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雷軍的一條微博說起,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紅米note7?

2019年1月26日下午,小米雷軍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由雷軍的一條微博說起,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紅米note7?

如果說這條微博是某個小米的KOL所發,如渠洋,大家最多也就罵一句:“無聊,小米這款機子到底如何,心裡沒點逼數麼?”

然而不是,居然是雷軍發的。

而今,小米和紅米是相互獨立的品牌了,那麼不知道雷總所說的紅米的友商裡包不包含小米?如果包括,我建議雷總選兩款手機,一是發售價2699的小米8,二是發售價1399的小米8青春版。

我挺好奇的,這款GM1和索尼imx363之間的對決結果?紅米note7是否能夠幹掉小米8&小米mix3而成為小米目前相機最優秀的手機?

以及,對於類似的機身尺寸,紅米note7的4000mah電池相對小米8的不足3500,以及小米8探索版的3000,小米mix3的3100mah電池,續航優勢有多大?

最近所爆出來的紅米note7“屏閃門”大家想必是有所耳聞的,其結果基本上被認為是廉價電池的鍋。

這件事兒我沒有多說什麼,999你還要啥自行車?但自己的產品是怎麼縮減成本的?到底在哪些地方少花了錢,為什麼可以“把友商2000+價位的產品做到999?”我覺得雷軍心裡應該有數。

現在看來,雷軍好像也不太清楚。

在紅米note7發佈會開始,雷軍對紅米note7的下巴做出瞭解釋:小米也可以把下巴做得跟iPhone X一樣窄,但這麼做成本會大幅度增加,因為新技術出來的時候,成本是非常貴的,這麼做性價比不高,所以小米會等到新工藝降下來的時候再用。

這段話不是雷總原話,但是是原意。所以雷總在note7發佈會上diss友商8X的時候,似乎不小心忘了這可是目前唯一的用上了COF工藝的千元機,這在整個小米陣營裡,只有mix3才捨得用,包括小米8、小米8屏幕指紋版,乃至售價高達3699的小米8探索版都捨不得用的。

以及,OPPO把屏下指紋用到了1599的K1上,這款產品雙十一的價格下探到了1379,屏下指紋,這是小米8標準版都捨不得用的技術,同樣6+128,屏幕指紋版的比普通版貴了400,這是小米對屏下指紋的價值定義。

雷軍可以說“新技術出來的時候,成本是非常貴的,這麼做性價比不高,所以小米會等到新工藝降下來的時候再用”,但不應該把新技術的引領者和開拓者當成傻逼,沒有這些開拓“性價比不高的新技術”的“傻逼們”,哪來的小米的跟隨?

紅米note7的確不錯,但與小米8青春版相比,真正優秀的其實只有相機這一項,當然,只是GM1的主攝,不包括200萬的殘廢那個。剔除這個,這款產品別說2500,即便是1500,其領先的程度依然有限,6+64售價1399,同為1399的是榮耀8X。

雷總在發佈會上用相機吊打了8X,但卻似乎沒去比下巴?雷總說了紅米note7的後蓋是玻璃,榮耀8X是板材,但卻沒說紅米note7的邊框是板材,而榮耀8X的邊框是金屬的。

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紅米note7的邊框是板材的,這是繼電池縮水之後紅米note7第二個顯著縮水的地方,這個雷軍當然不會告訴你。

第三個不會告訴你的是,這款手機的厚度,8.1mm。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參數官網不是寫了麼?

是的,寫了,但官網不會告訴你,這款機子正面和背面都是平的,所以導致整機的視覺厚度非常厚,比7.6mm的小米8厚,比7.8mm的P20pro厚,比8.6mm的mate20pro厚,以及,比9.6mm的find X還是厚。

視覺厚度是什麼?

視覺厚度就是你一眼看到真機的時候,感覺到的厚度。

以及,由於太厚了,這款手機的屏幕和邊框不是齊整的,而是突出去了:

由雷軍的一條微博說起,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紅米note7?

這是一種類似早期vivo X系列上的那種設計,但由於缺失了弧面設計,看起來更加突兀,廉價感十足。這是一款典型的看渲染圖或者宣傳圖:WOW,真旗艦!看真機:唉,畢竟是千元機,還要啥自行車呢?

當然,這款手機是線上機型,不會在線下開售,這些東西看渲染圖你是看不出來的,但雷總作為長期使用者,難道也不明白這些嗎?

在發佈會後,關於這款手機使用驍龍660,我的評價是: 660沒啥問題。

由雷軍的一條微博說起,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紅米note7?

這個沒啥問題是建立在起售價999,6+64售價1399的前提下的,如果是售價1999甚至雷總說的2500元,這就是大問題了,天大的問題了。

別說小米了,連OV這麼用都捱罵,當然,vivo還真就這麼用了,X23幻彩版,不僅是660,還是1.95GHz的降頻版,售價2798,所以,盡情地噴吧。不過這款手機的顏值和做工不是紅米note7可比的,當然,價格也不可比。

我前面說,我很好奇這款產品和小米8青春版會如何對比?

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小米真的能夠證明紅米note7的素質全方位優於小米8青春版,這對於小米來說,未必是好事情。

小米為什麼要專門做紅米?為什麼要把小米和紅米獨立?

很多人認為是為了給小米溢價鋪路,甚至有人覺得小米9應該至少3000+起步,小米9pro應該賣到4999,這明顯是孩子氣的想法。

產品定價是基於市場考慮的,而不是所謂的良心。

雷軍在小米6X發佈會上解釋其定價策略,說這是基於良心的考慮,然而,事實證明“基於良心考慮的小米6x”定價1599還是太高了,市場不認可,後面的故事我們看到了,這款手機售價一路下跌,目前不足1200元了。

如果當初雷軍不講良心,給這款手機定價1999甚至2499,怕不是直接撲街吧?

另一個例子,小米mix3的折戟,3299的售價無人問津。這款手機不行嗎?我覺得沒問題,如果跟小米8同價,肯定是這款手機香。

小米從15年的小米note頂配版定價3299開始,一直在追求溢價,可到了三年後的mix3身上,依然突破不了3299的枷鎖。難道說獨立了紅米就能突破了?

在榮耀V20定價2999,榮耀20也許會定更低價格的前提下,小米9真要是6+64售價2999,6+128售價3499,8+128售價3999,怕不是直接撲街吧?

品牌溢價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成果,而不是突發奇想。

既然小米溢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麼小米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獨立紅米呢?

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給出了答案,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中國市場出貨量1000萬臺,相較於2017年同期的1550萬臺,同比大跌35%:

由雷軍的一條微博說起,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紅米note7?

這或許才是小米急於獨立紅米的根本原因吧?

這不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長遠戰略,而是慌神了的不得已而為之。

實際上,整個2018年,小米都已經在追求溢價了,小米8相較於小米6,閹割了很多東西,比如不鏽鋼機身,但售價漲到了2699,小米8se相較於小米note3,整機的質感差了太多,以及紅米6三兄弟,相較於同期的紅米5/5P,性價比都是差了的。

雖然,這個溢價幅度並不大,但市場還是給予了無情的回應,除了小米8,其他機型的市場表現大都不盡如人意,小米目前的品牌和渠道,連這種幅度的溢價都不支持。

小米獨立紅米,本質上是為了用去除了溢價空間的極致性價比來重新贏回市場,米粉們為之歡呼,但對於小米來說,真的不是好事兒,尤其是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目前的小米,為了市場不得不去打價格戰,而考慮資本市場,又無力去用本就微薄的利潤去大打價格戰,所以才有了小米和紅米的獨立。否則,小米直接降價不就完了?

如果小米能夠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前提下,用紅米去開拓新的市場,這也未嘗不可,可惜,上天不會如此大方。紅米note7的發佈,有沒有給與友商致命一擊我不知道,但小米6X、小米8青春版和小米8se三款手機肯定是廢了。

而隨著來年紅米推出競爭力更強的紅米note7pro,甚至還有驍龍855的旗艦,這種衝擊力會更進一步。

有人說,紅米不會衝擊小米高端的。

真的嗎?

榮耀發佈1999的榮耀play,大家都知道這款手機沒有影響到諸如榮耀10、或者華為P20系列等,那是因為這款產品除了soc,其他大都閹割。

這款手機如果配上和P20pro相同的相機模組呢?還真的不會衝擊嗎?

紅米note7配上了GM1,未來還有imx586,甚至還有驍龍855,如此,小米的產品是真的就難做了。

除非小米放棄數字旗艦以下的全部機型,只做絕對旗艦,拋棄諸如小米8se、6x、8青春版、小米play、小米max3這些走量機型,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小米的利潤將會進一步壓縮,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犧牲未來的盈利預期等同於自殺,其股價會崩盤吧?

而如果小米繼續做這些產品?故事該如何講?

這臺手機驚豔嗎?

我覺得是驚豔的,當然,我們的目光不能完全集中在soc上,660只是這臺手機的基礎,這臺手機的核心是:漸變色+水滴屏的ID設計和4800w像素主攝。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臺手機確實是一臺超越了過去,一臺全新品質的紅米手機。

我所好奇的是,接下來小米6x的後續,小米7x怎麼辦?

紅米note7的賣點不止適合於999的產品,也適合1699的產品,如果小米打造一臺4+64售價1699的手機,驍龍710,4000mah大電池,漸變色機身+水滴屏,下巴小點,4800萬像素相機,18w快充,整機細節打磨上繼續優化,叫小米7x,4+64定價1699。

有問題嗎?

我覺得問題不大,在這臺手機的基礎上加400,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因為4800萬像素主攝+漸變色機身和水滴屏,在1699價位也是吃香的。

實際上,如果小米不改變既有的產品路線,這臺手機會來的,6x的後續,7x。如果先發布這臺手機,現貨銷售兩個月,然後再把現在的這臺手機發布出來,減500,再火爆一次。

這樣的產品節奏我認為才是健康的。

小米要銷量,也要利潤,所以獨立小米和紅米,這我理解。可紅米的存在感太強了,這臺手機能夠得到強烈的市場反響,但也會給2000-價位的小米系其他產品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小米不能在接下來的2000-價位做出更加出色的產品,那麼未來小米科技可能就真的是紅米科技了。

也許會有人說,紅米都這樣了,小米能差嗎?

實際上,小米能夠調用的資源並不多,至少從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所以即便小米8售價2699,其與3299的mix2s在產品上依然是拉不開差距的,所以後續即便mix2s和小米8同價位,依然賣不過後者。

這就是低端產品過於驚豔的後果,他會對品牌旗艦機造成擠壓。

小米mix3遇冷,誠然有產品本身和市場的因素,但小米8降價到2199後形成的市場擠壓絕對難辭其咎。

紅米note7定下了地板,往上,小米如何說服消費者去購買自家的小米8青春版,以及未來的小米7x,甚至是小米9se(如果有的話)。

產品規劃不應該靠一款產品,而應該是一個產品陣列,這個陣列的佈局裡,性價比很重要,但不能只有性價比,往上的產品尖刀,往中的走量盈利主力,往下的攻佔新市場,都是很重要的。

18年小米的產品規劃有問題嗎?

小米8是沒問題的,但產品陣列有問題,一個品牌不能靠一款產品打江山。

一支部隊,只有一個王牌師是遠遠不夠的,同理,一個排裡,只有一個兵能打,也是不可以的。

產品佈局有很多要素可以考慮,比如渠道,比如不同的賣點元素,但不只是這些。還有產品節奏和時間的把控,這同樣是重要的。

比如華為mate10pro、V10、P20pro、榮耀10、榮耀play、nova3和nova4用的都是麒麟970,但華為很好地利用品牌、渠道、相機、屏幕等各種元素,對其進行了很好的產品差異化劃分,以及,時間進度的安排。

我們可以試想,把V10和nova3的時間節點換一下,會如何?或者榮耀play發佈於榮耀10之前又會如何?

合理的兵力佈局和有強烈節奏的進攻安排很重要,在這點上,我覺得小米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優化。

紅米note7不錯,真不錯,但小米不只是紅米,更不只是紅米note7,小米目前急需要的是一個全局性的戰略大反攻,而不是偶爾出現的單點開花。

所以,我十分好奇在2019年的接下來的時間裡,小米會如何安排自己的產品,如何在自己的核心和大本營裡反圍剿?又能否實現局部突破和戰略反攻?

紅米note7挺好,但對於目前的小米來說,還遠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