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老實說,看到分數的時候有點小失望。

DXO在十週年致辭裡面提到:

Given the continuous flow of new photography features in smartphones (beautification, night mode, wide angle, etc.), we will continue incorporating new consumer experiences into our testing protocol.

考慮到智能手機上不斷湧現的新的攝影功能(美顏、夜間模式、廣角等),我們將繼續把新的消費者體驗納入我們的測試協議。

我本以為DXO會在公佈mate20p的分數之前調整其評分規則,如果是這樣,mate20p的DXO分數應該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雖然加入新的評測內容會導致DXO評分前後的對比出現斷層,但新功能的加入對於手機攝影來說本來就是全新的體驗,分數的提升反應體驗的提升,這沒有問題。

就如同雙攝普及之後,DXO加入了變焦和虛化選項,這的確導致雙攝的分數高於單攝,但雙攝的體驗本來就是優於單攝的。

DXO的評測中明確指出:

This said, as with other smartphones with a similar setup, we did not test the Mate 20 Pro’s super-wide-angle module, so it does not have an impact on its DxOMark scores.

這就是說,和其他類似設置的智能手機一樣,我們沒有測試Mate 20 Pro的超廣角模塊,因此它對DxOMark的得分沒有影響。

有人說,國產手機是“應試機”,針對DXO的評測體系進行了針對性優化,所以才集體高分。

但實際上,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vivo,其2018年相繼引入了AI攝影、超級夜景和超廣角等模式,而這些在DXO的評分體系中都是無法體現的,一個應試考生是不會做超綱題目的,這也側面應證了,國產手機廠商們是以用戶體驗為相機優化導向的,其在DXO評分體系中的高分是實力提升的表現。

這次爭議比較大的是mate20p和P20p的分數保持一致(109/114),這能否說明mate20p的表現相對P20p沒有提升呢?

我覺得不是,我們看其分項: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相較於P20p,mate20p在曝光、色彩、紋理等方面均有小幅度提升,但在變焦和虛化上有所退步,尤其是虛化,幾乎可以說是翻車了。

這比較意外,應該是其算法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大家所擔憂的,由於取消了黑白鏡頭而可能導致的解析力和噪點控制的退步,並未發生。

而這一切,都是完全建立在雙攝:主攝+長焦的基礎上的。

也就是說,mate20p的雙攝完全可以達到P20p三攝的水平,而隨著後期固件升級修復虛化問題之後,分數是會高於P20p的。

而第三顆兼帶微距功能的超廣角則屬於額外贈送,所以說mate20p的相機是優於P20p是沒有問題的。

有人說,怪不得華為一直不願意公佈mate20p的DXO評分,原來是退步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實際上,如果華為真的因為相機退步而不願意公佈DXO分數,那麼其現在同樣無必要公佈,關於華為沒有急於公佈mate20p DXO評分的理由,我當初給出的分析現在來看依然沒有問題,如下:

餘承東說:“再公佈mate20系列的評分會導致DXO榜單上全是華為手機,給友商的壓力太大了。”

這顯然是假的,DXO榜單上全是華為手機有什麼不好?這麼開心的事兒華為才不會拒絕呢。

這一代的mate20 pro相機最大的改變在於,第三顆相機換成了兼具微距功能的超廣角而取消了黑白相機,這可能會導致華為手機相機算法的改變,而超廣角和微距不在DXO的測試範圍內,所以在優化沒有完全做好的時候,mate20系列的DXO分數可能不夠理想。

我們都知道,DXO有一個相機分數榜單,但DXO的核心業務不是相機跑分,而是相機測試和協助優化,DXO的本質是給予手機廠商的相機優化提供諮詢業務,而據我所知,mate20系列的相機優化還沒有完全完成。

也就是說,華為mate20系列可能不是沒有送測,而是優化還沒有最終成型,成績還沒出來。或者說,這一代的華為沒有急著讓DXO出測試結果,而其核心理由應該是:

華為已經不需要用DXO的分數來為自己的手機相機站臺了。

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其在發佈會上公佈DXO分數的根本目的在於用分數為產品站臺,因為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可度不足。

而對於華為來說,華為手機幾乎已經成為了“相機好”的代名詞。目前,DXO榜單第一名是P20pro,而mate20 pro比p20 pro的相機更好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邏輯。

作為mate20 pro的核心賣點的超廣角和微距不在DXO測試範圍內,也就是說,目前的DXO測試體系對mate20 pro是不利的。

超廣角和微距是屬於人無我有,且實實在在提升體驗的功能,我覺得未來DXO應該會再次調整其評測體系,就如同當初增加虛化和變焦測試一樣增加超廣角和微距,但目前,只能按照現在的體系測試。

mate20系列的DXO評分應該會公佈的,只是DXO評分對於華為手機相機的宣傳意義已經不大了。

而今來看,這份解釋依然是靠譜的。

在DXO評分公佈之前,我對mate20pro的相機表現進行了全面測試,除了虛化未測試之外,關於色彩、解析力和曝光等內容與DXO也相吻合,如下:

在mate20 pro上有很多吸引人的東西,如7nm的980,如4200mah電池,如40w快充,如15W無線充電,如結構光,如屏下指紋,如雙曲面屏幕,如玻璃表面處理工藝,等等,但這臺手機最吸引人的要素依然只有一個——相機。

2016年,華為攜手徠卡,推出華為徠卡雙攝,彼時的“leica”五個字母並不被認可,被認為只是貼了一個牌子。

誰承想,兩年後,華為籍此一舉成名,成為絕對的手機相機王者,無愧於徠卡的美名。

很多人說,華為只是追求分數好看罷了,DXO評分說明不了什麼。是的,P20pro的確是目前的DXO評分最高的手機,然而,這不代表華為只是為了刷分而刷分。

即便是P20pro上,華為花大力氣去做的超級夜景和AI相機,這在DXO的評分規則裡是沒有體現的,一個刷分狂人會去做超綱內容嗎?我覺得是不會的,應試教育最喜歡的就是對著大綱學習。

這種現象到了mate20pro上更加明顯,華為將P20pro上的黑白相機換成了一顆等效16mm 2000萬像素兼帶微距功能的超廣角相機。

超廣角和微距都是極有意思的功能,而華為做這,顯然是與DXO分數無關的。

先說微距: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手機的本質是工具,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服務的,對於工具,我們應該去關注的是它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而不是去證明它不能做的是無意義的。

微距是一個極有意思的攝影細分領域,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個,但有是大於沒有的: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mate20pro的微距不錯,但可惜它是屬於16mm的廣角鏡頭的,在這個視角下,想要實現微距,需要貼得很近,會導致透視關係變得誇張,我更希望其在未來能夠在主攝甚至長焦上實現微距。

微距只是附屬,超廣角才是這隻鏡頭的核心: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超廣角和27mm是完全不同的視角,會有完全不同的透視關係,我們這種不同的透視關係,其意義在於提供一種全新的可能: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比如在拍攝建築或者室內的時候,超廣角更有意義: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在一些宣傳材料裡,廠商們試圖去證明超廣角比27mm更具有優勢,這是不對的,不同的焦距,其意義在於,提供一種新的可能,而不是超越之。

在我們日常使用中,27mm依然是最常用的焦段,另一個是50mm的真正的標準焦距,即便是在傳統的相機領域,16mm也是一個小眾的焦段,更別說手機了。

手機領域超廣角最早是LG在做的,之後vivo X23也將其第二顆鏡頭替換成了超廣角,mate20pro是另一個。

但mate20pro的這顆相機素質一般,寬容度不足,其更多的意義在於提供一種全新的可能,這種全新的可能在mate20pro上除了微距和超廣角,還有長焦端,不得不說,華為在手機長焦上領先於行業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這是80mm端的表現,對於社交分享來說,已經是照片可用的狀態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在成像風格上,相較於P20pro,mate20pro少了些許大力出奇跡,在寬容度上略有損失,但顯得更加自然: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我們看暗部細節: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P20pro更量,銳化痕跡更為明顯,而mate20pro更暗,但噪點更少,細節更豐富,過度更為自然,我喜歡這種。

當然,這種變化不只是出現在大光比下,在其他場景也是如此: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這組對比中,mate20pro的色溫更暖,放大看: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mate20pro的銳化痕跡同樣更淡,色彩過度更為自然,飽和度更高一些。

這組對比,直接觀感上,mate20pro的色彩飽和度更高,其他的區別很小: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我們繼續放大看細節: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結論依然相似,mate20pro的細節更加豐富,色彩過度更加自然,噪點控制更好,也更少銳化痕跡。

而在夜景表現上,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實,在夜景不夠暗的時候,超級夜景模式和普通模式差別並不大: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這個轉變很有意思,這意味著華為通過四合一進行的HDR越來越成熟了。

對於人像部分,mate20pro也趨於成熟,尤其是適用性的提升,有AI的存在,人像模式的選擇則基本可以交給手機本身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這是一張在行進中拍攝的照片,其虛化處理也愈加自然: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以上,我們基本可以得出結論:mate20pro的相機在P20pro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P20pro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工痕跡太明顯了,明明是有足夠的家底,卻依然貪心不足,大力出奇跡,而適得其反。mate20pro在這方面表現得相當剋制,部分場景,尤其是大光比條件下,其寬容度更小一些,沒那麼明顯的銳化了,但細節卻也更豐富,成像更加自然,這是一個好的信號,在夜景上,其在非極端場景下,普通模式和超級夜景區別越來越小,這意味著,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需要自己選擇更多,手機越來越智能,我們慢慢越來越可以專注於拍攝,而把參數的東西完全交給手機了,這是一個極好的趨勢。

mate20pro是一臺很有意思的產品,黑科技十足,但卻並沒有因為激進而犧牲體驗,這是極其難得的,如果非要說缺點,在部分機型上出現綠屏現象,大約就是最大的槽點了。華為幸運的是,它不是類似三星note7那種會威脅到人身安全的致命缺陷,且很快就解決了,否則,mate20pro大約要步上note7的後塵了。

此外,EMUI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交互趨於繁雜,不夠簡潔和合乎邏輯,且功能太多,出發點雖好,卻也得不償失,與miui相比,其系統穩定性明顯更優,但在日常使用上,還有優化空間。

mate20pro的表現足夠亮眼,這是一臺能夠改變用戶習慣的產品,尤其是硬件上,假以時日,如果華為能夠在UI上繼續優化,在未來,華為超越三星是可期的,無論是旗艦產品的品質還是總體的市場表現。

華為曾經吹過的牛逼,慢慢都開始實現了。

最後,再給一些拍攝的樣張: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如何評價Mate 20 Pro DxO拍照評分114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