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夏天除了潮溼而悶熱的天氣,最讓人頭痛的應該就是蚊子了。

從古至今,人們與蚊子的鬥爭一直沒停過。人們想盡辦法驅趕蚊子,避免被蚊子叮咬。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把他們飽受蚊子叮咬的苦寫入詩詞曲賦中。

晉代學者傅選曾寫過一篇討伐蚊子的檄文《蚊賦》:“眾繁熾而無數,動群聲而成雷,肆慘毒於有生,及餐膚以療飢。妨農工於南田,廢女工於機杼。” 文中歷數蚊子的罪惡,人人都恨不能親手誅之而後快。

“三伏涼夜好,清風吹滿懷。時方愛露生,鳴鏑一聲來。”杭州詩人葉城的這首《譙蚊詩》,讓古往今來的人讀之都身同感受。夏夜納涼正爽快,惡蚊如同響箭襲來,忍無可忍卻還得忍。

在與蚊子的長期鬥爭中,古人創造了各種防蚊的方法。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支帳幔】

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防蚊的“翠紗之幬” ,使飢蚊營營不得入內。

當時有錢人會在帳的色彩、綴飾、紋樣、質地、造型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以彰顯身份地位。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有“紅羅覆斗帳,四角垂香囊”,帷帳四角還有掛香囊,像這種講究的“蚊帳”只有貴族才會有資格享用。

袁枚有詩曰:“白鳥(即蚊子)秋何急,營營若有尋。貪官衰世態,刺客暮年心。附煖還依帳,愁寒更苦吟。憐他小蟲豸,也有去來今。” 一語多意,輕描淡寫中寫出了用蚊帳來躲蚊子的方法。

“怕君撩亂錦窗中,十軸輕綃圍夜玉”(唐·常楚老《江上蚊子》)。蚊帳在當時,已是重要的避蚊措施。不過,詩中的“錦窗”、“輕綃”顯然不是百姓用品,更像是大戶豪門的陳設,後來加以改進,才簡化到蚊帳。

唐元稹詩云:“蚊幌香汗溼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 “蚊廚”就是指蚊帳。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掛香囊】

掛香囊是古代人的習慣之一,香囊的功效也是不一樣的。寧神靜氣、助眠、作為定情信物等等。

其中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被認為是有驅蚊蟲的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將驅蚊功效的藥材縫製其中,認為香囊可以「除蚊抑臭辟邪」。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滅蚊缸】

沒有蚊帳的人家,會使用青蛙製作的“滅蚊器”。準備一個盛著水和石頭的大缸,在缸裡養一些青蛙,蚊子愛陰涼,一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驅蚊草】

還有在房前屋後栽種一些防蚊蟲的植物,像楝樹和鳳仙花,雖然沒有香氣,但它們分泌的苦楝素,是一種天然殺蟲劑。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煙燻法】

古代驅蚊最普遍的做法是煙燻法,東南亞國家燃點制乾的檸檬香茅燻屋,而澳洲的土著則用當地特產尤加利。古印度將傳統草藥苦楝葉曬乾後焚燒,作為薰香以驅蚊。

常被中國古人用來焚燒驅蚊的植物,就是很早用於“闢疫”的菊科植物艾草,詩人陸游在《燻蚊效宛陵先生體》寫道:“澤國故多蚊,乘夜籲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詩中描述用扇子無法徹底驅蚊,只好“燔艾”,就是燃燒艾草來驅蚊。

在宋代用焚燒艾草驅蚊的方法很流行,梅堯臣在《和江鄰幾景德寺避暑》一詩中也有提及:“屋頭朝爨作飲食,枕底夕艾驅蚊蟲。”將艾草曬成幹狀點燃,散發出的艾草味,是蚊蟲所不喜歡,因此達到驅蟲驅蚊的效果。

明朝方孝孺的《蚊對》記載:“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鬱,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是舊時常見的圖景。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深受蚊子襲擊之害,運用他採風得來的社會經驗,濃縮成一首《驅蚊歌》:“爐中蒼朮雜煙荊,拉雜烘之煙飛騰。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其中提到煙燻的方法,是舊時的主要對付蚊子的手段。古人有“燃火繩”法,即把蒿草、艾草編織成草繩溼潤後點燃,發出的濃煙可以驅蚊;富貴人家有燻爐,既可芳香室內空氣又可驅蚊。其中還倡導人們利用蚊子的天敵蝙蝠來除蚊。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明佚名繪編《補遺雷公炮製便覽》中“炮製莽草”圖

【點蚊香】

中國古代蚊香的發明大抵與其燒香祭祀的習俗有關。

大約從漢代開始有真正的燒香。史籍記載,漢代有通過焚燒“月至香”以“避疫”的記載。燒香已從“與神明溝通”到“避疫”,香隨材質的變化,功能也在擴大,發展到驅蚊滅蚊的作用。

宋代古籍《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算是較早的蚊香,其形態為有芯的棒香。

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中記載有專門製作蚊香的作坊,宋人制作的蚊香被叫做“蚊煙”。

宋人華嶽有詩《苦蚊》:“四壁人聲絕,榻下蚊煙滅”。

陳藻《樂軒集》中有“野店蚊煙接,官途松吹長”。可見,蚊煙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日用品。

宋時製作蚊香的主要材料是艾草、雄黃和浮萍,到明清時期蚊香的材料不斷增加,開始使用香藥阿魏、羌活、川芎、樟腦等。

明代蚊香的樣式也多了起來,有印香蚊香、丸香蚊香、塗抹的蚊香粉。明代大型方書《普濟方》記載了很多驅蚊蟲的偏方。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蚊子燈】

《金瓶梅》中記錄了一種叫“蚊子燈”的滅蚊燈,目前可見的實物滅蚊燈出現在明朝。

古人的滅蚊燈專門吊於蚊帳內,燈盞的側面開有一扇小窗。當燈捻被點燃後,有氣流從小窗迅速流入,蚊帳內的蚊蟲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燈盞內。

宋代歐陽修在《憎蚊》詩句說“燻簷苦煙埃,燎壁疲照燭”,明顯提到了用光來吸引蚊蟲,直到現在,這招依然在用。

古代人支帳幔竟然是為了幹這種事!

銅吸蚊燈

看了這麼多,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