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其所使用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哲學上我們可以將各種不同方式的思維,根據它們的認識水平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即唯象思維、抽象思維和系統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這些不同層次的思維,我們又可以形象地將它們稱作點狀思維、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

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點狀思維

點狀思維是人類在其認識的早期所使用的一種思維方式。這是一種比較幼稚和初級的思維,同時也是一種下意識的非理性思維。這種思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模仿,即點對點的思維。在這一階段,人類的認識處於就事論事的水平。此時,人類既不能發現各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由此及彼;更不會進行邏輯推理,做到舉一反三。在這一認識階段,人類只有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信念,就是“模仿自然就可以重現自然”。

比如,原始人這一次狩獵獲得了成功,他們希望下一次狩獵時也能夠獲得同樣的成功。於是,他們就將這一次狩獵成功的場景描繪下來,並在該場景前模仿當時狩獵的動作舉行魔法儀式。通過這個例子,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人類思維的萌芽,人類的認識是從模仿開始的;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這種思維的幼稚與不成熟。這種思維方式使人類的認識受到了具體事件的束縛,是一種被動的認識,處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是人類認識發展過程中的縮影,人類早期的點狀思維與人在嬰幼兒時期的思維非常相像,甚至有些成年人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仍處於同等的認識水平,留有點狀思維的痕跡。下面我們列舉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例子,這些例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熟視無睹或將之歸結為其他理所當然的原因,但通過分析我們看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認識水平仍處於點狀思維的模仿階段。儘管點狀思維無論是對具體的人,還是對人類認識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其認識的侷限性也是不容置疑的。這種原始的思維方式往往導致了在現實世界的失敗。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要將其思維進一步地向前推進和發展,使之進入更高的階段。

比如,小孩用手觸摸亮著的燈泡時被燙了,於是,今後只要遇到發光的東西就不敢再觸摸了。這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實際上,該小孩既沒有溫度的概念,不知道爐子等其他不亮的東西同樣是會燙人的,也不知道亮著的燈泡會燙人的原因是什麼,只是就事論事地認為既然亮著的燈泡曾經燙過他,那麼其他發光的物體也必然是燙手的。這種樸素的認識與其說是思維,還不如說是記憶與聯想更為貼切,然而這確實是人類向思維所邁出的第一步,由此產生了具有因果關係的意識與萌芽。

又比如,當股市連續上漲時,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股市還會繼續上漲,而實際上連續上漲的股市正在聚集風險,此時非但不是買進的時機,反而應該擇機離場。看到了股市連續上漲和別人賺錢,就認為此時自己進場也同樣會賺錢。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典型的點狀思維,他們並不知道股市上漲與下跌的原因,只是單純地模仿別人和追逐股市的起伏。

有一種古老的智力遊戲,該遊戲是將一枚硬幣放在手中,讓對方猜硬幣在哪個手裡。如果看到持幣人在第一次將硬幣放在右手,點狀思維的人就會在第2次仍猜右手,因為他認為既然第一次將硬幣放在右手,那麼第2次還會在右手。當然,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的,但凡聰明的人都會在第2次將硬幣放在左手,所以具有點狀思維的人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根據實驗,黑猩猩和5歲以下的幼兒在做這類遊戲時,往往會猜上一次出硬幣的手;而對於5歲以上的兒童在幾次失敗之後,會使其思維產生飛躍,猜上一次沒有出硬幣的手。

根據巴甫洛夫的理論,所謂點狀思維,實際上只是動物生理上的條件反射。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否持有點狀思維,是動物思維與人類思維的分水嶺,只有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才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

有一種大家已經熟視無睹的民間習俗,也屬於模仿階段的點狀思維。這類習俗就是祝福和詛咒。這是由遠古時代的點狀思維沿襲至今的一種習俗,是“模仿自然就可以重現自然”的翻版。

在現代社會,趕時髦是非常流行的,這些趕時髦的人往往是那些具有從眾心理、頭腦簡單和缺乏自我意識的人。當然,之所以如此描述點狀思維,並不是要一味地否定這種思維方式,只是希望澄清這種思維方式在認識中的地位、作用和侷限性。因為,模仿既是思維的開始,也是思維貧乏的標誌。

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是單向思維、簡單思維和極端思維,這種思維與點狀思維相比,將人類的認識極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比如,線性思維是建立在概念和邏輯之上的推理,而點狀思維則只是基於對具體事件和現象的模仿。不過,線性思維也有侷限性:

認為局部之和等於整體,否認質變的存在;往往只考慮影響事物的某一個因素並將該因素對事件的影響絕對化,是一種理想狀態的思維。

線性思維認為世界是本體的,認為整體的性質可以由局部的性質予以說明。如古希臘時期提出的原子論,就是典型的線性思維。此外,線性思維要麼將影響事件發生的其他因素忽略不計,要麼就認為其他因素與其所認識的因素是從屬關係。所以,線性思維的特點是孤立、連續和靜態的。正是由於這些特點,線性思維比較簡單和易於掌握,然而卻會導致追求絕對的因果關係、一根筋地思考問題以及形成宿命論和目的論等典型的形而上學式的思維模式。

比如,具有線性思維的人在買賣股票時,並不是像持點狀思維的人那樣盲目跟風,而是依據其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教條地買賣股票。在多數情況下這是有用的,因為書中的知識畢竟是前人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然而,一旦遇到新的特殊情況時,教條式地買賣股票就難免會失敗。因為,影響股市波動的實際因素,比人們總結的教條要多得多,而且各種因素影響股價漲落的權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又比如,學校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視為教育的唯一目標,卻忽視了教育的本來目的,即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並使學生在德、智、體三個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實際上,雖然學生的確應該認真學習,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好文化課只是使其茁壯成長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因為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一個人的心理應該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地成熟起來,但如果我們只重視學習,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有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如果一個人有了心理疾病,縱使其能力再出色,仍然無法正常地工作與生活。

再比如,在現代生活中有很多人一切向錢看,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實際上,人們在生活中所要滿足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如需要安全感、親情和受教育等。雖然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上述需求,但這些需求並不是光靠錢就可以永久得到的,而且有些東西是錢買不來的。根據統計,凡沒有財經知識和足夠心理準備的人,在獲得意外之財後(如中了彩票),一般在三年內便會陷入破產的境地,重新回到其原有的生活狀態。這說明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當面對問題時,如果只考慮一個因素,只能以一個固定不變的角度看問題,只會用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只預見到一種解決問題的結果,這些都屬於線性思維。然而,現實世界並不是理想的,而是一個非線性的有機系統,在這個有機系統內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

線性思維好比是數學中的自然數,在實際的生活中僅使用整數的四則運算是不夠的。所以,線性思維實質上是一種簡化了的思維,是由點狀思維到非線性思維的一種過渡思維。因此,無論是具體的個人,還是作為整體的人類,都不應該把思維停留在線性思維的階段。線性思維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很大的侷限性。

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非線性思維

非線性思維是雙向思維、系統思維和綜合思維。這種思維所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注重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隻考慮單一的因素和簡單的結果。非線性思維比線性思維更符合實際,屬於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其特點是系統、不連續和動態的。

比如,凡稍微具有一些股票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價漲量增,則股票還會進一步上漲,說明買股票的人多了。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一定如此。因為,股票的上漲至少還有另外一種因素即莊家的拉抬,而莊家在拉抬股價的時候往往會鎖定其已收集的股票,表現為價漲量縮。因此,真正具有實戰經驗的股民都知道,當股票在高位放量進行大換手時,就應該趕緊賣出股票。如果此時仍固守線性思維的模式,依據書中的教條,認為價漲量增說明現在正買盤高漲,於是不顧一切地買進股票,最終會被莊家在高位套牢。對於具有非線性思維的人來說,價漲量增只是股票上漲的基本原理之一,而實際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考慮到莊家的因素,底部放量是進貨的信號,而高位放量則是出貨的信號。此外,莊家在進貨和出貨時,為了隱蔽其真實意圖,往往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會採取逐步吸貨和分段出貨。如果教條地等待莊家放量,則仍屬於線性思維,從而錯過了買進或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非線性思維與線性思維相比,並不是簡單地多考慮一些影響事件發生的因素,而是一種具有多方面考慮的動態思維模式。非線性思維是將認識對象和認識主體作為一個統一的有機系統來加以研究和認識的,而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認識模式。比如,我們剛才列舉的出左右手的智力遊戲,持點狀思維的人只會跟著對方走,仍猜上一次握有硬幣的手,因為該類思維處於模仿階段;持線性思維的人會依據自己的水平和心理來猜測對方,卻不考慮對手的實際情況,因為該類思維是靜態和孤立的;而具有非線性思維的人則會根據對手的思維水平及其變化來不斷地確定和調整自己的選擇策略,把自己的智力和對手的智力作為一個不斷變化著的有機系統加以研究和認識,讓自己的智力始終保持在只比對方高一階的水平上。因為,不同對手的水平,以及同一對手在不同階段的水平,是不一樣的。而且,只有僅比對方的認識水平高一階,才能使自己在這一遊戲中立於不敗之地。這種動態和系統的思維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因為決定結果的各種因素都是動態變化和有機聯繫的。猜左右手的例子雖然比較簡單,但卻非常典型。具有從眾心理、固執己見或掩耳盜鈴行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在少數的。

又比如,根據線性思維,人們把物質和空間作為兩個不同的概念對立起來,並由此得出了兩個錯誤的推論。

推論1:物質的性質是由基本粒子的性質機械地疊加形成的,局部比整體更本質。

推論2:物質可以被無限地分割,其特性並不會因此而改變,物質與空間的對立(即差異)是絕對的。

上述這兩個推論在持經典物理觀念的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它們均已被現代物理學所否定。根據非線性思維,當物質劃分到亞原子層次,即劃分到原子核內部時,空間和物質的差異變小了,空間和物質作為自然界的兩種不同的存在狀態,在微觀尺度更多地表現出了它們的整體性,即表現為兩者的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所以,物質並不是無限可分的,當物質細分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失去粒子的實體性而與空間相融合,使空間(水)和物質(米)融為一體(粥)。當物質與空間的差異隨著物質的被分割而變為零時,則該物質就無法被進一步分割了。因為,該物質已經沒有可被分割的東西了,已經成為空間的一部分,由封閉體系轉變為離散的量子。比如,當冰被切割至水分子大小時,冰已融化為水,沒有被切割的意義了。作為封閉體系,物質的性質是由於離散的空間內部,相互作用的非連續性所湧現出的系統特徵。這一整體的特性,是原來離散的量子所不具備的。

人類認識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思維


此外,非線性思維還是一種雙向和可逆的思維。比如,以太作為空間介質曾在物理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由於線性思維的侷限和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否定結果而被放棄了。實際上,該實驗所否定的並不是作為空間的以太本身,而只是否定了人們強加給以太的機械性質

。對此,我們可以採取逆向思維。我們並不事先設定以太的性質,而是以此為契機,看看以太究竟應具備哪些性質,才能夠滿足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以及其他的相關實驗。

雖然,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將以太從其理論中清除了出去。然而,作為物質形態的對立面——空間,畢竟不是單純承載物體的框架,即並不是虛無的。稍後,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對空間賦予了場的概念。根據量子力學,人們又進一步發現,空間充滿著不連續的介質,空間是有能量的,從而將場的概念擴展到了微觀世界。在微觀尺度,空間不僅不是平直的,而且還是量子化的,處於離散的狀態。類似布朗運動,微觀粒子的“靜止”狀態是量子碰撞不對稱性最小時的狀態,是運動和變速的。

早在19世紀,布朗發現細小的花粉顆粒在水中呈現出一種隨機的無序運動。這是因為花粉的體積比較小,使水分子對花粉的碰撞在各個方向上是不對稱的,由此證明了水分子的存在和水的不連續性。作為類比,微觀粒子的波動性,也表明了空間量子(以太)的存在和空間(場)的不連續性。場和以太在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前者僅只是後者的集合。場和以太都是相對於物質形態而具有真實物理含義的空間概念;場和以太都是以光速運動和傳播的;場和以太在微觀的尺度內都是以量子的形式存在的,是不連續的。由於線性思維,人類在認識空間的問題上走了不少彎路,直到幾十年之後才又使認識重新回到了真實物理空間的景觀。

“囚徒的困惑”就是一個互為因果關係的例子。甲乙兩個縱火嫌疑犯,被分別關押。如果兩人 都承認縱火,被判入獄10年 ;如果一個招供而另一個拒絕承認,則招供的判5年,拒絕的被判15年;如果兩人都不招認則會被無罪釋放。實際上,這是一個對策論的問題,囚徒乙做出選擇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囚徒甲的選擇。因此,囚徒乙在做出選擇之前,首先需要判斷囚徒甲會做何種選擇。這是一個二維互動的問題。對此,線性思維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並沒有一個確定的一維答案。

非線性思維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即個體的集合不等於整體,個體的集合會湧現出新的整體效應:

比如原子核聚變會釋放能量而失去部分質量;

比如光子的聚合可以產生具有較大靜質量的基本粒子;

比如將一群烏合之眾組織起來,可以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比如只有達到一定數量的種群,才有可能得以延續;

比如只有達到一定的人口密度,才能夠具有城市的功能。

通過上述的例子,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感悟到非線性思維與線性思維的差異。線性思維注重的是孤立的個體和靜態的研究,注重事件發生的起因和結果;而非線性思維則強調的是有機的整體和互動的變化,強調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具體過程。線性思維是要建立一個靜態的理性世界,在這一世界中,各種不同的事物都處於相互對立的狀態,這是一個有序但卻呆板的世界。與此相反,非線性思維則是要建立一個動態的理論世界,在這一世界中,系統的整體超越了各種不同事物的對立,這是一個有機和演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