下決心要改變命運,她重返高中刻苦學習,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弗,並獲得了紐約時報一等獎獎學金,被美國總統克林頓接見。

這些年生活裡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有人在60平米的出租屋裡培養了清華學霸;有人在建築工地考上了北大。不公平從來都不是不努力的理由,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正是因為不公平才要努力改變現狀。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法拉利

俞敏洪曾經說過: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以後,你才可能為自己爭取公平的機會,而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太過看輕自己。很多人看見別人的富貴,總會產生一種錯覺,好像真的有人天上掉下餡餅這樣的好事。

在同學聚會上聽到一個故事:一個校友大學畢業之後就自己創業,現如今收入不菲,有兩個孩子,是圈子裡的人生贏家。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每天只能睡六個小時,早上5點起床工作,基本沒有什麼社交活動,娛樂更是完全沒有,週末時間有固定的任務,就是在家陪孩子。

王健林曾經定過一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被無數人調侃“有錢就是任性”!可當你翻開他的作息表就會忍不住感嘆:有錢人真的好累。從早上四點就開始,一天橫跨兩個國家,奔波於三個城市,即使在飛機上的時間也是要開會商討工作有關的事宜。讓你不得不感嘆世上沒有一種成功來得容易。

小米創始人雷軍永遠戰鬥在第一線,搞研發生產營銷,平均每天開11個會議,每天吃午飯的時間只有三分鐘。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法拉利

李嘉誠現在已經90歲了,他在去年汕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跟記者說,即使自己退休了還是會去辦公室工作,會擔任公司高級顧問的位置。他還透露自己從創業到至今,保持著兩個習慣,首先是每天睡覺前看書,跟公司業務有關的,或是非專業書他都看,為的是跟上這個時代。另外就是每天要看20分鐘的英文電影,看的時候還要跟著念出來,怕自己的英文水平退步。

說真的,千萬不要盲目嫉妒別人的富有,因為你看不見,他們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到底有多努力,而一個人最大的窮就是總以為人生有捷徑可走。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在費城的一個小酒吧裡兩個人聊天,其中一個人談起某位百萬富翁,說他是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對面的人笑著附和“是啊,他繼承了2000萬,然後把這筆錢變成100萬”。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說的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再好的條件也不能保證一生的優秀,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穩定和安逸,這些年經常有人鼓吹財務自由,其實一個人最大的自由就是努力奮鬥。

還記得在課本中學到的《傷仲永》的故事嗎?一個孩子五歲沒有認過字,但突然有一天就能寫詩了,從此父親帶著這個孩子四處去展示才能,並以此獲利,但漸漸長大以後再去看仲永時,他已經越來越趨向於一個平凡人。

喬布斯20多歲輟學創業,到52歲時蘋果公司才推出了最著名也最吸金的產品iPhone,這期間他幾度經歷了失敗,被迫離開自己創業的公司。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法拉利

最近市值突破萬億的亞馬遜,榮登福布斯榜首的貝佐斯,也是在45歲以後才開始走向巔峰。

厚積薄發這四個字被一次次驗證,心理學研究早有發現,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要始終對自己有信心,事情就會順利。其實這不是什麼唯心主義,人這一輩子能不能成事,就是取決於你有多堅定。當你想做的時候就能排除萬難,那些所謂無法實現的改變,其實就是你沒有那麼想要。一個人的起點,從來不能確定它的終點。

曾經聽過一句話特別喜歡,“不要用你的現在預測你的未來”就像李笑來說的“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有更多的財富”。不要把當下遇到的困難無限放大,而要想到如果克服了這個困難,把心態轉化為行動,不斷堅持,就能走向更大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