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酒”則安》獲全國安全教育徵文中學組一等獎

授“酒”則安

淮北市相山區西園中學 七年級(12班)高景南

《授“酒”則安》獲全國安全教育徵文中學組一等獎

微風徐徐吹向河灘,流水、石橋、垂柳,還有河上成群的鴨子悠然自得,樹梢上三三兩兩的燕子嫣然清唱,一副美麗的圖畫,安逸、輕鬆、愜意。

一位少年躺在河邊的草灘上,面色紅潤,一身棒球服,腳底是一雙籃球鞋,黑麵紅幫,很是好看。手裡握著一部手機。他好像睡著了。嗯!手機沒有關,上面不停地閃動著各類安全提示信息。

突然,不遠處傳來腳步聲。哦,是兩個年輕人,身穿灰色粗布長衫,夾著幾本線裝書,額頭飽滿,頭髮向後梳著。咦,怎麼還扎著大辮子!

“我怎麼跑到清朝來了?”他睜開了眼睛,看了看手機,又向走近的腳步聲望去,下了一大跳。

他沒敢站起來,先看看了自己,沒有受傷,也沒有被綁起來。定了定神,起身走向“辮子兄”,一抱拳:“二位大哥好,當今萬歲爺是……”

那兩個“辮子兄”也被嚇的不清,連連後退。等緩過神來,發現他也不是什麼妖怪,也就還了禮,朝紫禁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回答“是乾隆爺!”

“唉,還算老天有眼,沒讓我攤到那戰火紛飛的八國聯軍入侵時代。”他暗自慶幸,“咱這是哪啊?”

“那就是四九城!”他們朝不遠的地方指了指。

……

走了二十多分鐘,他終於進了城。“康乾盛世”,真是名不虛傳——一派繁華的景象,街市上的人絡繹不絕,趕考的、做買賣的,就連內城河上搖櫓的船伕也紅光滿面,搖地挾勢帶風。

不知怎的,滿街的人突然排成兩排,讓出一條道。原來是個大官,要進宮面見皇上。

“嗨,我還沒見過皇帝呢,不如就跟著去見見場面”他得意的跟了上去。

“上朝!”不知走了多長路,終於來到了皇宮。乾隆端坐在龍椅上,雖年過六十,卻沒有一絲頹廢之樣,鶴髮童顏。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正待乾隆發話,一官大步上前,手舉奏摺“臣參見皇上。近日來,雲貴地震頻發,民眾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望陛下減輕賦稅,下撥救災糧物,救民與水火!”

“地震?咦,我剛從“安全教育平臺”上看到減災防災知識。如果把這些都告訴皇上,那我豈不是就……”,他忙從暗處衝了出來,“小民參見皇上!”

群臣都吃驚的看著他,還是侍衛們反應得快,直奔他去“何人如此大膽,竟敢擅闖皇宮?”

“闖入皇宮本無人知曉已是萬幸,居然還敢跳出來找死!”他恨不得把扇自己兩耳光,眼珠子一轉,“小民有一見,望皇上恩准。”

乾隆不愧一代明君,喝退侍衛,“你且說來聽聽,先恕你無罪。”

他慌忙展開“口水神功”,如同口袋倒黃豆,滔滔不絕:“才聽這位大人上奏,說雲貴地區地震頻發。小民深感悲痛,吾有一器,曰‘手機’。此中有安全教育平臺。其若騰龍般神通,中有視頻,甚多。若以執掌點開,則出圖解多矣,遇險逃生之法,以其中識而操之,必可脫險。如若火,則掩鼻口而逃之。若水洪,則應轉而逃之,不若守之以屋,徑直向前。此間天災害民不淺。望皇上不計前嫌,聽小民之敝見。”

十全老人聽罷,微捻鬍鬚,似做思考之狀。少年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這老頭不中意,砍了他的頭。

“朕思之,覺汝之意極好。命汝為都察院巡按御史,巡按雲貴。兼國子監祭酒,教任太學生。”

……

次日,少年酒祭穿上皇上御賜的官袍,滿面春風,來到了國子監。不愧是國家的教育機關重地,比起皇宮又是一番景象。幾幢樸素卻又不失威嚴的教學樓,上面刻著孔子、老子等大思想家的名言,還有乾隆親筆題字。在松柏映襯下,如同花園,卻比花園更多了幾分思想。

“吾今日來於國子監,以酒祭之份。教以遇險而避之法,是以‘安全’。爾等往而讀‘四書五經’,其乃治國修身成才之大器也。若遇險,其必無用。今日教之,望諸位以身為重,才次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諒之心於父母矣!”

見諸生表情深沉,作沉思狀,想必為此少年酒祭點化。此時,酒祭又滔滔不絕“遇地震,勿慌,此乃大忌,勿跳樓。以樓梯下之,切記莫擁擠,齊而快之。勿躲於建築之下,應逃于田野、空地。以避巨物擊首而護頭。遇火,應先觸門。若適溫,則開門逃之;若灼,則勿開,尋其通道而逃之,並以溼物掩口鼻,亦快於逃。而遇雹,勿出之,避于堅物內;若外而遇雹,則就近而避之……”

一日,翰林院遇火,諸生按少年酒祭之法,速逃之,無一人亡。“此酒祭雖少,真吾之師矣!”

乾隆聞此,贊曰“卿乃我大清之幸,黎民百姓之福矣!”即遣巡按雲貴,救災扶民。未想路途艱辛,顛簸之餘,少年御史於途深睡……

人呢?官服呢?隨從呢?手機還在,原是一場夢而已!

酒祭授安全之道,故以《授‘酒’則安》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