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中小賣家還有別的路走嗎?

B “亞馬遜”強勢話語權從何而來

這些令寧波賣家“不高興”的事,會讓他們就此從亞馬遜平臺撤出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正如業內人士所說:“在跨境電商業界,亞馬遜已經是一個市場前景廣闊、利潤率高、且物流配送服務最齊全的平臺了。”

更有電商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知道亞馬遜存在的“坑”,但礙於仍在與它合作,所以無法以官方身份透露更多細節。在他看來,即便是遇上了小概率的“不高興”,寧波賣家還是得為了“市場”迎頭而上。

去年8月,亞馬遜全球開店寧波跨境電商園正式啟動。這也是繼杭州、廈門之後,該平臺在中國落戶的第三個電商園。開園以來,亞馬遜全球開店在寧波時常組織對接活動、培訓服務,電商參與熱情水漲船高。去年年底的“賣家峰會”,更是讓會展中心門口排出了人山人海的長隊。

同時,借力於亞馬遜跨境電商,實現品牌出海的例子正鮮活地擺在眼前。寧波的樂歌股份是Amazon Business上的品牌大戶,其“十五年磨一劍”,最終成為IPO人體工學第一股的案例令人津津樂道;前不久,嘉興一家小微企業生產的、看似平淡無奇的“Orolay”羽絨服,竟能通過亞馬遜成為紐約上東區的“爆款”。

由此可見,對中國廣大中小賣家來說,亞馬遜是一條有望通往“高利潤率、品牌出海”的康莊大道。然而,當一個平臺強勢到足以讓客戶非依賴它不可時,也就有了“漫天要價”的可能。國內的電商,關於“天貓、美團、滴滴”抽成太高的聲音不絕如縷;海外的跨境電商,覺得“亞馬遜”擁有強勢的話語權也就不稀奇了。

陳維感覺到,這兩年的亞馬遜,勢頭越來越像沃爾瑪、Costco等大型商超了:“客人之所以在亞馬遜上下單,不是因為信賴你的品牌而去買,而是衝著亞馬遜的機制與排名。”什麼意思?就和搜索引擎的顯示結果會按照“競價排名”一樣,中國賣家若是想讓listing的曝光率提升,就不得不砸下血本。而亞馬遜等平臺,則是這場競價遊戲的規則制定者。

“按照最近的規則,一個點擊數——還不包括轉化率,都可能需要投入2美元或是4美元。這種需要大量投入的准入門檻,意味著頂層優勢集聚,新賣家會越來越難出頭。”陳維分析道。

不少傳統外貿企業,正是因為考慮到前期投入的力度,才放棄對亞馬遜的佈局。博聞進出口的總經理鄔軍聽曾有過涉足跨境電商的打算,但在聽了朋友的經歷後,便意識到“這筆錢,是我們一家中小企業無法承受的”。

有趣的是,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補充道,亞馬遜為自營業務導流的行為,很可能與它和沃爾瑪、Costco等大型商超的競爭有關。去年,英美國家不少傳統零售商超,都在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衝擊下宣告了破產;同時,沃爾瑪也在和數十家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以跟上電商的步伐。國外市場的“風雲爭霸”,也值得加入背景板。

C 跨境出海,可從垂直行業突圍

難道說,寧波賣家的跨境電商、品牌出海之路,就只有看亞馬遜吃飯這一條路了嗎?

答案並不悲觀。“在國內,大家一提電商就想到淘寶京東,其他的自建平臺則會被認為不靠譜、得不到流量;而在美國不一樣,一些細分行業的採購商、渠道商相比較亞馬遜,同樣會信賴垂直的網站。”一位業內人士說。

兩週前,中美工業裝備跨境電商平臺拓拉思(TOOLOTS),在鄞州區電商協會會員之家開了一場研討會。拓拉思供應商發展部總監雷章祥的介紹,讓不少企業打開了一扇垂直行業跨境電商“M2U”模式的大門。

“其實,我們一開始就希望中國的工廠,以自主品牌直接面對美國市場。”雷章祥介紹道,“拓拉思和亞馬遜等第三方的區別在於,我們提供的是倉儲、銷售、推廣、服務、售後等全方位的服務,並與生產型企業共享銷售後的成果。”

雷章祥認為,國內許多傳統制造企業,一直走的都是OEM路線,利潤率10%左右;而一旦走跨境電商,省去中間環節,直面消費終端,將會是很大一筆收入:“比如,北侖有一家企業做的是玻璃鋼冷卻設備,一臺10噸的裝備,國內零售價是2000元,可同類產品在美國當地,市場價可以高達2500美元!換句話說,只要賣兩臺,就能回本了。”

不過,讓傳統企業一下子從“製造思維”轉變為“零售思維”,總會面臨巨大的難題:究竟什麼產品才適銷對路?把貨賣給誰?倉儲物流和售後服務怎麼辦?這時,拓拉思的模式,便是“利用多年來在美國3萬餘家B端企業客戶的積累,再加上海外倉資源,以及專業的美國市場調研和售後保障”,來解決這些困境。

雷章祥介紹道,現在拓拉思平臺上已有200餘家寧波的工業裝備企業入駐,按照寧波本地發達的製造基礎,未來還有更多合作的空間。

無獨有偶,寧波萬寶隆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章維兒,最近也和美國的渠道商一起,合夥建立了一個五金工具行業的垂直電商平臺。在他們自建的ToolVotes網站上,已經集聚了上千個類目的工廠商品,還能看到外商“購物體驗很棒”“總是有最好的價格”的評論。

“我們以在自己的官網上銷售為主,在亞馬遜的銷售為輔。美國的官網,主要交給美國的合作商打理,這位合作商在五金工具行業有多年的採購經驗,知道產品可以賣給誰、怎樣才能賣得好。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直接通過我們在美國的海外倉,發貨至美國消費者手裡。”章維兒說。

“自建垂直平臺”+“海外渠道商”,不正是一條亞馬遜以外的路線嗎?

“跨境電商確實是一條有希望的通路,看企業怎麼去突破了。我們認為,製造企業可以一邊保持原有的OEM模式,以維持公司的運營,一邊‘多條腿走路’,尋求不同的第三方平臺進行合作。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核心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上。”雷章祥說。

願每一位寧波賣家,都可以高高興興地跨境出海。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趙新、陳維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