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科喬34歲對比:詹皇出勤不佳,喬丹生涯小年,科比最後的榮光

詹科喬34歲對比:詹皇出勤不佳,喬丹生涯小年,科比最後的榮光

隨著湖人主場負於籃網,快船又險勝騎士,湖人連晉級季後賽的理論希望都失去了,詹姆斯所在球隊連續13個賽季殺入季後賽的紀錄也正式作古。在詹姆斯34歲的賽季,我們不妨和喬丹科比同時期進行對比,看看三人長短板都是什麼。

詹姆斯

詹姆斯​的長青絕大部分得歸因於他自身良好的狀態保養,但也不可否認他處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詹姆斯進入職業生涯中後段的這幾年,剛剛好就是聯盟迎來三分熱潮的幾年。恰好熱火騎士由於波什勒夫的關係,還是三分熱潮裡最​講究空間的球隊。

於是,賽季初我就提出一個隱憂:詹姆斯在增加快攻頻率的情況下籃下數據仍然下滑,整體效率能維持住是更靠出色的中遠手感。那麼等他中遠距離出現一些起伏(畢竟不是靠這個吃飯的),陣地戰攻框還是有難度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這種擔憂並非馬後炮而論,而是湖人夏天配角建隊失敗選擇存在的必然衝突。本賽季詹姆斯真實命中率比上賽季下跌3%,最大影響自然是湖人空間糟糕造成的詹姆斯籃下出手減少,他百回合助攻數從12.1降至10.5一樣與此相關。

與其說是詹姆斯表現下滑(以及傷病影響)沒能把陣容配置並不好看的湖人帶入季後賽,倒不如說是湖人糟糕的建隊思路和運作,浪費了詹姆斯在進攻端球技面上的最大優勢。

在身邊環繞眾多射手的時候,詹姆斯仍是全聯盟最好的攻框大神和突分機器,能利用好射手隊友帶來的空間優勢,反哺他們為其輸送炮彈,希望湖人管理層能在夏天看清過去一整年的失敗決策,尋找和詹姆斯更搭調、更適合現代聯盟風格的配角隊友。

科比

客觀講,科比的整個生涯和詹姆斯、喬丹並非同一檔次的球員,但34歲的賽季恰逢科比生涯最後的高光,也就是跟腱重傷造成職業生涯毀滅的賽季,不耽誤我們做評價。

由於球風存在時代的侷限性,科比還是早些年典型的外線主攻手投籃分佈——三分產量不夠且不準,需要消化大量的中距離出手。他也因為空間問題和身體條件的差距,沒法做到詹姆斯那樣天文數字級別的籃下出手頻率和終結準心,效率註定是存在上限的,包括助攻更少也於此相關。

2012-13賽季已經34歲的科比,交出57.0%的真實命中率在其職業生涯當中已經是高光水準了,但仍與詹姆斯職業生涯58.7%的表現存在不小差距。

科比的優勢在於,他的中距離把握度更高,也更習慣在缺乏三分射手的時代頻繁去完成同位置單挑,具備無視周遭環境在陣地戰瘋狂砍分的慾望和爆發力。

喬丹

簡而言之,喬丹就是科比同類型打法的高校版,在那個整個聯盟都不投三分,空間擁堵的舊時代,他能做到更高的中距離準心,消化與科比相似的主攻球權,而且失誤更少。而且,因為時代更加久遠的關係,喬丹三分出手會比科比更少,在此基礎上要想做到更高的真實命中率,中距離把握度可想而知。

喬丹的34歲賽季恰好是第二次宣佈退役之前的1997-98賽季,率領公牛取得了第二次三連冠。這一年喬丹常規賽個人表現無疑是生涯最差的階段之一,除去奇才時期的兩年,只有1994-95這個只打了17場的玩票賽季的真實命中率比這一年更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