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自3月份以來,算一算運營頭條號也有8個多月的時間。這8個月時間,從純靠感覺,不懂平臺推薦機制,到現在熟悉平臺操作機制,觀察趨勢變化。從每週三篇更新到現在堅持每個工作日更新,持續輸出。這個過程走過很多坑,也時常沒有沒靈感,憋不出文章。但好在每次看到,閱讀數的提升,以及粉絲的評論,心裡很欣慰。

做頭條號的時間不長,經驗也不是特別豐富。即便如此,我相信我的某些經驗,能夠幫助你少走彎路。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第一大坑:寫文章靠感覺走

第一次運營頭條號,壓根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入手。公司也是第一次嘗試做頭條號,沒有任何參考案例可言。全憑著探索精神,一邊做,一邊摸索。

在這個階段,發文全憑感覺走,運營沒有特別完整的規劃。每天上班前選選題,臨時起意寫文章。由此出現沒靈感、沒來源等情況,文章閱讀量也不是很樂觀偶爾高偶爾低。運營一段時間後,也沒有進行過數據查看、用戶分析等,就這樣陷入一個死循環,沉寂了一個多月。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跟著感覺寫文章,是不靠譜的。百萬大V咪蒙,每次選題都會發到種子群內測,標題由小組會議討論,再通過忠實粉絲投票選取,更何況我們呢?數據驅動是很不錯的工作方式。

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總結出受歡迎的文章是哪一類型,標題有 什麼特色。同時也能通過數據反饋,砍掉不恰當的選題。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內容偏離定位

第二坑內容越寫越寬泛,完全不符合定位。中間有一次發現寫運營工具,閱讀量比平常的推薦、閱讀都高,所以往這類文章不斷去靠。從最開始的運營工具,後面發展到了設計工具、GIF工具、生活APP、辦公工具....

雖說這類文章因為領域範圍、感興趣的人數有所區別,導致閱讀量、推薦量增加,但是實實在在的不符合運營類賬號的定位。賬號的質量、垂直度也有很大的損失。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有閱讀量是好事,可不能純為了閱讀量去寫文章。就比如我們追熱點,也不能盲目,一不小心就把號封了。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不熟悉規則

就在前幾天,突然收到一個舉報的信息。原來幾個月前的一篇文章裡的圖片是網絡來源,當時僅在文末補充了一句。沒想到被人舉報,扣了分。這件事也是赤裸裸教訓,更可怕的是扣分後,不能申請原創號,對收益和廣告開通也有一定影響。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仔細熟讀規則後,也找了幾個原創號觀察。發現凡是文章中有網絡圖片的,都會備註文章、圖片來源,並明確表示分享圖片、文章,不做商用,如有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這一點大家都可以借鑑。

這一次教訓以後,最大的兩點感悟是一定要熟悉規則,基礎的功能,不要觸犯雷區。為此我把頭條號的初級與進階指導指南完整的看了幾遍,後臺的通告也及時查看,第一時間瞭解趨勢。

自媒體|運營頭條號8個月,我踩過的3大坑,你千萬不要再跳進去!

第二個感觸每個平臺規則、制度、人群都不一樣,在瞭解平臺的屬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運營好賬號。

總結

要想運營好頭條號,瞭解平臺屬性、規則,不觸犯雷區

在用戶管理中,查看你的用戶是什麼群體、喜歡看什麼

定期排查看內容是否偏離、爆款文章有什麼規律

沒有靈感來源、不知道怎麼規劃欄目的時候,去觀察相似頭條號,你會有靈感的。

長期福利:私信回覆關鍵詞“一起學堂”可1元體驗微信群講課工具;

免費試用裂變漲粉工具回覆關鍵詞“進群寶”;

免費試用微信群管家回覆關鍵詞“社群助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