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到底什麼是社群?怎樣建立一個好社群?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同好、結構、輸出、運營、複製。再者,真愛就打錢,但不要隨便打,要打給好的夥伴。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秋葉大叔對於的社群5要素的解析以及見解。

1、同好

首先你要有同好:共同的愛好。

上課前一個志願者問我:“我們聚集了一批小夥伴,我們想在一起共同成長。”共同成長叫愛好嗎?誰都想共同成長的,這種愛好太空了,所以它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共同的連接點。

因此,第一要找到共同的愛好,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清楚,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到底要幹什麼。這些群未來的結局,要麼淪為放廣告的天堂,要麼就慢慢死掉,不會再有更多的回報。

如果一群人沒有共同的愛好,就不會買同樣的服務或者產品,沒有買同樣的服務和產品,在話題裡面就聊不起來,聊不起來就沒有所謂的從眾效應。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2、結構

有了共同的愛好是不是夠了呢?你還必須要一個結構,簡單理解就是群規。

在群裡面,要麼是金字塔型的,有一個人高高在上,做精神領袖,然後各位做他各個小群的分群主;要麼是環形結構,群裡很多靈魂人物,經常給你一些有深度的東西,但是在環形結構裡面,大家的專業要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別人可能用得著的東西。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群裡面有5個人很厲害,來了495個仰慕他的人,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對稱,495人把這5個人騷擾到不行。表面上這個群活躍,也有很多人請教,實際上這是一個糟糕的群。

面對不停的諮詢,大咖們也很疲憊。群成員純屬於把他們當成解答機器人,給他們的心理也造成一點傷害。自然而然也不那麼願意分享。

社群的准入是有條件的。要麼這個圈子有一個人在金字塔尖,高高在上;要麼大家各有各的能量,可以互補。這就是社群的結構。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3、輸出

我建了兩個群,一個是我的學員群,我的學員群很簡單,一定要買我的課才可以進來,不買我的課不可以進來。我的課也不貴,129元,面向大學生的價位,但是不給錢不讓進。一個人為了群,花一點點錢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是好事情。花了錢才珍惜,他服從你的管理。我從來不實行無條件開放。第外二個群是誰都可以來,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得有才華。有的小夥伴繪畫思維導圖,有的小夥伴手繪,有的小夥伴會自拍,在群裡面,所有有才華的人都可以用才華建立各種各樣的關係,智能交換。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如此,我建立了一個小的結構,這個結構裡面每個人都有才。我們有群規:保證不能超過69個人,超過69個人就踢、換,很殘酷的,要保證新陳代謝。你不能拉進來後,所有人都在裡面“呵呵呵”,我們不是搞一團和氣,你得給大家有一個有質量的輸出。

一個社群之所以做下來,是一幫人在一起,不斷地創造對自己和別人有價值的東西。

你可以寫高質量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你可以出一些有價值的課程,你可以在一起寫一本書,你也可以在線下策劃一個講座、搞一個活動,統統都是輸出。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做社群一定自己要有輸出,經常請嘉賓來分享,成員沒有參與感。搞教育的,可以讓學生交作業,並且對於他的作業、進步等情況做出獎勵、打賞,這樣群成員既輸出,又有了參與感。

4、運營

想要有輸出,你要想辦法做運營。按說,聽完分享,看了好書,拿出筆記,過分嗎?不過分,這是學習裡面的基本要求。但是有幾個人做得到?你要想讓別人做到,得有人做管理,有人下任務,有人發通知,有人做監督,有人要示範。示範的誘導效應是很強的。很多人交作業都有一個心理:我做得好醜,如果交出來好丟臉。如果發現別人做得不好看,也交了作業,還得到了鼓勵,慢慢看到別人的成長,他會受到激勵。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另外一點,如果找不到運營的人才,社群規模就不能做大。我的活躍群現在就5個。有的人說為什麼不搞大一點?我搞得夠大了,我把學員裝到QQ群裡面來,一個群可以裝2000人,五個群容量是1萬人。1萬人管理起來已經很吃力了。

5、複製

社群模式能不能複製決定群變現的力度

如果我有4個群?一年可以做400萬銷售額,如果我運營到8個群的話,意味著我可以做800--1000萬銷售額,企業生存力大大拓展。

秋葉大叔:運營社群有5個條件,少一個瞬間秒死

很多人做社群最大的問題是,輸出沒有系列化、沒有結構化、沒有品牌化,沒有這“三化”,那你社群的分享,在網上很容易變成過眼雲煙。

到目前為止最好的,要麼出書,要麼出在線課程,要麼線下能賣的培訓課。現在基本上所有的自媒體都走這條路變現。

本篇文章改編於秋葉大叔的分享,獻給做社群運營的夥伴們。

長期福利:私信回覆關鍵詞“一起學堂”可1元體驗微信群講課工具;

免費試用裂變漲粉工具回覆關鍵詞“進群寶”;

免費試用微信群管家回覆關鍵詞“社群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