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的心也就是金剛性,金剛性也就是金剛般若,這麼理解就通透了

金剛的心也就是金剛性,金剛性也就是金剛般若,這麼理解就通透了

怎麼叫法不孤起呢?這個佛法,必須要有人請法,才能說法;要沒有人請法呢,這個法就不容易說的。有人請法,就是有人要求講某一部經,這叫請法。那麼法不孤起也就是這個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這個境界才能生出這個法來。道不虛行,這個道不會空走的。遇緣則應,有緣就應;就應付這個緣。這叫道不虛行,遇緣則應。

「金剛」:甚麼叫「金剛」呢?怎麼又「金剛般若波羅蜜」?甚麼叫金剛呢?我告訴你,就是那個金剛心。金剛的心也就是那個金剛性,也就是那個金剛的般若。金剛的心也就是金剛性;金剛性也就是金剛般若。說出來這麼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一個。為甚麼要說這麼多名呢?你不知道這一個,知道那一個;你不知道那個,就知道這個;你那個、這個都不知道,你又知道這個般若。所以多舉出幾個名字來,你張三也就是那個張和,也就是那個張老三。這麼說好幾個名字,你就認識他。這金剛也這樣子。那麼金剛怎麼說是自性呢?我們這個自性,是永遠不壞的。我們這個金剛自性也就是金剛心,金剛心也永遠不壞的。我們這個金剛般若,就是實相般若。這實相的般若也是永遠都不壞的,永遠存在。所以這一部經的名字,這「金剛」是個比喻;「般若波羅蜜」是法,這一部經就是法喻為名。在七種立題裡邊就是法喻為名:以金剛來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麼這個講法固然是對,可是不如我說它是金剛心、金剛性、金剛般若。這個般若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心也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性也就是金剛,不用比喻。這個就是甚麼呢?金剛,不要比喻,比較直接了當。這個講法,是很少人這麼講的。可以說是這樣,一般的法師,要是對金剛般若波羅蜜沒有認識的,都不這樣講。怎麼樣講呢?都作為法喻為名。我現在,是不是不以法喻為名?不是,也是用法喻為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個,這個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個。分而言之,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剛經》。所以普通中國人叫它叫《金剛經》,沒有般若波羅蜜。那麼再可以說,也就是《般若波羅蜜經》。那麼這法,我常常對你們講,應該講活了,不要把它講得死板板的。所以現在把它講成一個也可以,講成兩個也可以,甚至於講三個、講四個都可以,這沒有一定法!《金剛經》裡邊說:「無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羅蜜多!」你要把它講成死板板的,好像那個釘是釘,卯是卯,總有一定的:那就成一個不活動了。

我們講來講去,究竟「金剛」的這個意思,我還沒有明白。你講一個也好,兩個也好,三個也好;你講了這麼多個,但是我還沒明白!這怎麼辦呢?那好了,我現在再給你把它解釋解釋。金剛具足三個意思。三個意思是甚麼呢?第一個就是堅固;第二個就是光明;第三個是銳利,也可以說鋒利。甚麼叫鋒利呢?就像那個刀刃,非常鋒利,非常快,切金斷玉,削鐵如泥:這都是金剛。削鐵如泥,砍到鐵上,就好像砍到那個泥上一樣,一點也不能擋得住它。金剛的體,是堅固的,金剛本體是堅固的,不壞的。它不可能為一切所壞,它壞一切所不能壞的;壞一切所不能壞的,就是甚麼呢?摧伏天魔,制諸外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