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還會得水痘,水痘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很多家長都知道給孩子打疫苗能防病,除了免費的一類疫苗,各種價格相差懸殊的二類疫苗讓家長們選擇時犯了難。特別是水痘疫苗,很多“過來人”的感受是“別打水痘疫苗,打了還會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打了疫苗還會得水痘,水痘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這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疫苗作用的原理是刺激接種者免疫系統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沒有一種疫苗能保證接種者免疫系統100%的應答產生抗體,特別對一些免疫功能障礙或發育不全的人群特別是幼兒。水痘疫苗也是如此,接種完一針水痘疫苗後,可能會有部分兒童沒有獲得相應的免疫力(即抗體)。

其次,即使接種了水痘疫苗,產生了針對水痘病毒的抗體,這種獲得性抗體的水平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如果不進行強化免疫接種,在接種完單劑水痘疫苗3~5年後確實還會有部分兒童出現了水痘,一般稱這種水痘病例為突破性水痘[1],其臨床特點是病情輕、病程短,但是由於其仍有傳染性,且發病較隱蔽,常常成為幼托機構、學校水痘暴發的源頭。


打了疫苗還會得水痘,水痘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既然打了水痘疫苗還會得水痘,那麼水痘疫苗就沒有必要接種了嗎?

恰恰相反,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流行病學角度來看,接種水痘都極有必要!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效益成本比(Benefit cost ratio,BCR),簡單來說就是比較產出的效益和投入的成本來評價項目的經濟性價值,當效益大於成本即BCR>1時,說明該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價值,反之則表明得不償失。BCR在商業上可以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評價,在公共衛生領域則可以對疫苗的經濟性進行評價。疫苗的BCR通常與所針對疾病的自然發病率、病例經濟負擔、疫苗有效性、疫苗價格等因素有關聯。簡而言之就是,發病越多、病例經濟負擔越重、疫苗有效性越高、疫苗價格越低,疫苗的BCR就越高,疫苗就越具有經濟性。

水痘的自然發病率可達90%,幾乎每個沒有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都有過病史[2]。雖然水痘的併發症和後遺症極少,但病程長,產生的經濟負擔還是比較高的,通常超過1000元/例[3]。而自從2007年中國開展水痘疫苗接種後,國內對水痘疫苗有效性有一定的爭議,但基本上在70%[4]左右。和多數二類疫苗相比,目前水痘疫苗160元[5]左右的單價還是比較低的。根據國內多個地區的報道,單劑水痘疫苗的BCR通常在9.8~14.3[3,6,7],即每在水痘疫苗接種上投入1元,可以產生9.8~14.3元的效益。因此,通過打水痘疫苗來預防水痘還是相當省錢。


打了疫苗還會得水痘,水痘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而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通過接種水痘疫苗可以提高人群中的免疫人口數,降低人群易感性,從而形成群體免疫屏障。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接種水痘疫苗減少易感人數的同時,也減少了水痘的病例即傳染源,達到1+1>2的效應。實踐已經證明,人類通過普遍接種疫苗已經消滅或基本消滅譬如天花、脊灰等一些曾經廣泛流行的傳染病。

回到前面“打了水痘疫苗還會得水痘”這個問題,免疫專家也給出瞭解決方法:接種兩劑水痘疫苗[8],即在首劑水痘疫苗接種後3個月至3年後,再次接種水痘疫苗,其有效率可達95%以上[9],孩子就基本上避免水痘的騷擾了。


參考文獻:

[1] 張磊,劉元寶,孫翔,等.2017年江蘇省32起水痘暴發流行病學特徵及突破病例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誌,2018,22(09):975-977.

[2] Varicella vaccine. Med Lett Drugs Ther. 1995,37(951): 55-7.

[3] 索羅丹,楊帆,翟力軍,等.北京市水痘經濟負擔及不同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益評價[J].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6,50(9):830-833.

[4]朱一,竹軍偉,曹銀蘭,等.中國兒童水痘減毒活疫苗保護效果Meta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誌,2017,18(08):587-592.

[5]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於公示2017年度江西省第二類疫苗掛網採購參考價的通知[EB/OL]. http://www.jxcdc.cn/news/show.php?contentid=23376?tid=69.2017-03-01.

[6] 殷大鵬.中國水痘疫苗免疫策略評價和成本效益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

[7] 鄧璇,何寒青,周洋,等.水痘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衛生經濟學評價[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47(4):374-380.

[8] Macartney K . Prevention of varicella: time for two-dose vaccination[J]. Lancet, 2014, 383(9925):1276-1277.

[9] 陳鵬,孫源,宮連鳳,等.水痘疫苗免疫策略調整實施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12):2202-22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