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不經意間,來到長安縣一個廢棄快二十年的老村。

村裡沒有一個人,靜悄悄的,只剩下空蕩蕩的街道,還有那錯落有致的院落在歲月中寂靜凋零。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踏上這熟悉的土路,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許多年前,長安縣大多數村子裡都是這樣的土路。走在這路上,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很踏實,明明知道下雨天的時候,村裡的道路依然會泥濘,乾旱的時候仍然會塵土飛揚。或許是因為,童年的記憶與這土路分不開,祖祖輩輩都走在這樣的路上吧。

抬頭望去,街道兩邊頹然的房屋搖搖欲墜。在村裡人遷出,村莊徹底廢棄之後,只剩下這些房屋夾持在道路兩邊,它們沒有腳,挪不動步伐,只能在一年年的狂風、暴雨、大雪中一點點剝蝕、傾倒。

曾經熱鬧的街道寂寞了,曾經人氣十足的院落空曠了,只有樹木和荒草陪伴著。

走在村子裡,一座座老門,最讓人心動。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一座院落的修建,門往往往是最後完工的,門也是挺立到最後的,任由一切的一切倒塌,孤零零的門依然會在風雨中堅守。

人的一生,要走進許多的"門",也要走出許多的"門",有的門讓人忐忑,有的門讓人興奮,唯有家門是最重要的。這個村子裡每家每戶的門都不一樣,即使是最簡陋的門,也是家裡人外出歸來,遠遠看到的時候,最感親切的地方。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門就像一把鎖子,鎖住了院落,也守護著院落。沒有人的院落難免頹敗,門仍然會堅守自己的職責。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灰瓦、土牆、磚基組成的門樓,歲月將門上的油漆揭去,卻染上了深深的紅褐色。灰瓦上爬滿藤蘿,土牆上的土坯一點點在風雨中剝離。

詩意,就在這裡。記憶,更在這裡,一生揮之不去。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門口的石頭,曾經是河道里的頑石,放在這裡,就成了門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把鎖子,鎖住了世界,卻鎖不住時光。鎖子所依託的門,它的身後,藏著一個家的回憶。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大門緊閉,門上的鐵鎖已經不知去向,用生鏽的鐵絲勾連著,怕人闖入。然而,門上破掉的一塊木板,卻透露出了門的無力感,也顯示出主家不會再回來居住了。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這個門的上半部分是黑漆,下半部分的漆已經脫落許久了。這或許是年頭久了,或許是在院落興盛時,在人來人往之中一次次開合,逐漸形成的。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紅瓦紅磚的門樓完好,門卻已經洞開了半邊。然而,隨著主家的離去,門也沒人進出了,門口的小樹任由雨水的滋潤瘋漲,枝葉已經把大半個門掩住了,剛好擋住了半邊門的空缺。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門依靠在紅牆上,似乎還在堅守自己的責任。門上風吹日曬的痕跡顯出了門的無奈,每一滴雨、每一縷風都在讓這個門不斷的朽壞。

看著這個門,不由得讓人憂傷起來,一代代的人,或許也如同這個門一樣,抵不住歲月的一點一滴,最終將化作塵土而還給大地。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門樓後半部分已經榻了,露出了破敗的椽木。門,不知是主家卸掉帶走了,還是讓其它不可想象的力量扯掉了。

無論如何,從這失去的門向裡面望去,是荒草密集的院子。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從瘦細的門檻能看出當年進進出出的熱鬧,從門裡面磚砌的神龕能看出當年這個院落的何其嚴正。現在,一切都隨著時光逝去了。

門沒有了。門樓頂上以前是什麼樣的,已經看不見了,然而,上面殘存的稜角牙子讓人大為吃驚,這是唐代的建築風格,在長安縣許多唐代古塔上很容易就能看到。這是怎麼一代代流傳下來的?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門沒有了,幽深的門道里,還有一個小小的神龕。

村莊廢棄了,村子照樣在無聲的講述著過去的歲月。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長安縣的老門,長安縣的老村子,不張揚,卻不乏親切,也彰顯了長安縣人的勤謹。

終南山下的這個村子,成了活化石

這是長安縣的一個普通的村落。可能是近二十年前,村裡人逐漸遷居到神禾原下的河邊,另外建起了新的家園,遺棄了原上整個老村。

村落的廢棄,讓時光似乎定格了,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年前的村落活化石。

在這個村子的南面,機器轟鳴、工人繁忙,嶄新的柏油路邊有新修的房子。那是為了旅遊。

不必質疑這些開發者,他們有他們的審美。不過他們在無形中破壞著什麼,他們心裡沒有一個完整的村子生活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