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宽:书画界不应有“官本位”

宋世宽:书画界不应有“官本位”

“官本位”意识,在我们的各种组织里普遍存在,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组织,都存在组织里有个“领头人”,这个“领头人”,似乎就有着“官本”的影子或者说本身就是“官”,那么,既然是官,当然就有“官”的正常本性思想存在,自然就产生了“官本位”。在这些组织里,往往又分“正”与“负”以及主任、秘书、常务理事等等。

通常,“官本位”意识在政府部门的官方颇为凸显,可谓等级(级别)森严。虽然我们已经解放了七十多年并已经改革开放了四十年,然而,封建残余思想意识形态并没有完全根除,其中,“官本位”最为明显,似乎在整个国民中根深蒂固(发达地区可能相对好些)。

““官本位”意识,或多或少影响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名利”场所更为突出,比如书画界,艺术本是修身的清净之地,然而有了“头衔”便产生了“官本位,” 虽然拥有含“理事”以上的“头衔”和国家书画院正、副院长等等以及省以下各级“书画官”,即便有些不能与“行政级别”相提并论(如市县一级),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官”,要不然,好些为何拼死拼活也要争呢?!(往上的诱惑更大)当拥有这“一官半职”之后(省级以上),他们的“艺术价值”就会因此“变质”,在市场上卖出高价。

书画界“头衔”的“官本位”意识,已经影响左右了艺术风向甚至产生诸如走穴等腐败问题。而事实上,这些“头衔”好些与本身的艺术水平不能成正比,换句话说,“头衔”并非因自身专业素质而获得或者说与水平毫不相干。

“官本位”意识,有多种现象可窥出,一方面表现在平时交往的口头称呼上,如前段时间我去外地,在某县的书画微信群里,忽然发现好些同道称呼某主席,有相互称呼对方主席的(应该有些是副主席一大帮吧),但给人的感觉似乎都是“正”的,无法判别到底谁“正”谁“副”,要是在公共场所叫出,人家还以为这个县的书画主席“超编”。我在想,为何前面不带“副”字叫出“某副主席”呢?但一想,能叫出来吗?那多别扭啊!一个县级的书画协会主席叫得起鸡皮疙瘩。我仔细看了对方聊天的语气,大都有溜须拍马之嫌。有人说,称呼“头衔”是尊重他人。实际上,尊重他人也并非一定要叫出“头衔”才能体现,这哪是尊重啊,分明就是“官本位”意识下的献媚俗称。

““官本位”意识下的另一个现象---艺术市场不看艺术水平而直接冲着“头衔”来购买其作品。这就是严重被“官本位”意识扭曲的“霉涩”心理,它是对艺术价值客观公正的抹杀,这种现象无疑将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书画界的乱象以及腐败,这就是“官本位”意识造成的最终恶果。

显然,书画一旦沾上“官本位”,那是艺术的悲哀与不幸。去掉“官本位”,艺术才纯洁,也才能达到艺术高度。其实,“官本位”对于任何领域来说有一百害而无一利。在任何学术面前,理应以“学识是大”而不是“唯官是大”。艺术不应有“官本位”或少些“官本位”,这样才能促使艺术品位的提高,也才是真正的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书画界也才能还原于她本来的净土,书画事业的繁荣也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宋世宽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